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悲鴻的作品《三馬圖》今日在北京某展覽上展出,曾上過去年某拍賣行的秋拍。當時我對這幅作品就感覺不好,比如右下方樹葉的處理,我認為很瑣碎,有些程式化,過於草草,有悖于徐悲鴻的現實主義風格,整幅畫的筆墨水準也一般,還有就是署款書法太弱,當時看起拍價很高,並且由廖靜文女士鑒定為真跡,所以我印象頗深。
我回來後翻閱陳傳席所著《中國名畫家全集——徐悲鴻》一書,發現有一幅名叫《岸邊》的徐悲鴻作品,和展出的這幅《三馬圖》所畫內容及構圖佈局完全一樣。書中説《岸邊》1943年作,徐悲鴻紀念館藏。
我將兩幅作品的圖片反覆對比後發現,《三馬圖》和徐悲鴻紀念館館藏的《岸邊》畫面除了三匹馬和其他景物的佈置位置完全一致外,有的筆墨位置也基本吻合。還有,《三馬圖》中連題款“卅二年中秋悲鴻”都是按照《岸邊》而來的,款字的字型和筆畫位置也和《岸邊》相吻合,只是沒了原作中 “月升先生賢兄教正”,印章由原來的心形“悲”字印換成了方形 “悲鴻之畫”字印。
徐悲鴻紀念館館藏徐悲鴻真跡《岸邊》
疑徐悲鴻偽作《三馬圖》
細微的差別就是在筆墨品質上,大師用筆和用墨就是在細微中顯出高明。以兩幅作品中右上方奔馬為例:《岸邊》奔馬頸部用墨濃淡分明,極有層次感;《三馬圖》馬頸部則墨色平鋪,索然無味。《岸邊》中奔馬的鬃毛用筆參次錯落,瀟灑靈動,有種厚重感;而另一幅則用筆呆板如刷。
儘管第一眼“看上去很美”,但我認為:《三馬圖》可能就是以 《岸邊》為原稿仿製的假畫!這種現象在藝術品市場和書畫鑒定界稱之為 “雙胞胎”,即出現兩張基本上一模一樣的書畫作品。通常認為其中必有一假,而不可能兩張俱真。也可能是兩張俱假,真本另有所在。
按照中國書畫市場的“特殊規律”,沒有上款的比有上款的書畫價格高(名家上款除外),有名家題跋的比沒有名家題跋的書畫價格高,偽作《三馬圖》比原作真跡 《岸邊》少掉了上款 “月升先生賢兄教正”,多了偽造的著名鑒定家謝稚柳的書法題跋——也就是説,偽作《三馬圖》看上去更值錢了。
當然,也存在一些畫家經常將同一題材和同一構圖的畫多次繪製。但是我認為,畫家沒必要在重新畫一幅相同題材和構圖的畫作時以完全符合原作為目的。只有造假者才亦步亦趨、一筆一畫忠實原作,這樣就有刻板、呆滯、缺少神韻的種種漏洞。
3月9日,北京炎黃藝術館開幕的徐悲鴻畫展中,展出了徐悲鴻紀念館藏的原作《岸邊》(作品名稱不知何故也改成了《三馬圖》)。
另外,我發現《三馬圖》早在2000年就陸續出現在拍賣市場中。2000年和2002年《三馬圖》估價僅35萬元—55萬元,且兩次相繼流拍。2006年和2008年經專家鑒定為真跡後,兩次分別以107.8萬元和537.6萬元高價成交。
眾所週知,目前藝術品市場上存在著一種怪現象:一些相關機構和利益者常常將一幅一文不名的假畫,經過權威鑒定家鑒定為真跡,然後拿給出版社出版的畫集裏著錄,再到大型展覽上展出,最後流向拍賣公司以天價賣掉……這種怪現象,有點像皇帝的新裝。作為一名年輕的藝術品鑒定師,我才疏學淺,從業經驗也不多,也許上述判斷並不準確。但是本著還原事實真相的樸素想法,在此我提出自己的質疑,向有關專家討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