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青春期的天堂
“這個團隊很有創造力。”傑瑞德·馮還在讀大學的時候,皮克斯公司的人來學校做演講時,他興奮不已。在EA遊戲軟體公司工作幾個月後,他就被人拉到皮克斯公司,拉他的朋友説:“這裡工作氛圍很好,團隊成員個個互相幫助。”
2008年1月,馮加盟皮克斯,打動他的還有《海底總動員》。
2008年夏天,凱莫爾在《哈佛商業評論》發表了一篇文章,標題就叫“皮克斯的集體天才”。
過去主講數字影像技術的凱莫爾現在改講藝術和科技的管理之道了。他説,“二十年來,我一直在追逐那個製作第一部電腦動畫電影的夢想。説實話,在那個目標——《玩具總動員》完成後,我有點失落。但是很快我就意識到,真正令人興奮之處在於我創造了一個讓這部電影能夠被製作完成的獨一無二的環境。”
這也是讓動漫界異常好奇的問題:這個當年曾被淹沒在舊金山灣區幾百家高科技公司中的小公司,在好幾年的時間裏,都靠著承接各種各樣的商業廣告來艱難求生,直到《玩具總動員》出來才算混出頭了。這幾個人,究竟為皮克斯創造了怎樣的管理模式和企業文化,以至於公司能夠快速成長,每年都奇跡般地為市場奉獻上一部故事感人、票房佳的大片?
皮克斯公司裏從來沒有憶苦思甜。拉斯特酷愛玩具和汽車,他的辦公室亂得就像個玩具店。這個大人物幾年前,在《怪物公司》DVD花絮中出現時,穿著紅藍相間的沙灘短褲,踩著一輛滑板車,帶著觀眾在公司裏晃。主持一會兒後,他就把工作交給了一個小朋友,讓小朋友自己隨便參觀。鏡頭跟著小孩一路拍過去,那些員工不是在睡大覺、吃零食,就是在煲電話粥,還有個肩膀上扛了只狒狒在四處遊蕩。看見有人來了,他們又假裝出一副工作忙碌的樣子。片尾,小孩子找到拉斯特,信心滿滿地下結論:“要想做好一部動畫片,就一定不要好好幹活!”
皮克斯的辦公大樓好像真不是個好好幹活的地方,當地報紙稱此處為“前青春期的天堂”。馮第一次進辦公樓就看見裏面有迷你高爾夫,過道、房間到處都是稀奇古怪的玩具和稀奇古怪的員工。辦公樓只有兩層,一樓中心是一個巨大的中庭,那裏有餐廳,會議室,洗手間,還有郵箱。“我們的建築是為了增加不期而遇的可能性而設計的。”凱莫爾曾經這樣解釋那個公共空間的中庭,“每個人都會在一天裏因為很多理由反覆經過那裏,這些偶遇的機會所帶來的價值是言語難以描述的。”
搬到加州愛莫利維爾之前,皮克斯的辦公樓更好玩,就像一個“二百多人共用的大學宿舍”,可以燒烤、玩蹺蹺板、在墻上打洞。
無論是在奇奇怪怪的老辦公樓還是開放空間的新辦公樓,皮克斯的交流從來都沒有所謂的“官方渠道”。老闆們鼓勵男的留鬍子,女的畫濃粧,還舉辦過扔紙飛機大賽,這些奇奇怪怪的活動就是要不同部門的員工們互相認識,然後自己相互合作來一起討論和解決問題。
凱莫爾曾總結:“皮克斯最著名的企業文化就是‘以下犯上’,確切地説,皮克斯內部完全沒有‘上下’的概念。”
《海底總動員》的導演安德魯·斯坦頓説得更不客氣:“什麼中層、部門、領導,這些詞我們統統沒有。”
為了讓不同學科背景和不同部門的人有機會了解和欣賞他人的工作,皮克斯大學還提供交叉訓練。《商業怪傑——創意經營的制勝之道》一書的作者波利·拉芭爾去上了一堂課,在那裏,她的同學有軟體工程師、場景設計師和大廚。大廚説:“我平常講的是食物語言,現在我要開始學講電影語言了。”
馮參加過公司組織的武術課,女同事則更喜歡選動感十足的肚皮舞,但他打死都不相信那種不停扭動的舞蹈真的能幫助女同事們正確理解身體器官和肌肉的運動規律,從而幫助他們提高動漫的逼真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