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展覽

策展人馬琳娜·唐納:無形之形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3-12-27 14:27:14 | 文章來源: 藝術中國

我們這個有著各種激動人心的可能性的時代,並存的各種視角並存、遍及四海的旅行,這些都在國際上廣受收藏備受讚譽的過世藝術家呂克·裏斯特梅克(1948-2012)的藝術生涯和人生經歷中顯而易見。裏斯特梅克生於荷蘭,出自藝術世家,來自浸淫在荷蘭現代主義和十七世紀名義主義的精神哲學中的國家,總在最細微之處發現神旨。他移居到大眾媒體的麥加聖地洛杉磯,可以説就是在好萊塢的牌子下生活工作,娶了個美麗的中國妻子。他在那裏研究和完善了荷蘭巴洛克油畫技法,以及威廉·德·庫寧的抽象畫技法,從而創作出閃爍著彩光的超然畫面,別具匠心、充滿詩意。

現在,必須指出的是,中國是個獨一無二的國家,它革命性地融合了藝術、思想、歷史、品味,先是讚頌現代主義,而後在過去的半個世紀裏,理念又蛻變成後現代主義。中國從封建中世紀轉變為現代工業化國家,繼而成為後現代的全球化經濟體,這一切都發生在如此短暫的時間內,這些不能算小的轉變幾乎是同時發生,在眼前步步展開的時候,令人眼花繚亂,難以充分把握和理解。而這樣的變化還在不斷地展開。中國的抽象理念和藝術有著悠久的哲學史,無論是起步期孔子對儒學的尊崇,近期的資本主義力量,對時尚品牌的熱衷,在這裡都用真實認真的內省,有時是幽默戲謔的方式體現出來。這些狀況被藝術家景育民通過環境大小、巨大得如同公共雕塑的設計師手袋,在銀色的“新錢”表面上展現了出來。

崔憲基是第一個在中國國家藝術博物館舉行個人展覽的現代藝術家。他的作品由二維和三維的波形短線構成,才華橫溢,是對他作品最好的詮釋,他的盛名可以説名至實歸。崔憲基的二維和三維的形態看似漢字,但是藝術家們把書法字的線條拉伸了出去,使之呈現開放狀態,我們只能大概辨認出這些線條來自於漢字,有時看上去象波洛克的滴畫或是卡通片中的拉鏈(有意向現代和流行藝術示好)。這些形體常採用雕塑形式,如果是雕塑的話,就會爬上墻,從博物館天花板的縫隙中冒出來,或是從藝術家在頂上懸挂的巨大的空鍍金畫框中傾瀉到博物館的地面上一方雜亂的小池中。

二十一世紀文化的開局為之沉迷讚嘆、不斷興起的似乎是詹姆森所稱的破碎分離、時變時新的“現在”所組成的無盡序列。在過去的五年裏,我發現了思想洋流般的變化,以略顯微妙的方式改良和質疑著這個偉大的新世界。藝術、文學、科學似乎都在共同追求基質結構,這些經驗、模式、思想使我們走到這個數字化的、視覺的、虛擬的、物質的粒子所構成的旋風般的世界之外,或許只是片刻,走到這樣的世界背後。你也許會説我們是從自身的興趣出發,所謂的玻士基本粒子和相關的玻士基域給予了物質以品質,填滿了曾被認為是真空的空間。無形之形可以表明藝術對這種不可名狀的重疊現象的關注,現在是時間、空間、歷史在現象上、文化上、物質上不斷形成和再形成的過程,但無邊無際卻並不空幻的環境是所有具有創造性的表達方式的母體。先鋒派試圖使我們相信,要進入有形和成形這兩種人類經歷的必要條件中間罕有的有限空間,只有通過沃爾特·本傑明所稱的純粹抽象藝術的暈圈。在更早的時期,西方哲學家和神學家稱之為形式,認為它處於我們日常生活的“洞穴”之外,這比東方思想家所説的“氣”還要更早,東方人認為“氣”存在於一切事物,存在於四面八方。

幾百年來,不管用了哪些詞來命名生命、藝術、存在之間不可言説的關係,我們可以達成一致的是,這次展覽中展出的藝術家作品採用了訓練有素、精妙深奧、格高意雅、具體可觸的藝術,讓創造者和觀眾能夠不同往常地深入接觸到日常經驗不斷展開的轉瞬即逝的空間,接觸到難以想像到的廣袤深邃空間,接觸到人類意識的內層空間,換而言之,這些藝術家是無形之形的最佳詮釋。

     1   2   3   4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留言須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