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春拍還未落下帷幕,有關藝術品市場“回暖”的聲音就不絕於耳,我們非常理解他們的苦衷,因為當下信心比成交額更為重要。但是,現實的粗糙與生硬,往往會磨痛理想化的想像。
一、如何認識當下的中國藝術品市場
面對中國藝術品市場,特別是中國當代藝術品市場,我們如何去分析,採用什麼樣的標準是十分重要的。一是我們必須明確當下的中國藝術品市場還是一個小規模化市場,也有人將其稱之為邊緣性市場,市場體系及其運營機制很不健全,在快速成長的過程中積累的問題也非常多,可謂是亂象叢生,在這個時候要做出判斷一定要看主流、主體,而不能僅靠一、二個現象,甚或是未經分析的數據而輕易下結論。因為回暖,我們需要的是理性的發展與提升,而不是追求一種外表的熱鬧。二是隨著國運的增強,中國概念的強化,中國軟硬實力在迅速提升,在這個階段,中國資産的增值在所難免。作為一種文化標誌的中國藝術品當然也不可能例外,並且很可能會首當其衝,這是一個大的趨勢,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從這種意義上講,中國藝術品市場的大發展只是一個時間問題。當然這無關當下中國藝術品市場的冷暖,原因是這種大趨勢與市場現狀的傳導機制還未能有效的建立起來。三是中國成為世界文化中心之一的步伐在進一步的加快,這一標誌著以北京為中心的文化影響力及市場的整合力會進一步增強,首先整合大中華圈,進而至東南亞及亞洲的文化勢力,不同區域及文化上的差異會在競爭中協同,在協同中競爭。在這個過程中,北京作為世界文化中心之一的位置就會確立起來。其中重要的風向標是藝術中心地位的確立與藝術市場定價權的回歸。我們所希望的回暖是沿著這一方向運作,而不是再進入一種無序的狀態之中。當然這需要一個較長的過程,需要文化的底氣與經濟的實力,萬不可為增強信心而脫離實際地鼓與呼,這樣即便是無誤導之嫌,也有無建設性舉措嘩眾取寵之嫌,這是我們反思、求證的落腳點。
二、中國藝術品市場如何回暖
從全球藝術品市場角度來看,作為重要標誌之一的拍賣業,中國拍賣企業的規模仍然相對偏小,數量偏多,還沒有實現規模化的經濟效益。2008年,在中國藝術品拍賣行業中,規模在1億元人民幣以上的拍賣企業僅有30余家,其餘的拍賣企業規模多在 1億元人民幣以下。不難看出:拍賣公司在中國藝術市場中發揮著初次銷售和轉售雙重主導作用。不僅如此,還存在著拍賣企業數量多、資源分散,以及數量增加的趨勢。在中國藝術市場上,作為二級市場的拍賣公司,無論是從所承擔的市場職責,還是從市場定位的角度來看,都在一定程度上扮演了一級市場畫廊的角色。許多藝術品直接通過拍賣公司進入到市場消費的環節,這樣的局面構成了中國藝術品市場的一大特色。在數量、規模,以及擔當的市場角色上,拍賣公司與作為一級市場的畫廊形成了利益衝突。在拍賣行業火爆和熱鬧的局面下,中國畫廊業卻舉步維艱。中國藝術品市場上的一個現狀是,以短期投資行為為主、收藏為輔,而且這種現象在最近幾年的發展中愈演愈烈。實際上,在中國,短期投資行為不僅表現在藝術市場上,在股票、房地産等行業裏也屢見不鮮。這種行為不應簡單地歸因于投資者的不成熟投資或者投機行為。近幾年間大量財富的突然涌入,讓不少藝術家的生活方式和人生目標都發生了巨大的變化,這種變化已經産生了一股強大的焦躁情緒,很多藝術家開始害怕這種市場指令影響到他們的美學觀念和選擇,也助長了這一趨勢。但從深層次角度來看,中國産業大環境尚處在初期發展階段,缺乏投資保障機制、市場監管不嚴、法律法規有待完善、市場不確定性等諸多方面的因素造成了整個市場投機行為嚴重。在投資營利的市場利益的驅動下,中國藝術品市場中人為操作的痕跡十分明顯。中國藝術品市場是不是回暖,最為關鍵的是畫廊、畫家及藏家的真實情況而不僅僅是依賴一組拍賣數據。
三、中國藝術品市場回暖的標誌
從目前來看,中國藝術品市場要真正回暖並進入發展的軌道,首先需要三個標誌性的事項:一是誠信治理找到了有效方式與方法,並取得了初步成效。誠信危機不能得到有效的抑制,中國藝術品市場回暖就只能是“小陽春”,而永遠都無法迎來艷陽天。目前藝術企業信用制度的缺失已成為制約中國藝術市場發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健康的市場秩序和完善的市場機制是任何一個市場成熟的標誌所在。二是藝術品資本市場不斷發育壯大。一個沒有資本市場支撐的現代經濟市場,是一個沒有前途和出路的市場。如果中國藝術品資本市場得不到切實的發育與發展,中國藝術品市場的所謂回暖就只是曇花一現。資産的流動性是資産的生命線,我們不能回避的事實是,衡量一個資産類別是否具有吸引力的另一個方法是分析其流動性,即在當前的市場價格下賣出一項資産的難易程度。在藝術品市場上,流動性可以用拍賣中賣出的作品數量佔總計劃拍賣的作品數量的比值來衡量。而“梅·摩藝術品投資指數”研究説明,該數值一般為70%~80%,繁榮時期該數值可能達到90%以上。在2008年11月上旬發生的夜場拍賣售出比例為60%,一些日場拍賣售出比例不到50%的現象,清楚地表明瞭現在的藝術品市場環境。而拍賣市場的表現好于畫廊市場及私下交易市場。三是中國藝術品市場體系及其市場機制的發育,一個體系不健全、機制未建立的市場我們不可預測,同樣,一個體系不健全、機制未建立的市場很難渴求其健康與快速的發展,除非我們有足夠的資訊共用與經驗的支撐。我們只能説中國藝術品市場尚處在原發性的成長初期,由於發展的基礎存在缺失,隨機性與偶然性大量存在,規律性的東西需要深入挖掘,沒有系統的研究,切忌輕下結論。
四、更多地關注中國藝術品資本市場的發展
對現代經濟來説,文化無疑是十分重要的,但無論是文化精神、文化事業,還是文化産業,都無法離開文化資本的推動。雖然我們不能講文化資本能走多遠,文化就能走多遠,但面對中國藝術品市場,這樣説其實也並不為過。無論是區域市場還是世界市場,其整合力一方面源自文化精神的力量,另一方面則是資本的整合能力。實際上,中國藝術市場的真正繁榮是來自於中國國內強大的購買力,而非國際市場的收藏家和買家,這一趨勢在最近幾年表現得越來越明顯。從這個角度就可以看出發展中國藝術品資本市場的重要價值與歷史意義。
通過回顧全球藝術品市場發現,在全球藝術市場看好的環境下,全球財富向高增長率的新興市場——亞洲市場流動,尤其是朝著以中國和印度為首的亞洲市場移動。新興市場在全球資金的追捧下,步入了一個新的增長時期。上一次全球藝術品的熱潮,可以追溯到20世紀80年代。在1989~1990年之間,全球藝術市場達到了一個頂峰。當時,日本經濟發展處於鼎盛時期,這種熱潮也拉動了日本房地産業的高速發展。眾多日本房地産企業開始積極投身於全球藝術市場,並由此帶來一股全球藝術品投資的狂潮。但是,好景不長,隨著日本泡沫經濟的嚴重衰退和日本地産神話的破滅,全球藝術品市場開始全面滑坡,並從此一蹶不振。在以後相當長的一段時間裏,全球藝術品市場一直處於低迷狀態,日本經濟的不景氣給全球藝術品市場帶來了一場巨大的衝擊。近幾年來,由於全球經濟在持續穩步的發展中聚斂了大量的財富,藝術品市場開始出現回暖跡象,並有所轉機;藝術品收藏人群也隨著各國經濟的普遍發展而日益壯大起來,尤其是在新興經濟發展的國家中,藝術品收藏和投資成為人們的新寵。一個明顯的現象是,在全球藝術品拍賣市場上,常常有不少新買家願意付出高額的價格來購買一件藝術品,有時甚至願意付出高於歐美買家幾倍的價格得到一件藏品,這些買家為全球藝術市場注入了一股巨大的動力。2006年,全球藝術經濟的總規模達到了350億美元,與2001年的235億美元相比較,增長了49%。2008年雖然比上年有較大的下降,回報率也下調,但這都無法改變全球藝術品市場發展的局面。從總體上來看,2006年以來,全球藝術市場在新的市場形勢下,經歷了一次前所未有的增長。雖然受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的影響,藝術品的價格沒出現大幅攀升,藝術品價格爆炸性的增長趨勢受到阻滯,極少創出新高紀錄的藝術品成交價格,全球藝術品市場的走勢,無論是歐洲、美國,還是亞洲市場,都受到了能動的相互影響,但總的大局未改。在過去的一年裏,藝術品市場全球化的趨勢愈加明顯,已經形成了多元化的藝術市場格局。特別是全球藝術資本市場的規模不斷壯大,新資本的加入以及藝術品資本市場的形成,已成為全球藝術品市場新格局的重要組成部分與基本動力。這才是全球藝術品市場發展的關鍵與核心。
五、中國藝術品市場貴在理性與建設
做為關注中國藝術品市場的研究者,我們比任何人都希望中國藝術品市場快速而又健康地發展,問題是我們必須面對現實,面對問題,腳踏實地地努力,因為中國藝術品市場經不起“折騰”。
當然中國藝術品市場的發展是一個遠大的社會系統工程,從業者在自律的同時,需要市場體系及相關機制的建設。更為重要的是,在文化戰略上升到國家戰略層面後,國家要更多地採取藝術政策,加大扶持與發展的力度,對藝術品市場不能一味地放任自流、無所作為,因為文化既是事業也是産業,中國藝術品及其市場的發展也是這樣,是民族創造力與競爭力的象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