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典藝術 主流聲音 您的位置: 首頁>藝術市場
 關鍵詞推薦
 瀏覽中國網欄目

書畫收藏:執著浮躁並行

藝術中國 | 時間: 2009-04-08 09:19:48 | 文章來源: 人民網-人民日報

老王興衝衝地拿著畫請他熟悉的書畫鑒賞家田童過目。田先生初看時覺得這幅畫的畫工精緻,人物傳神,確實有劉文西的風格,而且畫幅也很大,如果是真品,30萬元都值。但仔細鑒賞,發現這畫的墨色焦亮,不像“文革”時期的墨色散潤,懷疑是倣作。為了慎重,他又請一位同行來鑒賞。那位一看就肯定地説是贗品。原來是落款題的“乙酉”兩字露出了馬腳:最近的“乙酉”年是2005年,這時畫家不會再畫“文革”題材的畫,即使畫,也不會是這個格調。上個“乙酉”是60年前了,更不可能畫這種畫了。

老王立即找賣主退畫。一進門,四五個壯漢圍了上來,賣主説:“退畫,不可能,當時你是看好了的。正規拍賣行假的都不退,別説我了。”

當時人單勢孤,老王沒敢跟這幫人糾纏。過了幾天老王帶人再來時,已是人走屋空。

篆刻家賈炳群先生説:“在目前的書畫市場上,想淘得名人大家的真品,需要豐厚的專業知識。”

山東有個企業家很喜歡名人字畫,花了不少錢,藏了一大箱子,見過的人説,其中有陳洪綬畫的佛像,任伯年畫的《鍾馗》,還有不少當代名家的精品,價值幾千萬元。該企業家犯事被抓後,有關方面準備將這批字畫拍賣。北京一位收藏家趕到那兒一看,古字畫沒有一件真品,陳洪綬的佛像、任伯年的《鍾馗》,都是當代倣品,沒有收藏價值;其他當代名家的作品也多是倣作,雖然有少數真品,但也不是作者的上乘之作,其價值不能與其精品相比。

中國現代文學館原副館長劉澤林,一直研究民間書畫收藏興起與發展,他説:“文物市場開放20多年來,文物拍賣蓬勃發展,古玩市場一派繁榮,收藏隊伍不斷壯大,收藏組織遍佈全國。統計數據表明,我國現有收藏愛好者達7000萬人,其中書畫收藏者居首位,約佔1/3。有人説,收藏隊伍再壯大下去要出問題。冷靜地思考,我認為,與我國5000年文明史及13億多人口比較,現在的書畫市場和收藏隊伍發展的還是不夠快,不夠大。但是問題在於,許多收藏者是跟風者,並不具有必備的專業知識且急功近利,很容易上當受騙,客觀上加劇了贗品的氾濫。”

當代書畫界有一個不好的風氣,就是有些書畫家過分炫耀自己,抬高自己的價碼。收藏愛好者對此要保持頭腦清醒。

造假隊伍很專業 導致市場失信

有一次,一位書畫收藏者在潘家園看到一幅《唐人馬球圖》,覺得不錯,就花1200元買了。不久,他的一個老鄉看上了這幅畫,就要走了。沒過幾天老鄉打來電話:“你那畫我們這兒一幅才賣二三十塊錢,你是不是買貴了?”

這位收藏者清楚:這畫是被人“假”上了。幾經週折,他找到了一位倣作者。這人倒是不隱瞞,説:“年輕時我學過畫畫,工作後在單位經常畫廣告、素描。畫店的老闆看我退休沒事,就讓我倣畫這個,畫一幅他們給10塊錢。我一算,我這勞動附加值很高呀,一張宣紙才幾毛錢,加上筆墨紙硯消耗,一張畫成本最多一塊錢,有10倍的利潤,哪個産業能有這個利潤高呀。”最有意思的是:你在他這兒買畫,不要題款的一幅畫10塊錢,要題款的11塊錢一幅。因為他只會倣畫,不會倣字,得花1塊錢找專門倣題款的人題款。

這位收藏者把原作和倣作放在一起給記者看:“其他不論,單看馬上的仕女形象,原作仕女輕靈飄逸,生機勃勃;而倣作的仕女則慵懶呆滯,死氣沉沉。”

這位收藏者説,這種造假還是初級的,稍有鑒賞能力的就能看破,因而對收藏者傷害相對較小。在書畫市場上確有“大假無形者”。

著名鑒賞家史樹清曾説過,當代書畫界有一個不好的風氣,就是有些書畫家過分炫耀自己,抬高自己的價碼,有的甚至貶低別人、古人。我看,這種畫家就是王婆的水準。中國畫是哲學,是很含蓄的,把自己説成天下第一,這本身就脫離藝術的本質。收藏愛好者對此要保持頭腦清醒。

一位在書畫收藏圈裏有點名氣的朋友告訴記者,經常有畫家或拍賣行邀請他去舉舉牌子,給自己的作品抬抬價,並承諾如果作品沒人接,落在他手裏又不願意要,一定按原價退畫。這類“貓兒膩”,他稱之為“虛拍”。

中國國畫家協會理事趙進才説:“自藝術品拍賣在我國興起,名家字畫一直是藝術品市場的寵兒,眾多藏家和收藏機構不惜鉅資收購,給一些冒牌畫家或投機商提供了炒作、倣偽、冒假的機會,不僅擾亂了書畫市場秩序,也給一些藏家造成了極大的經濟損失和精神傷害。功利、投機、世俗、虛假、矯飾,是一個畫家喪失藝術生命的危險信號。”

其實,“惡炒”使有些名家也“不堪其高”。

有一次,記者的朋友在一家書畫店裏,看到一些畫很像當前一個名家的作品,但落款卻是另外的名字,就以每幅500元的價格把這些畫全買了。後來,他拿著這些畫找到畫家,問:“老師,這畫是你的吧?”那個畫家挺不好意思,説:“哎呀,都被你買去了!孩子裝修房子急需錢,就把以前畫的拿去賣了。”

   上一頁   1   2   3   下一頁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昵 稱 匿名

 

相關文章
· 林風眠《漁獲》1600萬成交 刷新個人拍賣紀錄(圖)
· 藝術的本質絕非樣式 中國畫收藏新視角"原創性"
· 老油畫量少價穩 投資客介入或有風險
· 藝術品市場慘澹 議建立藝術品抵押制度
· 金融危機下的“奢侈盛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