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資訊 > 市場

嘉德四季第24期月中舉槌 首推茅臺專場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0-12-10 16:14:55 | 文章來源: 雅昌藝術網

嘉德四季第24期拍賣會將於12月15日至17日舉行預展,18日至20日舉行拍賣,作為中國嘉德2010年的收官之作,為藏家奉上了各門類精品佳構共4400余件。記者在12月10日舉辦的新聞發佈會上獲悉,此次嘉德四季將首次推出國酒茅臺專場“陳香滋氣──名揚軒藏國酒茅臺臻品”及“大學時代──2010中國藝術院校學生作品專場”並將再次推出“陳香滋氣──普洱茶臻品”普洱茶專場值得期待。

首次推出國酒茅臺專場“陳香滋氣──名揚軒藏國酒茅臺臻品”

“陳香滋氣—名揚軒藏國酒茅臺臻品”專場共囊括63件拍品,生産年代從上世紀五十年代到九十年代,幾乎包含了貴州茅臺酒廠期間生産的所有種類的茅臺酒,其中一款1958年的“地方國營”茅臺酒更是收藏界的明星産品。

據中國嘉德瓷器工藝品部高級業務經理陳林林先生介紹:“此次能夠推出茅臺酒專場主要是因為有很好的收藏出現。本次提供拍品的藏家多年來收藏了大量的茅臺酒,並且保存狀態完好,數量頗豐,拍品品種豐富,包含了所有類型的貴州茅臺酒。高品質和明確的來源為買家提供了收藏的可能性,相信能夠吸引很多買家關注。”

1958年出廠的茅臺酒使用的是醬色釉土陶瓶,瓶口使用的是方形紙質標簽封口,上面還印有圓形“貴州”二字。瓶身正面的標簽有“地方國營茅臺酒廠出品”的字樣和“五星”商標,酒瓶背標説明是豎版閱讀的方式,並清晰的有出廠日期為“一九五八年六月五日”。此瓶貴州茅臺酒充滿歲月感,因年代久遠、酒香濃郁,背標和封口處的紙質標簽有了輕微的蟲蛀痕跡,悠遠醇厚的酒香淡淡的彌散開來,讓人心嚮往之。目前其估價為12萬至14萬人民幣。此外,“二十世紀六十年代末五星牌貴州茅臺酒(矮蓋黃茅)”也將亮相。此瓶二十世紀六十年代末出廠的茅臺酒使用的是矮蓋黃釉陶瓶,特別是此時的茅臺酒使用的是木塞外加紅色塑封,瓶身正面標簽有“地方國營茅臺酒廠出品”的字樣,背面是“三大革命”內容的背標。這種酒標約從1967年開始使用直至1982年,俗稱“三大革命”,獨具時代感。“黃茅”和“醬茅”均為當年人民大會堂和釣魚臺國賓館專供之酒,屬於高級別的“非賣品”。另一瓶“1971年五星牌貴州茅臺酒(矮蓋黃茅)”也將一同現身。1971年出廠的茅臺酒使用的是矮蓋黃釉陶瓶,特別是此時的茅臺酒使用的是木塞外加紅色塑封,瓶身正面標簽有“地方國營茅臺酒廠出品”的字樣,背面是“三大革命”內容的背標。酒體醇厚、回味悠長,為品酒之人所珍愛。

首個藝術院校學生作品拍賣專場

中國嘉德國際拍賣有限公司推出國內首個藝術院校學生作品拍賣專場“大學時代──2010中國藝術院校學生作品專場”,希望架構學院藝術與藝術市場互動的橋梁,為年輕的藝術學子提供一個展示藝術才華的專業平臺,同時,幫助更多的藝術愛好者和藝術藏家更為深入和全面的了解當今學院藝術的傳承和發展。

據中國嘉德油畫部藝術總監劉剛先生介紹:“此專場匯集了345件優秀藝術作品,涵蓋油畫、水彩、素描、國畫、版畫、雕塑、攝影、多媒體、陶瓷、首飾設計等多種深具學院藝術特色與風格的藝術門類,形式多樣,內容豐富。這些作品均由國內各大知名美術院校徵集産生。徵集期間,得到了各藝術院校給予的極大的重視和支援,提供優秀藝術作品共近萬件。在此基礎之上,我們嚴格把關,精益求精,最終挑選出了組成本場堅實陣容的345件精品,相信定會不負各界所望。這些作品既是學院學子的學習成果,也是其藝術思維、藝術理念的創造成果,集中體現了中國美術院校的學子們對時代感的敏銳把握、對藝術語言的深入探索以及他們對於藝術創造力、藝術表現力的追求和執著。相信對發掘潛在的藝術新秀,和更好地激勵藝術院校學生進行創作,均有積極意義。”

中國書畫

此次書畫部分按作品年代、藏家脈絡和畫家派系共推出八個場次,2300余件拍品,與剛剛落幕的秋拍相較,小而不失精緻,簡而不失雅趣,別有一番欣賞和甄選韻味。

“中國書畫(一)”專場230余件拍品得自於十八位藏家,基於藏家審美趣味、價值評判、知識結構以及資金實力、人際交友等不同,藏品也呈現出豐富的面貌。既有資深老藏家數十年如一日艱辛不懈的蒐羅,也有實力雄厚的新藏家嚴謹、廣泛的甄選。“墨藝堂”所藏40余件拍品即為前者的縮影,作品中如宋文治《峽江帆影》、黃永玉《大解脫》等,多有“度權”上款,度權,即韓度權,退休前為北京榮寶齋著名書畫鑒賞家,古硯研究專家,雅好古玩字畫,酷愛收藏,且得益於職業的關係韓老和多數近當代名家均為摯友,雖平素甚少接受朋友的饋贈,然則時間愈久,除了自己日常的搜尋外,也積攢了不少見證友情的作品。李可染《柳林垂釣圖》即是藏家與畫家摯情的見證作品之一。無獨有偶,另一同一收藏的近60件件藏品基本為同一上款,上款人明鑒先生雖非出身專業,對書畫的雅好卻絲毫不讓。職業的便利使其與大多數畫家結識並逐漸建立了非一般的交誼,其藏品宋文治《洞庭春色》、《嘉陵曉霧圖》、亞明《淵明愛菊圖》、許麟廬《大利圖》、范曾《行書七言聯》等均為畫家所親贈,彌補了其在鑒定方面的欠缺。與之相較,另一同一藏家的10件藏品則屬於後者,如黃永玉《曬書圖》、《水鄉夏夢》、范曾《藤下秋色》、王雪濤《草蟲花卉四屏》、白雪石《春風漓水》等均為藏家近年來疾走于各大拍賣會擁躉之精品,其廣泛的搜尋和嚴謹的甄選為後來者的選擇提供了便利。此外,繼第23期嘉德四季“生輝堂”專場後,本次繼續推出“生輝堂”藏品專題,其中王雪濤《清芬幽遠》、董壽平《墨竹》、許麟廬《秋香秋色》以及另一海外藏家所藏郭沫若《行書七言詩》、冰心《小楷七言詩》、老舍《小楷七言詩》等均為雅致之作,實為難得。

“名家墨緣”部分眾星雲集,經中國嘉德仔細揣摩、反覆推敲、輪番選拔,選取吳昌碩、傅抱石、徐悲鴻、張大千、齊白石、黃賓虹、陸儼少、黃胄等22件名家大作,每一件都讓賞者萌生入篋之衝動。齊白石《一帆風順》無論是題材寓意、筆墨功夫,還是畫面的欣賞效果都別有雅趣。徐悲鴻、李可染之《牧牛圖》為二人生平鮮少之合作作品。(詳細資訊請見下)此外,有多次出版的傅抱石《赤壁夜遊圖》(詳細資訊請見下)、《高士圖》,金箋的黃賓虹《秋山蕭寺圖》,黃胄的幾幅大尺幅作品:近20平尺的黃胄巨制《大漠風雪》(詳細資訊請見下),天津楊柳青畫社舊藏的黃胄《風雪夜歸人》,以及《新疆風情》都極為炙手可熱,必將引發激烈的競價熱潮。

“中國書畫(三)”專場為近現代名家專場,共有拍品190件,北派齊白石、王雪濤、李苦禪,嶺南黎雄才、趙少昂、何香凝,金陵宋文治、錢松岩、亞明,海上陸儼少、謝稚柳、關良、程十發,長安黃胄、何海霞、方濟眾,以及“渡海三家”張大千、溥心畬、黃君璧等,均有精品之作呈現。張大千《碧波芙蓉》、陸儼少《草堂清話圖》、《雁蕩雨中》、亞明《蘆花淺水邊》、宋文治《蜀江曉雲圖》、唐雲《福自天申》均是本場焦點。

當代水墨收藏較之古代和近現代有著更為廣闊的途徑,各種形式和規模的展覽以及與畫家的交誼使其省卻了更多甄選和鑒別的繁複,同時增添了更多樂道的軼事趣聞。本場“當代風華”基本以畫家派系為脈絡,共梳理150余位老、中、青名家作品270件。由同一藏家提供的32件藏品全部得自2004年中國畫研究院“中國當代知名人物畫家研討會”,馮遠《清江垂釣圖》、劉大為《任重道遠》、彭先誠《天馬圖》、何家英《朗照乾坤一玉株》、林墉《少女與黃鸝》、劉慶和《雙美圖》等均是當下水墨人物畫的高水準作品,由藏家數年珍藏,如今一併割愛,以饗觀者。“墨韻齋當代名家書畫”專題和另兩組同一藏家作品現藏者也多得自於畫家本人,馮遠《浴女圖》、馮大中《君臨山野》、韓美林《沙漠之舟》、《阿咪不復聞》、《雙驢圖》都別有欣賞魅力。其他如范曾《達摩得悟圖》、《神蟾異趣》、賈又福《高原泥土千里香》、林墉《水粼粼》、黃永玉《觀音像》等均為畫家精彩之作。

“風清墨香”部分由扇面、書法和幾組同一藏家所藏近現代作品構成,共有拍品219件。讀書界名人董橋先生收藏專題精選了虛谷《松鼠枇杷》、任伯年《江幹送別》、溥心畬《鍾馗泛舟圖》、王雪濤《池塘雙鳧》、沈從文《草書詞一首》、程十發《雙雞圖》、謝月眉《茶花蛺蝶》等50余件藏品,件件品味高雅,簡潔雋永,尺幅雖小,卻精絕有加,體現了文人收藏的獨特品味。10余件以“龍”為題材的作品也極為新穎,藏家匠心獨具,千禧龍年之際雲集各省市書協名家“龍”作百餘件展覽出版成冊,歷經十年珍藏,此次部分割愛,實為眾樂之舉。

“日本回流”一直以來都倍受熱捧,已經成為嘉德四季的一大特色板塊,此次上拍黃賓虹《秋山圖》、《湖山勝概》、王成喜《紅梅報春》、陳佩秋《密林幽禽》、啟功《草書“龍”》等70余件作品均秉承其面目新穎、品相整齊等特色,定會受到藏家抬愛。相較之下,民國書畫雖然顯得有些遇冷,卻也不乏精品雅作,蘊含了很大的收藏契機,能夠以理想的價格入藏更為超值的精品,亦不失為一大幸事。殷梓湘《八駿圖》、趙敬予《龍媒高驤》、溥佐、溥佺《松溪駿戲圖》、黃君璧《五德圖》、劉淩滄《東坡捫腹圖》無不是畫家上乘之作。

“日本藏中國古代書畫”專場是古畫部分的一大亮點,共有240余件作品入選。大陸古畫市場的一路飆升和對日本市場挖掘的日趨深入,讓更多的日本藏家參與進來,並逐漸觸及到“侯門”式的藏家和雪藏的作品。范寬(傳)《牧牛圖》為著名的日本神戶川崎男爵家族舊藏,川崎正藏男爵(1836-1912)是日本著名的實業家、政治家,是至今仍在世界製造業佔有重要地位的神戶川崎財團的締造者,同時還是一位精於鑒賞的美術鑒藏家,“長春閣”即是他在其官邸內所設的私立美術館。川崎先生與日本皇室有著密切的聯繫,特別是與當時日本皇族十五宮家之一的朝香宮親王過從甚密,客觀上也為他收集高品質的中國藝術品提供了十分便利的條件。有其收藏的中國藝術品達數千件之多。陳琳(傳)《博古圖》亦曾由德川家族禦藏,德川家族是日本皇族,統治日本近200年,盛極一時,所藏珍品亦非一般。王翚《秋山拽杖圖》由羅振玉、內藤虎和長尾甲三人題盒,王澍長跋;成大用《漁家樂》和吳小仙(款)《山水人物》分別於明治39年(1906年)和明治40年(1907年)著錄,都極富收藏價值。

中國書畫八海選古代書畫740余件,以明清兩代畫家為主,“元四家”王蒙,“明四家”沈周、文徵明、唐寅、仇英,到清代大小“四王”王翚、王鑑、王時敏、王原祁、王宸、王昱都有作品入選。張大千題簽之王蒙(款)《天香書屋》和舊藏石濤《納涼圖》,書畫合璧、圖文並茂的仇英、文徵明(款)《西廂記圖冊》,簡練淡雅之陳元素《墨蘭圖》、上海文物店舊藏並《古代書畫圖目》著錄的王武《桃柳鴛鴦圖》,筆精墨妙的郎世寧(款)《南巡紀遊圖卷》等,均極富收藏價值。書法方面則涵蓋了董其昌、王鐸、傅山、劉墉、梁同書、何紹基等書家名品。謝稚柳題簽之黃道周《行書七言詩》、日本書家松井如流題盒之張瑞圖《草書五言詩都是本場焦點。

徐悲鴻、李可染合作《牧牛圖》

此件作品為1948年二人共同為耀卿所作,兩人合作作品甚為少見。上款人耀卿即孫殿起,字耀卿,別字貿翁,著名的版本目錄學家和藏書家。曾授業于琉璃廠書肆郭長林門下,就職于西璃廠鴻寶閣書店和今文齋書店。1919年和著名藏書家倫明一起,開設了通學齋書店,與倫明結為莫逆之交。曾購得梁鼎芬舊藏書籍百十余箱;收得珍本、善本萬餘種,頗受時人尊崇,籍此徐悲鴻和李可染老少二位藝界名宿為之合寫作品也便不足為怪了。

傅抱石《赤壁夜遊圖》

此幅《赤壁夜遊圖》作于1947年,是以繪畫語言再現東坡文學名篇《後赤壁賦》的傑作。作品充分展現出於磅薄大氣中見精微,于蓬勃生機中見率真的高妙境界。傅抱石的山水畫氣勢恢弘,筆墨豪邁,長于表現蒼茫迷離的雄渾意境;人物畫則注重神態心境的刻畫,往往意境淋漓,情感真摯。此幅則融其山水畫與人物畫長處於一爐。取斜勢的山石造成奇崛而驚險的視覺效果,似乎立刻要傾倒下來;而同樣取斜勢的小舟,則又因其與山石的強弱對比而加強了這一效果。但舟中人物的淡定自若談笑風生,卻正好化解了這一險勢。所謂“泰山崩于前而色不變,糜鹿興于左而目不瞬”,正是如此。整幅畫面體現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雲淡風輕秋高氣爽之韻致。筆墨疏淡,而筆力綿裏藏針。作者感嘆時光流逝迅疾,而世事多變日新月異,令人有不勝滄桑之感。以其驚濤一樣的筆墨,營造一種駭浪一樣的氣勢,又以四兩的力度,化解千鈞的重量,這正是傅抱石此幅的要義所在。

黃胄《大漠風雪》

此幅巨制近20平尺,現藏者直接得自於畫家本人,黃胄自題作于1965年秋,可能是文革前的最後一批作品。《大漠風雪》創作題材源自1955年參加青藏公路通車典禮後創作的《柴達木風雪》和1964年再創作的《洪荒風雪》。眾所週知,黃胄作為20世紀後半葉最具創新精神的畫家,雖非美術院校出身,但以過人的天賦和常人不及的勤奮很早已成為蜚聲畫壇的人物畫家。六十年代初期正是他的一個創作高峰。黃胄擅長宏篇巨制,多人物、大場面在其手中仿佛信手拈來,其實飽含了畫家幾十年如一日勤奮的筆墨錘鍊,生活累積。本幅作品較之1964年創作的《洪荒風雪》及更早的《柴達木風雪》都是描寫在風雪交加中前行的地質勘探隊員,但惡劣環境中的隊員、戰士卻仍然精神飽滿。隊員的笑聲,手中的琴聲和風雪仿佛是一曲和諧的交響樂,更好的象徵了中國青年無懼艱難困苦的精神面貌。不同之處《柴達木風雪》、《洪荒風雪》是以重墨為骨,染以赭石、花青和硃砂、石綠,使畫面厚重且較為寫實。而《大漠風雪》中駱駝則以淡墨寫成,用筆、用墨更為洗煉,純熟自如。畫面中更為突出了人物。女勘探隊員棉衣施以的白粉和裹頭的紅巾在微微烘染的背景中更顯亮色。近處跳躍的雙狗和遠景模糊的駝隊,將畫面構圖拉得更深,人物刻畫更重細節,類如女勘探隊員被凍得發紅的雙頰,彈琴的老嚮導鬍鬚上落著的白雪,使畫面營造的氣氛更耐人玩味。黃胄創作題材作品常有重復類似作品,實為對創作不斷修改、提高,日趨完善的過程,而絕非簡單重復,《大漠風雪》當是黃胄六十年代創作高峰的精品。

瓷器傢具工藝品

此次這一部分將呈現兩個專場1660余件作品,品類豐富,典型官窯與精美的民窯應有盡有,為藏家提供了多種選擇。官窯部分,推出多件來源可靠、傳承有序的精品之作,其中“清乾隆 鬥彩團菊紋尊”即是其中的重中之重。鬥彩工藝肇始於明初宣德窯,成化之際進入極盛時期,其後漸趨衰落,清王朝建立以後,在清初幾代帝王的勵精圖治之下,社會經濟逐步發達,景德鎮珠山禦窯廠的瓷器燒造又再次興盛起來,鬥彩器作為彩瓷的重要品種亦重獲新生。在康雍乾三朝之中,尤以乾隆一朝的鬥彩器製作最為繁榮,而且這一時期的禦窯廠窯工將鬥彩工藝與當時流行的粉彩彩料結合使用,從而使乾隆鬥彩器的色彩更為鮮麗飽滿,于淡雅粉潤中顯亮麗,纖細嬌巧中見挺雋。本尊即是乾隆鬥彩器的代表之作,其胎釉品質俱佳,色彩艷麗飽滿,紋飾描繪細緻,而且更值珍視的是,本尊造型極為罕見,其短頸微束,腹部圓鼓,查閱國內外各大公私收藏機構所藏乾隆朝各類瓷器作品,均未見與本品造型完全相同之作,其珍罕程度,毋須再言。此外本品曾在上世紀八十年代及本世紀初先後兩次在香港蘇富比拍出,來源清晰,傳承有序,頗值珍視。

“清乾隆 青花纏枝蓮紋賞瓶”則是本場拍賣的另一個亮點,賞瓶始燒于雍正朝,稱之為“玉堂春瓶”,因以青花繪蓮紋,寓意“為官清廉”,乾隆朝時被皇帝用於賞賜重臣,故名“賞瓶”,為清代陶瓷名品。本品青花色澤淡雅,白釉滋潤,為乾隆朝官窯器的代表作。

此外,此次瓷器部分匯集了三件以“龍”為主題的作品:“清雍正 青花紅彩海水龍紋盤一對”是本場拍賣官窯部分的另一精品,本對盤為雍正官窯倣明初宣德窯青花紅彩海水龍紋盤而制。雖是倣古之作,但卻自有雍正一朝之風貌,其器型周正,胎釉堅致,以釉下青花繪海水,以礬紅彩繪釉上龍紋,具有極高的製作難度。所繪盤心立龍張牙舞爪,威風凜凜,外壁行龍龍體矯健,動感十足,與宣德時期龍紋樣式迥異,而更具雍正本朝龍紋之特點,這正表現出雍正皇帝好古而不泥古之藝術性情。本品自雍正朝至今已流傳近三百年,依舊成對保存,且同類作品在近年的拍賣市場中極少見到,實屬不易。

以紅彩繪製龍紋的酒杯早在明代中晚期即以出現,並一直延續燒造至清末,其間從未間斷,是明清兩代景德鎮禦窯廠的傳統品種。此次現身的“清乾隆 軋道紅彩海水龍紋杯”亦以紅彩海水龍為主題紋飾,但在裝飾技法、紋飾繪製和款識書寫等方面均與常見器物有所不同,檔次極高,甚為少見。

本杯胎體輕薄,造型精緻小巧,外壁先於胎體之上以鮮艷無比的礬紅彩繪製,兩條騰躍于波濤之上的行龍,一作回首,一作呼應,張牙舞爪,口舌賁張,威風凜凜,動感十足。龍體周圍施白釉,其上以極細的刀法暗刻波濤海水,從而使畫面顯得極富層次感,龍身上下則以色澤較淡的紅彩點綴江牙、流雲,巧妙填補畫面空白。 本杯一大特點在於其所繪行龍與乾隆時期龍的形象截然不同,其龍頭細長,毛髮前衝,更近似于明代晚期龍的形象,因此本杯應為幹隆時期景德鎮禦窯廠參照明代晚期官窯同類器而燒造的摹古之作,與常見器不同。此外,相對於明晚期作品,本杯還在龍體周圍暗刻海水波濤,在裝飾技法上更勝一籌,青出於藍而勝於藍。此外,還有一“清康熙 礬紅龍紋盤”,80年代就曾出現在香港拍賣會,值得關注。

民窯瓷器,尤其是經典的康熙民窯瓷器一直是嘉德四季的一個優勢項目,在以往的拍賣中屢創高價,本次拍賣我們有幸徵集到一件徐展堂先生舊藏的“康熙青花人物故事圖筆筒”,其故事取材于明代版畫《紅拂記·張娘心許》之場景,講述了佳人紅拂女慧眼識英雄李靖的故事。相比于《三國演義》、《西廂記》等常見題材,本品之故事更為少見,具有更深層次的文化意義。

玉器部分一直是嘉德四季拍賣中頗受買家追捧的項目之一,此次最為重要的兩件當屬“清乾隆 白玉獸耳螭首雙身交結瓶”和“清乾隆 青玉福祿壽三星擺件”。“清乾隆 白玉獸耳螭首雙身交結瓶”為乾隆時期宮廷造辦處的倣古玉精品,此瓶選擇玉質略顯斑駁之白玉料,其意在模倣上古銅器之質感。瓶橢圓形蓋,蓋鈕作矮菇狀,直口束頸,兩側飾獸耳,頸部雕琢波浪形帶狀紋飾,瓶腹呈扁圓形,高圈足外撇,腹部主體滿飾雙身螭龍紋,龍身相互交結纏繞,翻轉,線條隱起流暢,神秘、古韻十足。倣古之風始於宋代,明代中晚期以後蔚成風氣。清代乾隆時期,高宗皇帝好古成癖,這種對古風的青睞從而達到歷史上的頂峰。與此同時,乾隆帝的另一喜好也在對中國藝術産生著潛移默化的影響,那就是他對美玉的追求。在這樣雙重的影響之下,當時清宮造辦處用玉材製作了大量倣古造型的玉器作品,以供乾隆皇帝賞玩,本瓶即是其中的傑出代表。

“清乾隆 青玉福祿壽三星擺件”則是一件頗具乾隆本朝工藝特點的玉器精品,其玉質勻凈,捉刀雕琢,成就福祿壽三星圖,仙翁執仗,小鹿隨伴,福祿二仙,手執靈芝、如意,束髮長髯,立於松下,背面仙鶴,單雞獨立,包含福祿壽及鶴鹿同春、松鶴延年等諸多吉祥寓意。此件作品雖非白玉所制,但青玉色澤均勻,玉質溫潤光潔,且黃褐色沁斑自然穿插,更有韻味。此件作品最為突出之處,乃是工藝極其精細,一般白玉所制器皿,都無法企及。從松針的表現、到人物毛髮的細部,再有人物表情的生動以及圓雕動物的飽滿,更有松幹的皴鱗,衣褶的灑落,各處細節之刻劃無不精細到位,傳神奕奕,有鬼斧神工之嘆,令人唑唑稱奇。

此外,繼中國嘉德秋拍“簡約雋永──明式黃花梨傢具精品”專場屢創紀錄之後,此次嘉德四季也將呈現傢具拍品,包括明清古典傢具、舊上海別墅傢具以及西洋傢具等,其中亮點如“紅木馬蹄足大畫案”,此案由紅木製成,長一米九有餘,用料厚重,體制碩大,宏偉壯觀,給人以穩重厚實之感。長方桌面,高束腰,牙板與束腰一木連做,馬蹄腿,攢羅鍋棖,接矮老。羅鍋棖與矮老造型獨特,具有典型清代中晚期特徵,橫棖為雙繩式,正中製成圓壁狀,圓壁內圓起皮條線,外緣起陽線,羅鍋棖與桌腿攢接處呈雲紋。該桌紋飾風格獨特,包漿圓潤,體制大氣。另一重器“紅漆勾填寶座” 以木為胎,上髹暗紅色漆,通體紋飾以軋道工藝表現,花卉線條流暢,雕刻工藝精湛,包漿圓潤。背板繪變形龍紋,開雲蝠紋孔,面下有束腰,溜肩,鼓腿澎牙,內翻馬蹄足,下踩圓球。扶手、座面及面下四腿、牙條均繪纏枝西番蓮紋。該寶座體制巨大,氣勢恢宏,歷經百于年,仍保存完好,實屬不易。值得注意的是,該寶座為好萊塢影星瑪麗亞·弗萊克斯(María Félix)舊藏。

本場拍賣的雜項工藝品部分秉承嘉德四季品種豐富的優勢,推出象牙、犀角、掐絲琺瑯等多個門類的拍品供藏家甄選,其中不“清代 象牙羅漢圖擺件一對”、“清代 犀角萊菔瓶”、“清代 犀角文殊菩薩像”、 “清乾隆 掐絲琺瑯纏枝蓮紋三足爐”、“明代 銅沖天耳三足爐”、“清乾隆 剔紅五蝠捧壽皮球花紋蓋盒”和“田黃薄意梅花紋章料”等精品。

再次推出“陳香滋氣──普洱茶臻品”普洱茶專場

中國嘉德瓷器工藝品部高級業務陳林林先生介紹:“茶可以説是一個文化的載體,自古中國文人對茶的品評和賦予茶的文化價值,使茶成為了一個特殊的飲品,近年來更是頗受關注。茶的受眾群體比較特殊,是對中國傳統文化非常關注並有深入理解的人群,他們往往更能感受到茶文化帶來的特殊體會。普洱茶獨有的陳香,使得陳年的老茶口感更加特殊,因此歲月感也是收藏普洱茶的一個特殊之處,近年來年代久遠的茶品受到追捧。此外,茶還可以作為人際交往和溝通的一個特殊媒介,並且在越來越多的人們開始關注自身健康的時候,普洱茶作為一個健康飲品的優勢凸顯,相信會吸引更多的關注。”

此專場共有45件拍品,生産年代從上世紀二、三十年代到九十年代。包括“七子餅”、“印級茶”、“號級茶”,茶的品質和收藏級別都很高,更有一些是市場上非常難見到的茶品。

其中一款“福元昌號藍內飛圓茶一筒”生産于20世紀初,共7片,重2100克。福元昌圓茶是採用最優良大葉種普洱茶菁製成,茶葉厚大,條索寬扁,土栗中略帶灰色,油光淡薄茶氣仍強,充分表現出易武正山普洱茶的特性。藍色、紫色內飛者是屬於較陽剛性茶品,而白色內飛者則是陰柔性,兩者茶性各具特色。此款普洱茶生産年代久遠,保存良好,是《普洱茶》出版的原件,實屬難得。目前估價為230萬至330萬元人民幣。此外,“同慶號龍馬商標圓茶一筒”同樣生産于20世紀初期,也非常難得。1920年以前,同慶號使用龍馬商標的內票,字體工整,圖案流暢生動,工藝細緻。同慶號茶莊歷史悠久,前後經歷兩百多年,同慶號茶莊的普洱茶一直被譽為品質最佳的茶品。此組普洱茶的竹箬包裝依然保存完好,整筒茶採用同一種竹箬,整齊勻稱,精緻美觀。茶筒頂上麵片竹箬上,中間有工整的正楷手書墨跡“同慶字號”,上方用金紅色硃砂寫著“陽春”兩字,右邊一行是“易武正山”,左邊一行是“陽春嫩尖”。用於捆綁的竹篾,至今耐久不斷,可見,當時同慶老號選用的都是最好的竹箬和竹篾。內票和內飛雖因年代久遠有所破損,但色彩依然鮮艷,圖文基本清晰完整,非常難得,目前估價為100至130萬元人民幣。“同興號向純武內飛圓茶一筒”則生産于二十世紀二十代末至三十年代初。同興茶莊亦稱中信行、同順祥,創建於清雍正年間,和同慶號、敬昌號茶莊一樣,專門精製高級普洱茶品而聞名。抗日戰爭前的莊主為向純武,故亦稱同興向記茶莊。其內飛、內票在抗日戰爭前後改制新版,並出現“同興向慶記”內飛。此組普洱茶雖年代久遠,竹箬包裝基本完好,仍可見當年包裝工藝精良。茶筒頂上麵片竹箬上依稀可見墨跡手書“同興號”字樣,非常難得的是保存非常完整的內飛上“主人向純武披露”的字跡清晰可見。

相關文章
注: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尚無評論

留言須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