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資訊 > 市場

中國藝術品到底值多少錢?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0-12-10 14:20:00 | 文章來源: cn.artinfo.com 作者: 經雷

左:王羲之《平安貼》高古摹本, 成交價3.08億人民幣;右:乾隆官窯花瓶,成交價折合人民幣為5.5億元,創下中國藝術品拍賣之最    

2010年秋拍從日程上看剛剛過半,不過兩位主角已經早早完成自己的戲份,剩下匡時、瀚海等拍賣行雖然也會奉上不少引人注目的拍品,但總體上給人感覺還是像餐末的甜點,可以抱著心滿意足的閒適心情去品嘗了。北京保利在拍賣還剩一天時已經將47億的成交額收入囊中,早早確立了對中國嘉德的勝勢。當保利官網公佈52.8億的最終成績時,嘉德官網上那幾排報告喜訊的碩大紅字不知什麼時候已經換成了下一期精品拍賣會的宣傳廣告。尖峰對決算是見出了分曉,但此刻大家的心思卻已經不在這上面了——嘉德和保利加在一起近百億的交易額讓圈內外的許多人疑雲頓生,熱錢!炒作!通脹!種種披著市場分析外衣的無端陰謀論調風傳開來,讓人不禁有些詫異,祖宗先人留下的那點寶貝,當今才俊的幾件藝術傑作,多賣了幾個錢,就那麼難以置信嗎?

這些個論調中,尤以熱錢説最受歡迎。近年來神州大地任何一種東西漲價都要怪到熱錢頭上,房子漲了是熱錢,大蒜漲了也是熱錢,這些也就罷了,但居然熱到了藝術品交易上來,這就有點冤枉那些國際炒家了。所謂熱錢,就是利用匯率的便利條件和匯管政策的漏洞在各國之間迅速流動的資本,見空就鑽,見好就收,講究的是速戰速決。眾所週知,藝術品的易手頻率遠不及一般商品,通常只適合做中長線投資,以數量有限、真假難辨的古代、近現代藝術/工藝品為主力的中國藝術品市場尤其是這樣。換句話説,再熱的錢扔到藝術品上也會冷下來,説熱錢導致中國藝術品價格虛高,恐怕是看多了《貨幣戰爭》之類的經濟武俠小説吧。然而更深一層看,許多持熱錢論調的人,真正所指的是“傻錢”,他們真正受不了的,是自己的文化精英俱樂部變成了人人可以進的菜市場。眼看著自己心儀的、覺得“值兩百萬”的張大千被炒成一千萬,叫價的又是些“頭一回見的生面孔”,就此判斷一定不是什麼正經的藏家,錢多人傻湊熱鬧而已。

正如ARTINFO在不久前強調的,以拍賣為主的藝術品交易市場有著為中國文化定價的職能,也只有通過它才能定出一個最接近客觀——如果這種客觀是存在的話——的價值級別,前提是這個市場必須是公平的、透明的,所有人都可以參與,所有人叫出的價都是自己心目中的合理價格。一件拍品以幾倍于最高估價的價錢排除,也許還存在意外的因素,但以今年嘉德、保利秋拍上頻頻超越估價的情況判斷,把寶壓在“被低估”上應該比“拍價虛高”贏面大些。事實上我們認為如果不是金融危機的影響,以中國人的民間財富積累,這陣跳躍式的上漲風早幾年就會颳起來,而大量新藏家的進場也是必然趨勢。我們與其操心這些價格是不是有水分,倒不如想想如何儘快“炒”出一個能真正表現中華文化最頂尖水準的標王來。雖然藏家有追逐自己所好的自由,那賣了五億五的瓶子也的確是件寶貝,但一想到今後若干年內外人總會拿出它的圖片來代表中國文化,哪怕只是瓷器文化……哪怕只是明清彩瓷,都讓人感覺渾身不自在。

 

相關文章
注: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尚無評論

留言須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