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典藝術 主流聲音 您的位置: 首頁>藝術市場
 關鍵詞推薦
 瀏覽中國網欄目

早期留法畫家緣何成為市場上的績優股?

藝術中國 | 時間: 2009-03-12 22:06:39 | 文章來源: 鑒寶

 

勢頭猛勁的常玉、潘玉良等其他旅法畫家

常玉和潘玉良在生平和藝術面貌上有很多相似之處。兩人都是孤身一人遠赴法國留學最後客死他鄉,而且藝術風格上受到西方現代流派尤其是野獸派馬蒂斯等人的影響很大,作品中女人體佔了很大一部分,也最具有代表性。同時,兩人的作品中都透露出一種濃郁的東方式的憂傷和鄉愁。傳奇的經歷、獨特的藝術個性和畫面風格使得常玉和潘玉良近年來受到理論界和市場廣泛的關注。

常玉,這位1920年赴法,最終客死他鄉的傳奇畫家的作品生前並沒有得到人們的認可,幾乎沒有什麼人收藏他的畫。據説在其去世之後,他的作品成捆地出現在巴黎的拍賣行,僅僅幾百法郎一幅。直到上世紀80年代,歐洲和我國台灣的畫商才逐步發現其作品的價值。但其作品真正進入藝術市場還是近幾年的事情。2004年香港佳士得秋拍推出的《翹腿裸女》以約734.37萬港元成交,之後常玉作品的價格在藝術市場上急速上升,基本上都是出現在蘇富比、佳士得這樣的國際性拍賣行,且作品成交率非常高,基本上很少流拍,一旦在拍場上出現就成為藏家爭奪的目標。常玉于1950年創作的《四裸女》,在2005年香港佳士得秋拍中以1734.16萬元的價格創作了當時其作品的世界拍賣記錄。2006年4月8日于香港會展中心舉行的“香港蘇富比中國當代藝術”拍賣場上,估價為500萬至700萬港元的《花中君子》最終以2812萬港元天價成交。2007年上海泓盛拍賣公司春拍中,常玉《鬱金香》以537.6萬元成交;在隨後的秋拍中,風景油畫精品《群鳥》最終以425.6萬元成交。

在所有提到潘玉良的文章著述中,幾乎都要提到潘玉良獨特而坎坷的人生經歷。早年被舅舅賣入青樓的潘玉良後來在潘讚化、劉海粟等人的幫助、鼓勵和支援下才逐漸走向藝術道路,迫於國內的各種偏見和阻撓,也為了更好地接觸學習西方藝術,潘玉良隻身遠赴法國。曲折的身世和世俗的偏見在潘玉良內心深處造成了無法磨滅的傷害,也使得這位充滿著對於生活、愛情和藝術的執著追求的民國女藝術家把自己所有的才華和激情都投入到藝術創作中去,從而使她的作品在呈現出淡淡的憂傷和女性情懷的同時,又充溢著對命運的抗爭和對愛情、藝術的渴望和追求,潘玉良大量的人體畫和自畫像正是出於作為一位有著正當理想和追求的女人及女性藝術家身份的自我認同和自我實現的動機,具有鮮明的個人風格,在中國近現代油畫史上佔有一席之地。同時,由於一些文學、影視作品等的宣傳和影響,潘玉良早已超出藝術史的範疇而為社會所熟悉,這也從另一個方面提高了其作品在市場中的受關注度。然而,潘玉良的大部分作品被安徽省博物館收藏(4900多件),社會上流傳的很少,一旦上拍,就會被各方追捧。1998年嘉德春拍中,潘玉良的《南方小鎮》以僅以8.25萬元成交,到了2002年,一幅《自畫像》和一幅《人體》分別在上海國拍和中鴻信以25萬和30.8萬元成交。2006年香港佳士得秋拍,潘玉良的一幅紙本彩墨《拂柳少女》以180萬港元成交。

除了徐悲鴻、林風眠、常玉和潘玉良這樣的市場熱點外,龐薰琹、常書鴻、吳大羽、顏文暉等其他留法畫家的市場表現也不容忽視,有的已經受到市場的重視,有的蓄勢待發,應當予以積極關注。以吳大羽為例,民國11年(1922年)留學法國,肄業于法國國立巴黎高等美術學院,其間曾一度在雕塑大師布爾代爾工作室學習雕塑,是中國第一代油畫開拓大師,第一代現代主義的墾荒者,第一代抽象繪畫的代表人物。經他調教出來的知名畫家有趙春翔、吳冠中、朱德群、趙無極、閔希文、莊華嶽、李霖燦等人。2005年廣州嘉德夏季拍賣會中,吳大羽的油畫《彩韻》(97×65cm)僅以19.8萬元成交,到了2007年上海泓盛秋拍中,其油畫作品《秋韻-60》(53×38cm)的成交家已經高達257.6萬元;2008年浙江中財拍賣行秋拍,油畫《無題-32》(53×38cm)以352萬元成交,市場表現強于潘玉良。再如龐薰琹,1925-1930年在巴黎敘利恩學院及大茅屋學院習畫。1932年于上海發起“決瀾社”。曾擔任北平國立藝專、杭州國立藝專、四川省立藝專、中央大學藝術系、廣東省立藝專、中央美術學院等院校教授、系主任及教務長等職,近年來市場表現同樣不俗,拍賣成交價格穩定在6位數,長期來看還有很大的升值空間。

市場低迷應逢低吸納

當前全球經濟下滑,全球藝術市場不景氣的情況下,對於中國當代藝術市場反而是個自我調整,破除泡沫,逐步走向理性的大好時機。在這個過程中,作品的實際價值將得到顯現,非理性的價格虛高現象將得到有效的遏制,同時,也會使從理論界到市場對於藝術品的真正價值和市場定位有一個重新審視。這樣一來,那些由於市場的過度炒作而被忽略的一部分藝術家的作品也就有了被重新認識的機會。同樣,即便是那些市場認可度比較高的畫家,其非代表作雖然同樣水準很高,但由於投機心態等原因,其價值往往也被不同程度地低估。這一部分作品在市場調整之後,相信也會有一個價值回歸的趨勢。

中國早期留法畫家的作品在中國當代藝術品拍賣市場中的突出表現不是偶然的,既有公認的美術史的定位和認知度,又有自己獨特和相對一致的藝術面貌,而且在各個階段有一定的作品數量保證,這些都是影響到市場表現的重要因素。與拍賣價格虛高,充斥泡沫的當代藝術作品有所區別的是,早期留法畫家的作品經過了大半個世紀的心理沉澱,今天的理論界和收藏界已經能夠站在一個相對客觀的距離之外進行觀照,這些藝術家及其作品的美術史意義被越來越明確和肯定的同時,其市場表現也在穩步提升的基礎上逐步實現其價值的真正回歸,有的畫家及其代表作已經開始呈現快速拉升的態勢。對於投資者而言,除了代表作之外的其他作品,包括藝術家各個階段不同風格和材質的作品,都應當予以密切關注,適當地逢低吸納,不失為明智之舉。

另外,事實上在中國早期藝術家中,由於各種原因,有相當一部分優秀的藝術家還沒有得到應有的歷史定位和市場關注,相信隨著美術史理論研究的深入和拍賣市場的逐步理性和成熟,這些藝術家的價值遲早會得到認可。一位理性和具有前瞻視野的收藏家,應當善於分析和發現這樣的藝術家線索,大膽收入,耐心保有。如果有可能,還可以積極配合相關的研究和宣傳。這樣,一方面有益於這類藝術家作品的收集、保護以及價值實現,另一方面也可以為自己的收藏在市場中贏得先機。

   上一頁   1   2  


下一頁藝術品市場打假的憂思
上一頁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昵 稱 匿名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