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展覽

策展人馬琳娜·唐納:無形之形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3-12-27 14:27:14 | 文章來源: 藝術中國

這樣變化多端、令人讚嘆的藝術,採用的抽象藝術技法和理念既多樣又複雜,為何藝術界會輕易認為西方藝術史和抽象畫的發明是有形和無形理念的唯一起源?

原因十分複雜,但幾乎大家都知道的是,五十年代末,美國抽象表現主義輕而易舉地拂去了康定斯基的源頭,宣稱自己是高等藝術的普遍標桿。這些理念從紐約現代藝術館的中心、從傑克遜·波洛克完美構造的神話氛圍中散發出去,最後由極具影響力、博學多才的藝術評論家克萊門特·格林伯格一錘定音,他嚴格地規定高等的藝術應該無所指,僅有形式本身,因為除去形式以外的任何東西,社會現實、憂慮、喜悅、工人、山巒,從定義上來説,只有頤指氣使的人才會濫用,因此容易遭到錯誤的詮釋,失去了純粹的本質。

要理解體現有形和無形的展覽,另一個方式顯然是通過柏拉圖來詮釋,日常經驗中感覺到的不斷流逝的具體形式,能夠傳達出真善美的形而上學的普遍真理。西方學者提出了這些理念,事實上,這些想法在各種不同的古代本體系統中就存在,和古典哲學沒有任何關係。

安妮塔·卡彭的照片令人震撼,其中一片靜謐永恒的海洋在一幢似乎讓時間停駐永恒的大廈旁,讓我們不由地想到了“理想的形式”。事實上,照片圖像完全是通過數位照相技術加工出來的,最原始的結構由藝術家從希臘羊乳酪造型和製作而來。卡彭是一名研究“古典”遺産的影響的希臘女子,是一名研究自己的藝術歷史根基的比較哲學方面的藝術家和演講者,她用幽默和反諷來告訴我們二十一世紀仍然在追求真理,但真理是從令人信服的圖像中創造出了自己的世界,它在今天更可能發問,向誰表達真理?從哪個透鏡中看真理?

這種對現代主義領域具有預見性批評質疑並非始於這些藝術家。六十年代的社會動亂在種族、性別、政治、工人權利、黑人權利等各個方面使整個歐洲四分五裂,對西方歐洲的知識體系的方方面面都提出了質疑。無論是啟蒙主義對經驗事實的唯一依賴,還是現代主義自由意志的理念,個人成功和集體成就,西方劃分文化潮流的傾向,高雅和流行的藝術、人、思想,人們都提出了疑問。

這些類別規定出的限制令人窒息,該被感受到的必須要感受到,社會對此感到厭倦,這從遍及全球史無前例地奔向沃霍爾和流行文化可見一斑。沃霍爾在六十年代塵埃落定以後,原子能、太空旅行、飛速的變化、快速獲得數據、迅速的旅行、不斷加速的能夠打破時間和地理上的距離的數字技術,使我們從現代來到了所謂的後現代時期。利奧塔不無謹慎地宣稱“現代主義的滅亡”,預言將會出現一種奇怪的積極而碎片式的辯證法,所有過去的事物都被説成是不好的,代之而起的是全球消費文化,吞沒流行潮流,穿越大眾媒體,頌揚混合文化,無可避免地打破所有學科、歷史、國家的界限。

     1   2   3   4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留言須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