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資訊 > 市場

海外分析:中國現當代藝術市場需求強勁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0-12-10 16:09:25 | 文章來源: web.artprice.com

文\余夢嬌 徐翠耘 編譯

2008年秋,香港藝術市場首遭金融危機影響。如今這一藝術市場已經復蘇,香港2010秋拍也凸顯了兩個新趨勢: 中國、印度和印度尼西亞當代藝術中的明星藝術家作品市場熱度開始回升,以及現代藝術作品價格的飆升。

香港佳士得現當代藝術這一板塊的拍賣總額令人震驚。趙無極的作品在11月27日和28日共拍出了300多萬美元(《8-2-72》、《4-6-62》 和《教堂風景》),常玉的《青花盆與菊》在11月27日創下了該藝術家作品的個人拍賣紀錄,該作品從2006年的334萬美元(佳士得11月26日)上升到2010年的605萬美元!這對此次拍賣總額的突破功不可沒。

不可否認,香港佳士得最成功的拍賣專場無疑是2010年11月30日推出的中國近現代繪畫專場(香港)。此場拍賣總成交額達6058萬美元,非常驚人,並且流拍率極低(239件拍品,流拍率僅4.6%)。其將近三分之一的總成交額來自於傅抱石和張大千的3件作品(200多萬來自於張大千作品拍賣)。傅抱石的卷軸畫《琵琶行》(1945)成交價達800萬美元,比最低估價高出了3倍,創造了傅抱石作品的個人拍賣紀錄。近現代繪畫的另外一位主要人物——張大千,在2010年也創造了多個個人拍賣紀錄:三幅卷軸畫——《碧峰古寺》(695萬美元)、《倣王蒙青卞隱居圖》(360萬美元)和《飛仙》(335萬美元)打破了他個人拍賣紀錄前五名中的三個紀錄。自今年5月17日張大千的《愛痕湖》(76.2 x 264.2 cm, 1968) 在嘉德以1320萬美元創出個人作品最高拍賣紀錄之後,藏家們對張大千精美的水墨畫開始有了極大的熱情。

當中國近現代藝術市場正在經歷一定程度地膨脹時,中國當代藝術市場也在加速回暖。香港佳士得11月28日的亞洲當代藝術專場取得了一定的成功,但其作品流拍率仍佔較高的比例(35.7%)。

佳士得11月27日和28日這兩天的當代藝術拍賣總成交額為1500萬美元,低於11月30日現代繪畫專場的成交額;但其大部分拍賣結果也顯示了市場對中國當代明星藝術家作品的強烈需求的回歸。曾梵志就是一個完美的例子,佳士得此次共上拍了8件曾梵志的作品,僅1件低於最低估價(較早的作品《老虎》),其餘7件共拍出了760萬美元!

2010年11月29日羅芙奧拍賣,也有1件曾梵志的作品上拍,這件作品曾兩次上拍。此件創作于2005年的《天空系列》,雖然關注度不如面具系列,但是它的價值卻在穩步上升: 2006年11月,天空系列在北京華辰拍賣就達到了23萬美金,一年之後在中國嘉德拍出了60.4萬美元。今年在羅芙奧其成交價升至107萬美元。這件作品在僅僅四年中就漲了80萬美金!中國當代藝術似乎將會有一個相當繁榮的發展前景。

相關文章
注: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尚無評論

留言須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