您的位置: 首頁 > 資訊 > 市場

中國重塑全球藝市新格局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0-12-10 17:51:16 | 文章來源: 收藏投資導刊

11月12日,一件清乾隆琺瑯彩“吉慶有餘”轉心瓶在英國一家名不見經傳的拍賣公司以約5.5億人民幣的天價成交,超過估價40倍,創下中國藝術品拍賣新的世界紀錄,也成為目前世界上交易額最貴的第11大藝術品。拍賣師彼得·班布裏奇(Peter Bainbridge)甚至將拍賣槌都砸壞了,聲稱“真是火透了”!

“藝術品投資就是一個富起來的國家買回他們的歷史和文化”,這句話印證了中國藝術品市場的現狀。雖然這件瓷器的拍賣備受爭議,但這一成交結果,讓人們對國內即將到來的秋拍有了更多的價格想像空間,對中國藝術品市場在世界上的佔有份額有了更多期待。秋拍之後,中國藝術品市場動向如何?中國拍賣能否再創新高?中國藝術品價格上升空間還有多大?又將在世界藝術品市場上如何演繹角色?

演繹飆升神話

2006年,柏林藝術品市場統計分析家克萊爾·麥克安德魯(Clare McAndrew)就表示,“法國長達一個世紀在藝術品世界中的卓越地位將被中國取代”。在2005年至2008年金融危機爆發前,中國當代藝術令人刮目相看,整體價格飆升500%。中國在世界市場上的佔有額不斷上升,成為全球第三大藝術品交易市場。

2008年,金融危機爆發,全球藝術品市場總成交額比2007年下降10%以上。受此影響,中國當代藝術品市場一落千丈,儘管拍賣公司盡力推介,當代藝術家的交易仍不盡如人意。價格最高的當代藝術家作品嚴重縮水:岳敏君下降84%;張曉剛為86%;劉小東則為88%;王廣義的作品縮水75%;周春芽的下降了57%。中國當代藝術的價格和可持續性遭到質疑,人們對市場前景感到迷茫。然而,就在短暫調整之後,藝術品板塊輪動,中國書畫異軍突起,成為帶動藝術品市場攀升的板塊。

金融危機成為中國藝術品爭霸世界的轉捩點,內地藝術市場的強勢崛起令全球為之側目。當歐美各國還處於危機的陰影中時,中國藝術品市場卻逆勢上揚,在世界藝術品交易中擴大其佔有率。當代藝術重新洗牌,人們的目光轉向古代和近現代大師作品。更多場外資本進入藝術領域,在多元買家的推動下,整體提升了中國藝術品的價格,尤其是古代書畫,表現突出。

2009年秋拍誕生了4件億元畫作,帶領中國藝術品跨越千萬元大關,進入“億元時代”,佔據當年中國拍賣市場的半壁江山。進入2 0 1 0年,中國藝術品市場延續2009年的強勁勢頭,與國際市場整體走勢一樣:堅持“精品化”路線,經典名作創造新的紀錄,在春拍就産生了5件億元作品,更誕生了4.3億元的天價之作,單季成交總額突破200億元。中國有5家拍賣公司進入世界拍賣公司前15名單,保持其在市場上的吸引力,吸引了更多投資者。到目前為止,中國藝術品市場交易一直呈現增長勢態,雖然潛藏危機,但人們對藝術市場的發展依舊充滿信心,中國必將是2010年全球市場的亮點。

博弈世界拍場

世界權威藝術市場網站Artprice2009年年度報告中強調,“2009年值得記住的關鍵點是藝術品市場歷史和格局的轉變”。該機構創始人及董事長蒂裏·艾爾曼(ThierryEhrmann)和其他一些市場分析人士,總結了21世紀前10年世界藝術市場格局的變化。

首先,架上繪畫和雕塑成為推動市場發展的核心力量,藝術品價格不斷飛漲,市場進入一個嶄新的階段。其次,更多投資性資本進入藝術品市場,包括短期投機行為,造成市場不穩定和自身調整。另外,資訊傳播的速度在相當程度上將發展不均衡的市場轉化為一個更高效、透明的市場。這一轉變使新興的國家和新的拍賣公司具有一些優勢。

最後,一系列新興藝術品市場的出現,使國際藝術品市場更趨多元化,全球市場必將形成多個交易中心。中國、俄羅斯、中東、印度在國際藝術品市場上的地位不斷加強,而中國具有長久發展的持續力。的確,中國藝術品市場的崛起促使了世界藝術品市場格局的變動。2009年,全球藝術品市場交易總額313億歐元,比2008年下降26%,其中,美國和英國分別佔全球交易總額的30%和29%。中國藝術品市場交易總額達42億歐元,佔全球份額的17.4%,與世界藝術品市場整體衰退相反,中國在國際藝術品市場上的份額還不斷增大,保持其第三的位置。

對此,艾爾曼表示,“中國藝術品市場的出現無疑為全球藝術發展創造了新的需求和新的增長點”。因為有了中國的參與,全球藝術市場總額在2004年至2008年並沒有下降,也因為有了中國和其他新興市場的興起,世界藝術品市場整體上升了135%。“雖然中國的需求不會超過歐洲和美國,但是中國的崛起證明這是一個新興的市場,具有新的增長可能性。”

而就中國藝術家作品在國際上的成交排名來看,在金融危機波及的這段時期裏,中國藝術品市場也發生了根本性轉變,古代大師作品一路飆升,在“世界古代大師作品成交排行榜”上佔據半壁江山。2009年之前,中國藝術家躋身國際藝術家交易前50名的寥寥無幾。然而,在經過2009年的調整之後,張大千、徐悲鴻、傅抱石、林風眠、常玉、李可染、吳昌碩、趙無極、吳冠中等藝術家進入全球藝術家成交前50的排名中,且總數量佔據排行榜的近1/4,齊白石更是以7000多萬美元的成交額名列畢加索和安迪•沃霍爾之後,位居第三。

在Artprice2010年10月底公佈的當代藝術家成交排行榜中,中國藝術家陳逸飛、曾梵志、周春芽、岳敏君、張曉剛、劉野、蔡國強、王廣義、石衝、方力鈞、羅中立、楊飛雲、劉小東等均在排行榜前50名,佔據整個榜單的近1/3。難怪麥克安德魯評價,“全球藝術品市場爭奪中,中國是最大的贏家”。

誰引發了格局之變?

談及中國藝術品市場佔有份額上升的原因,《收藏投資導刊》記者採訪時,常常聽到被採訪者説“國家的強盛和經濟增長是這一切的根本和重要的原因”。中國經濟快速增長,國民收入提高和富裕人群不斷增加成為拉動藝術品市場發展的動力。據《全球財富報告》顯示,資産上億元的中國富豪近50萬人,佔全球富豪人數的5%左右。藝術品市場發展與經濟力量和財富分佈成正比,財富的增長拉動了文化消費。而就2009年以來的市場來看,以下幾個因素推動了國內藝術品市場進一步發展:首先,富人階層、企業家和金融機構開始介入藝術市場,中國買家的構成趨於多樣化,新老買家相互競爭,促進市場發展;其次,金融操作手段、投資手法進入藝術品市場,藝術市場的交易方式發生改變;最後從股市、樓市撤出來的資金轉向藝術品投資,大量“熱錢”進入,新進買家希望借助藝術品投資保值。

實際上,拉動中國藝術市場份額上升的根本原因在於大陸地區強勁的購買力。金融危機之後,來自金融、房地産、奢侈品行業的買家不斷增加,尋求新的投資點的流動性資金進入藝術品市場,投資傾向顯得更為重要,很多人看重藝術品的保值功能,購買藝術品成為他們合理配置資産的方式之一。除了新富階層參與到藝術品投資和收藏外,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留學潮的大批歸國人員也成為中國藝術品收藏的後繼力量。此外,隨著與外界交流越來越頻繁,來中國旅遊、做生意的外國人也會購買一些中國藝術品,雖然整體份額不大,但有所增長。

內地買家的購買力讓各大拍賣公司印象深刻。據香港蘇富比行政總裁程壽康介紹,作為蘇富比全球第三大拍賣中心,香港蘇富比之前在全球生意額的百分比並不高,2004年到2008年維持在4%-6%左右,但在2010年秋拍後的總額已經遠遠超過10%。“正是內地強勁的購買力促使了香港蘇富比生意額的提高”,程壽康如此評價。據他介紹,2005年,內地買家的比重只佔6%左右,而從2010年香港蘇富比秋拍買家的份額來看,中國買家佔79%,其中,內地買家份額為38%。佳士得亞洲區主席葉正元也表示了相同看法。2009年佳士得全球銷售總額為33.3億美元,香港拍賣佔佳士得全球拍賣總額12%。2009年,佳士得全球銷售總額中,大陸買家的購買金額比2008年增長了94%;買家消費總額佔2009年銷售總額的35%,比2008年同期增長了20%。他形容,“中國藏家踴躍參與香港佳士得的各類拍場,對於具有重要來源、傳承有緒的珍罕精品趨之若鶩、激烈競投”。

據保利拍賣公司董事趙旭介紹,購買他們拍品的90%以上都是中國藏家,“國內經濟穩步增長,出現了很多新藏家,一些高端人士在有充分余錢時需要收藏,國內很多藏家剛剛起步,發展空間不可限量”。在倫敦和紐約的拍賣市場上,中國買家也顯示出極大的熱情。倫敦邦翰斯“中國瓷器與藝術品”專場數據統計顯示,中國藏家佔到45.46%的份額,佔據了半壁江山;而在他們舉行的白玉專場上,90%的拍品被中國藏家購買。據報道,11月12日,以5.5億人民幣在倫敦拍得“吉慶有餘”轉心瓶的是來自中國內地的藏家。內地藏家在海外購買力的提高使中國藝術品拍賣成為世界亮點。

倫敦Hiscox保險公司藝術部專家羅伯特·瑞德(Robert Rea)也表示:“中國快速發展的經濟意味著富有的新藏家會出現。現在的力量已明顯發生改變,大家都向東方看。在那裏,20年之後肯定會出現名聲顯赫的大藏家。”

向中國看

穩定的經濟發展和巨大的購買力市場,使中國成為吸引各國藝術投資的重要場所,對於海外拍賣行和藝術機構來説,中國的崛起給他們一個很大的想像空間。為了爭奪內地市場,國際上各大拍賣公司採取多種應對措施,看中大陸地區購買力市場,香港各大拍賣公司增加了中國瓷器、玉器、古董和書畫的拍賣比重。香港佳士得制定了多元發展的戰略,為亞洲地區客戶拓展其他與藝術産業相關的服務種類,如佳士得藝術品儲藏、高端地産、教育服務等,以滿足客戶與藝術産業相關的不同需求。

而香港蘇富比則打破慣例,在春秋兩季大拍之間還增加一些小型拍賣會;重新開闢了很久沒有在亞洲舉辦的紅酒專場拍賣,且取得不錯的效果。2010年10月,蘇富比第一次將“印象派及現代藝術巨匠油畫展”搬到內地,展出共21件西方藝術品,訂價由200萬至2,500萬美元 (1,560萬至1億9,500萬港元)不等。對此行動,程壽康解釋説,“已經見到歐美拍賣場上的實際交易,才會有這樣的舉動”。一方面是看重中國內地潛在的巨大商機;另一方面也是通過展覽的方式起到文化傳播教育的作用,在這個過程中培養新的藏家。雖然前往的參觀者除現有的客戶外以學生和年輕人居多,但程壽康相信,“在5年、10年之後,他們可能就是中國的新富階層,也可能是潛在的藏家”。南韓首爾拍賣公司也出於同樣的長遠考慮,于近期在北京舉辦“印象派及現代大師畫作”特展。首爾拍賣香港有限公司執行董事沈美成表示,為了與佳士得和蘇富比這樣的國際大公司區別開來,他們更注重立足整個亞洲市場。根據中國內地市場的需要,提供更為多樣化的藝術品,滿足內地藏家的口味,中國、南韓和日本當代藝術、西方當代藝術、20世紀大師傑作都是他們主推的門類。除了在香港舉行拍賣之外,他們還採用洽購這樣的方式銷售西方藝術品。

艾爾曼認為,如果中國要增加其在世界市場上的佔有份額,應當增加“現代藝術和印象主義”這些西方藝術品的交易分量,因為這一部分藝術品在全球拍賣市場上的總成交量佔48%。而且這一部分藝術品仍舊佔據當前藝術市場的最高價格,也是這部分作品使西方拍賣市場在過去20年取得成功。台灣資深藝術顧問陸潔民也表示,“如果中國大陸要在國際上顯現能量,要等到中國的富翁們在國際市場上開始購買國外的頂級藝術品”。

在目前,收藏西方藝術品的中國藏家數量非常有限,涉及金額也不大。主要問題在於,中國藏家對西方藝術的研究不多,認知度不夠。因此,國外拍賣公司希望通過這些探索性的展覽進一步了解中國市場,也希望通過持續的展覽、推廣,提高內地買家對西方藝術的認知度和鑒賞力。

葉正元表示,中國藏家在近年來的購藏興趣亦在不斷擴展,他們已不僅僅局限于收藏中國藝術品,同時還對各類西方藝術(如印象派及現代藝術等)、珠寶、腕錶、極品佳釀等類別也産生了日漸濃厚的購藏興趣。

程壽康相信,隨著中國買家信心的增長和財富勢力的增強,他們除了會買中國的藝術品之外,很多人也會開始考慮收購西方藝術品。“在紐約印象派的夜場上,有些中國買家已經成功地拍到東西,有的人雖然沒有拍到,但出的價格已經非常高,具有這樣的勢頭。”人民日報文藝部收藏版主編邵建武告訴本刊記者,早在2004年,他就開始在紐約代人購買過雷諾阿和夏加爾的作品。雖然目前還沒有更大的行動,但中國買家購買國外頂尖藝術品將是一個不可逆轉的趨勢。

“超英趕美”待何時?

當記者問及中國藝術品市場佔有份額趨勢時,趙旭認為:“秋拍之後的佔有份額當然會擴大。” 他認為,中國藝術品還處於初級階段。很多人具有購買中國藝術品的熱情,但還沒有形成系統,還處於一種萌芽狀態。中國是有14億人口的大國,隨著富裕人群的增加,其中涌現出來的新藏家會越來越多,中國的市場深不可測。艾爾曼也認為,雖然無法與紐約、倫敦相媲美,“中國藝術市場的前景是光明的”。相比其他幾個新興的藝術市場而言,中國是唯一一個具有可持續發展的市場,是一個當代藝術正在發生的場所,也是一個具有熱情藏家的地方。

邦翰斯負責人也表示:“中國藝術品市場在世界上的佔有額還會增加”,“中國畫中最貴的作品將會變得和梵谷、畢加索的作品一樣有價值”。雖然有的品種已經非常昂貴了,但還有一些尚待開發的領域。比如,宋代瓷器,從歷史價值和藝術價值來看,他們應當比清代的藝術品更有價值,具有巨大的上升空間。首爾拍賣非常看中中國藏家的投資熱情和購買實力,“中國的藝術市場會不斷上升”。他們表示,一旦允許國外拍賣公司進駐中國大陸,首爾將是第一個進駐內地的拍賣公司。

陸潔民相信,在未來,“中國藝術品市場肯定會扮演一個舉足輕重的地位”,當代藝術和傳統藝術形式都會在不同程度上拉動中國藝術品在國際市場上的佔有份額。隨著中國富翁人數增加,更多資金進入藝術領域,“熱錢”在尋找各種盤口,不管是哪個領域的領頭羊都會被發掘出來,作為一個盤口,滿足市場需要,帶動市場提升。

而對中國藝術品市場總體發展趨勢而言,邵建武則以“路還長,且難走”來概括。他説的“長”是指“中國文物與藝術品市場還有近20年的高速發展時期”。他還深入地講述了其中原因:“首先,幾千年文明史的積澱,為中國藝術品市場提供了無窮的資源;其次,經濟高速發展為資源的開掘提供了動力;另外,中國人收藏的傳統在最近幾年再度被喚醒;最後,與西方藝術品價格相比,中國藝術品價格的發展空間還非常大。”中國藝術品具有多樣性和多層面的特徵,使其具有強勁的持續力。他認為,中國藝術品市場的發展速度不會再像前幾年這麼快,但從份額來講,17%的份額遠遠不夠,爭取中國藝術品市場在國際上更大的佔有率是我們的目標,也是中國藝術應有的待遇。

相關文章
注: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尚無評論

留言須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