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資訊 > 市場

國內畫廊生意降七成 許多當代畫家定價虛高(圖)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0-03-01 13:22:32 | 文章來源: 資訊時報

朱頌民作品。

目前國內畫廊主要經營當代藝術家作品。(資料圖片)

2009年是中國拍賣市場上書畫藝術品創造天價的一年,單件過億元的拍品就達到了4件,而且各路拍品頻頻飆出高價,拍賣現場的人們似乎忘記了金融危機的寒流。但同樣從事書畫交易的畫廊,經營狀況卻是另外一番景象,2009年被畫廊業界喻為“最艱辛的一年”,不少畫廊因承受不了沉重的成本壓力,被迫關閉。

究竟是什麼扼殺了中國畫廊業發展?有人認為是書畫家誠信缺失,有人認為是書畫家定價虛高。本期《資訊時報》典藏版特別請來藝術界、拍賣界、畫廊及收藏界的人士,共同探討這個廣受關注的問題。

行業現狀

畫廊生意減少六七成

2009年下半年藝術品拍賣回暖,古代書畫精品、當代大家齊白石、張大千等人作品價格不斷攀升。據金雅軒畫廊策展人樊振輝介紹:“藝術品市場行情是滯後於金融海嘯的。對畫廊而言,雖然2008年初有冰災,年中有地震,接踵而來是金融海嘯,但2008年的生意並不是很差。2009年才是最困難的一年。據我所了解,現時香港的畫廊已經關閉了一半,處境非常艱難。”

記者獲悉,2009年香港的畫廊倒閉了一大半,目前“倖存”下來繼續經營的都是一些歷史悠久的老畫廊;而廣東、上海、北京等大城市雖然還未出現畫廊“倒閉”現象,但2009年的生意額絕大部份減少了六七成,處境非常艱難。據業內人士介紹,珠三角範圍內,有一定規模的畫廊大約有100家,如果加上大大小小的畫店,數量達4000~5000家(具體無法統計)。目前畫廊主要經營當代藝術家(在世的)作品,但由於近兩年張曉剛等標桿人物的當代藝術品價格泡沫破裂,投資者對當代藝術缺乏信心,加上金融危機的影響,畫廊生意非常慘澹。有一些廣州的知名畫廊,2004~2005年世道好時月月有展,安排得密密麻麻,2009年至今一年都沒有舉辦一兩個展覽。

存在問題

一些名家不講誠信頻毀約

“藝術家們不願意分錢給別人掙,追求利益最大化。”一位廣東畫廊老闆向記者吐苦水:“造成這種局面,誠信缺乏是關鍵!如某位廣東名家,明明與畫廊簽下合約,規定在某段時間內畫廊拿到的第一手畫價維持在2萬元左右一幅(約8平尺),但這位老兄看到自己的畫價在市場上不斷飆升之後,一會兒説身體不適,一會兒説家中有事,不斷以各種方式拖著賴著不在合約期內給作品畫廊,這真令人感到萬般無耐。要知道‘燈油火臘’,包裝宣傳,全部都是錢,畫廊經營成本其實很高,這些藝術家又不講誠信,在成名之後毀約,畫廊可謂舉步為艱!”

“書畫家誠信缺乏是一大難題,另一方面,部分畫廊欠缺專業眼光,沒有找到‘千里馬’也是處境艱難的重要原因。”樊振輝認為:“畫廊要做得好,首先要具有市場眼光,懂得很好地對作品進行把關,加上經營得法,很好地進行成本控制,才能生存得好。雖然現在香港的畫廊關掉了一半,處境異常艱苦,但同時優秀的畫廊卻在不斷壯大,如香港抱趣堂,他們在上世紀70~80年代,以極低的價錢收購了大量中央美院教授的作品,極具前瞻性眼光,因此日子過得非常滋潤。”

許多當代畫家定價虛高

此外,畫廊生意慘澹還有一個原因是,畫廊所賣書畫部分價格虛高,不如拍賣市場上的書畫作品價格實在。廣州市藝術品拍賣有限公司副總經理何向民表示:“回顧2004年、2005年,受經濟增長帶動,畫廊的生意非常好。當時大眾對古畫還認識不多,不懂鑒別真偽,為了保真,藏家追捧當代藝術家作品,而從畫家手中直接取得作品的畫廊就成了購買首選地。但一些當代藝術家的作品未經歲月考驗,虛高的畫價背離了市場規律,存在價格泡沫,後來價格大跌,讓部分從眾入市的不懂行的投資者損失慘重。受此影響,一些畫廊生意一落千丈。”

何向民還直言:“許多當代藝術家自視過高,作品定位虛高,在市場上根本賣不動,拍賣行絕少與藝術家本人打交道。”據了解,某廣東知名畫家現時作品叫價已經達到1.5萬元/平方尺,但其拍賣起價僅為5000元/平方尺。

“虛高畫價尤如‘空中樓閣’,這個問題值得大家深刻反恩!”知名畫家、廣州市政協詩書畫室副主任朱光榮認為,藝術家們受各方因素影響,喜歡攀比價格,生怕作品價位定得“低了”被人笑話,造成畫價普遍虛高,並形成惡性迴圈。朱光榮説:“‘大師’不是自封的,不是價格虛高成就的,而是歷經時間考驗才能成就的,藝術家們不應對名利本身看得過重,不應以追求利益最大化為創作目的。如山水畫大師黃賓虹,他的妻子曾因為看到別人所畫的符合世俗口味的色彩鮮艷的畫好賣,勸黃賓虹改變作品風格以適應市場需要,但黃賓虹寧願生活得清苦一些,也堅持自己的褐墨山水追求,並最終成為世人公認的藝術大師。”

業界經驗

靈活合作規避風險才能共贏

據了解,目前做得較為成功的畫廊與藝術家走的是一條靈活合作的路。樊振輝表示:“我不會與畫家簽定‘死合同’,在目前的社會狀況裏,這對雙方都好。我與畫家的合作方式比較靈活,一般是每年一簽,大致約定一年內以多少錢購買多少畫作,先交納訂金,此外還會合作辦展覽、出書,做一定的宣傳推廣。”樊振輝認為,嚴格選取作品,選中“千里馬”是成功關鍵。

而廣州書畫專修學院副院長、知名畫家朱頌民的畫,市場推廣做得好是公認的。朱頌民表示:“我的市場推廣面比較廣,在廣東、江蘇、馬來西亞等地均有操作人,他們每年會固定在我這裡拿一定量的畫,並做好區域性推廣和宣傳,其合作方式非常靈活。我認為這對處於上升階段的畫家來説比較合適。”朱頌民笑言:“合作雙方講求誠信是基本的操作守則,此外,畫廊除了尋找誠信藝術家,還要著眼于該藝術家作品有沒有鮮明的個人風格,有沒有一定的筆墨難度,其作品能否得到業內人士的認同。”

行業出路

代理人制度是畫廊發展方向

“生意好不好關鍵在於畫廊自身的定位。並不是賣幾張畫掙取差價就可以稱得上是‘畫廊’!”中國嘉德廣州國際拍賣有限公司副總裁許習文認為:“‘代理人制度’將是畫廊發展的大方向、大趨勢。”

據悉,被西方畫廊奉行的“代理人制度”,即畫廊與藝術家簽定合作合同,約定在某一較長的時間段內,以一個優惠的價格購得該藝術家創作一定量的作品,而該藝術家的所有生活開支,及作品的市場推廣、包裝宣傳等各項工作全部交給代理人負責,藝術家本人只管專注于其藝術創作。雙方合作以誠信為準則,具有一定的法律效力和普遍的社會約束力。目前在中國,畫廊業的“代理人制度”還不健全,一些畫廊只是直接從藝術家那裏低價收購作品再高價轉手賣出。

知名書畫收藏家、評論人菱子認為:“畫廊沒有定價能力,畫家定價不實、虛高,投資者不知道應該如何買畫,也不知道怎樣賣畫。中國畫廊如果不改變這種代銷、掙差價的生存狀況,必然要退出市場。”菱子稱:“‘代理人制度’是畫廊發展的大方向,畫家與畫廊雙方要講求真誠合作,互相信任。畫廊要專業,並具備強大社會關係網,服務範圍應包括策展、宣傳推廣、尋找客戶、藝術指導、市場方向把握等等。”

不過,對於代理人制度,市場上也有反對的聲音。“我非常認同‘畫家應專心畫畫,經營交給代理人’這個觀點,但中國的畫廊尚不成熟,實力不夠,不能解決畫家的後顧之憂,這是不可忽視的問題。此外,計劃往往趕不上變化,如何及時地、恰到好處地平衡畫廊與畫家之間的利益分配,值得深入思考。”朱頌民一句話道出了眾藝術家的心聲和訴求。

相關報道

去年書畫拍賣市場一片繁榮

吳彬《十八應真圖卷》(明)成交價達1.6912億元;徐揚《平定西域獻俘禮圖》(清)拍得1.344億元;曾鞏《局事帖》(北宋)以1.0864億元創下單件中國書法的成交紀錄;《宋諸名賢題徐常侍篆書之跡》(宋、元)被“搶”至1.008億元——剛剛過去的2009年秋拍,人們似乎又看到了2006年的繁盛景象,各路拍品頻頻飆出高價,僅單件過億元的拍品就達到了4件。

“個別高端藝術品拍價飆升,是投資理性的表現,是貴得有道理。而低端藝術品的價格則變動不大。”廣州市藝術品拍賣有限公司副總經理何向民告訴記者,在2009年全球金融海嘯余波未過之時,歷經時間考驗的古畫及名家精品價值得到進一步確認和放大。在拍賣行,可供藏家選擇的拍品很多,競價過程公平、公開,藏家以合適的價錢淘到自己喜愛的藝術品的機率大。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留言須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