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 高山流水琴
此琴栗殼色漆,冰裂斷紋,木質蒼古呈紫金色,桐木面板,金徽,玉軫及雁足。琴背銘文,龍池上刻篆書琴名“高山流水”4字,龍池下刻“子子孫孫永寶”大方印。
2010年北京匡時春季拍賣會?成交價:403.2萬元
明 松雲仲尼式琴
此琴流傳有序、有銘、有文、有字。銘文寫“庚辰春,承三水明德社兄惠贈,囑虞山簫聲琴韻室主再修鄧懷農識”。透過此番品評不難看出,松雲琴確為明代古琴之佳品。
銘文:龍池行書琴名“松雲”。
2010年北京匡時春季拍賣會 成交價:201.6萬元
文武七弦器
琴、棋、書、畫四藝,自古以來就被推崇為文人墨客必備的才識,而琴位於“四藝”之首,由此可窺古琴的地位不一般。
古琴不僅為“四藝”之首,也是中國傳統音樂的八音之首,是每個古代文人必修的樂器。歷史上著名的琴家為人熟知,有孔子、蔡文姬、李白、杜甫、宋徽宗、嵇康等。“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的人文精神當為古琴之魂。可以説,古琴文化集儒、釋、道思想于一身,並以其特立獨行的藝術魅力、哲學意境和豐富厚重的文史底蘊,詮釋著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精髓。
在古琴的流傳過程中,古琴的演奏已經從一種技能變成一種文化蘊含的標誌,古琴的角色也從演奏樂器發展成一種標誌著儒雅風範的文化收藏、一種文人墨客閒情雅致的精神象徵。
有資料顯示,古琴的形制在漢代大致定型,樣式繁多,最常見的樣式為仲尼、伏羲、靈機、連珠、落霞、蕉葉等,值得關注的是古琴本身自帶的文化意義。古琴長3尺6寸5,代表一年365天;琴面為弧形,代表著天,琴底是平的,象徵著地,有天圓地方一説;古琴有13個徽,代表著一年有12個月和閏月;古琴最初有5根弦,象徵著金木水火土。周文王為了悼念他死去的兒子伯邑考,增加了一根弦;武王討伐時,為了增加士氣,又增加了一根弦,所以古琴又稱“文武七弦器”。
中國人總喜歡把藝術作品和天地日月聯繫到一起,因而,好的藝術品身上一定帶著一段獨特真實的歷史記憶和文化意識。事實上,也正是這一點,才讓這麼多人愛上深沉神秘的古董。
古琴“金曲”
隨著當代收藏家對傳統文化回歸的逐步升溫,人們對集聽賞于一身的古代樂器的關注也日漸增加。今年,北京匡時春季拍賣的重量級拍品,便是王世襄于1947年在地安門外萬寶興古玩店購買,並珍藏多年的宋代朱晦翁藏仲尼式古琴。該琴在2003年中國嘉德國際拍賣有限公司秋季拍賣會亮相,並以人民幣220萬元成交,今年則以1120萬元高價成交。
王世襄曾在《自珍集》中提及此琴。此琴琴長122.5釐米,額寬18.8釐米,肩寬19.2釐米,尾寬14.6釐米,琴為仲尼式,形制規整,通體施黑漆,琴面蛇腹斷紋甚是精美。底面因重修未見斷紋,唯尾部二寸處有補漆灰痕跡而斷紋盡在,是重修者有意不全部重漆,以證明琴底並未更換。琴池內右側刻字一行,刀痕極淺,又曾涂漆,所以較難辨認,但“朱晦翁藏”等字尚隱約可見,左側深刻“古吳王昆玉重修”7字。而宋代是中國古琴發展的高峰時期,作為文人音樂的古琴藝術和古琴審美意識在這一時期得到了重要發展。
據了解,王世襄和夫人珍藏的另一把唐代古琴“大聖遺音”,2003年以891萬元成交。專場拍賣會中,這把伏義式古琴奏出了一曲《良宵引》,頓時驚動人心,似讓人又回到蔌靜窗虛的情境中。
現在,古琴在中國傳統文化中的地位、價值和特性,已經引起了海內外收藏家和收藏愛好者的關注。其中,宋、元、明、清的古琴在海內外拍賣中表現不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