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曾軍】再往下問一個問題,這樣的一種新的觀念,其實他跟以往做一個VI或者做一個固定LOGO,其實他的難度在哪,你的工作體會他最難的一點是在哪?
【西蒙·曼希普】我想最重要的一點是控制欲,我們想設計師都是有非常強烈的控制欲的,在現在的發展趨勢之下我們會變得非常複雜,如果我們在方方面面都要按照自己的要求去進行的話。所以現在我們面臨最大的挑戰我是覺得,設計師應該非常按自信地去把自己的設計放開手來做,讓人們去玩。比如説我們在做一個三星的項目當中,我們的內容就是製造一些玩具給人們去玩,人們非常開心,用戶體驗非常的好,因為我們是創造了一些具有創意性的東西給客戶去體驗,他們喜歡這些産品,所以他們會去用。而這種體驗形式會比我們單一地去告訴客戶,你應該怎麼樣做,會來得更加直接、更加有活力一些。你更加鼓勵用戶去體驗我們的産品。所以在這種設計的實施過程當中,我們應該把“獨裁”這兩個字放棄掉,而更多地去放手。
【主持人:曾軍】我個人非常喜歡的作品,同時我也很認同這樣一個觀點,就是現在我們在做商業的這種項目的時候,更多的希望有些互動的參與性,就是我們的受眾也可以參與到你這個項目,當然這個需要很多的技巧和方法,同時也需要客戶給到你這樣的一個空間,我個人非常喜歡他的作品,非常有趣。
另外一個問題想問一下珍妮弗,紐約對於我們中國的很多設計師來講可以説一直是我們學習的榜樣,但是作為您在紐約工作的一個設計師來講,您會關注比如説歐洲或者是亞洲的其他地方的一些設計的發展,或者説你們關注的興趣點是在哪方面。
【珍妮弗·金農】實際上我們在關注的是整個的國際的這種設計的市場,同時我的合夥人鮑比是原來諾基亞的設計師,他在英國諾基亞的總部工作了兩年,所以我們更關注的是整體國際的視野,不會專門去集中在某一個區域上的設計。他們所關注的點是整個的全球的一個市場性的設計的東西,而不僅僅只集中在比如説在延展上我只集中在某一個觀眾上面,或者是只集中在某一個國家上面、民族上面,不是的,我希望能夠讓全球的能夠關聯在一起,能夠有一個完整的設計的概念。所以對於我的經驗來説,尤其是我這一週在這裡進行一個GDC的評審工作,同時我之前也會看到一些中國的設計,比如説亞洲的設計,在這種網路上面或者是媒體上面都會看到。我的個人感覺是,在中國的設計可能比在紐約的設計要看起來更加國際化一些。就像説在紐約的這個設計,看起來更加的封閉一些,而且全是英文的,你看不到其他語言的表達方式。但是在深圳,我所看到的深圳本地設計競賽裏面,竟然還能夠看到英語方面的設計,而且最重要的是我感覺比在紐約看到的東西更加國際化一些。
【主持人:曾軍】挺意外的。接下來有一個問題我想問一下白培耕先生,之前在我們的競賽領域我們叫RGB一類過去是沒有的,新的技術或者是新的媒介他會不斷地在影像當中有運用或者是藝術創作裏面有運用,這一次我們也設了這樣一個類別,同時有幾個小的分項。雖然據我所知這方面投的作品並不是很多,但是就我知道您的領域更多偏重於在新媒體,交互裝置的這些,同時您也在中國和紐約之間來往,也工作了很長的時間,我想你個人對於在紐約工作或者是在中國工作所接觸到的設計方面你自己感覺有什麼不一樣?比如説你接觸到的像有一些商業項目,像有一些是你在做教育,在教學,你個人的感受這個紐約跟北京和上海之間他們有什麼不同嗎?
【白培耕】上海對我來説比較商業化,北京可能比較政治化,我認為紐約會介於兩者中間,當然北京上海和紐約三者都是非常具有創意性的城市。所以説我們認為RGB系列還有新媒體的應用,對於本次參加GDC是非常有好處的,可以看到在很多的演變過程中媒體都得到很多的這種應用。你在紐約看到的可能還不如在深圳看到的那種國際化,因為深圳你可以真正的看到很多不同文化交融的東西。不管是品牌形象或者是怎麼樣,大家都是需要有交流的,就使合作變得非常重要,每個人都會有每個人這樣的一個技巧,但是他們會用設計語言來進行溝通。所以不管你使用什麼樣的工具,很重要的一點就是你是如何想的,大家是如何來互動的,不管是一個很輕鬆的話題或者是一個很嚴肅的話題,很重要的就是大家要彼此來交融在一起。
【主持人:曾軍】我想代觀眾問一個問題,這個問題是給蝦名龍郎先生的。您説自己是一位不善於計劃的設計師,但是很重視直覺,這位觀眾他説因為我感覺我自己也是屬於這類人,所以他想問,不善於計劃在中國中是否會帶來一些麻煩和困擾,您是如何解決的?
【蝦名龍郎】我剛才講説我今天沒有什麼計劃性,雖然這樣講了,但是其實還是有一點點計劃性(眾笑)。昂貴大家説了很多關於品牌建設方面的一些內容,當然我很認同一些觀點,但是大家全是幹那一件事情的話我覺得也沒式意思,所以我就稍微改變了一下方向和角度。創意的工作是這樣的,基本上將一些想法提煉出來概念化,然後按照這種腳本的方式去演繹一個內容,這是比較常見的一種方式。但是對於我來説,我更加重視這種直覺。
【主持人:曾軍】現場觀眾你們有沒有什麼問題可以提問。這個問題是問給兩位的,一位是珍妮弗,一位是西蒙的。他説一本書叫做《大數據時代》,在這裡面提到大數據的概念,在你們的國家設計師在設計品牌的過程當中,大數據是否對設計有巨大的影響,你對設計大數據之間的觀點和看法是什麼?
【西蒙·曼希普】大數據時代其實在倫敦也是我們討論的一個熱點,其實在近期我們最想做的兩個作品,是關於怎麼樣用數據來進行品牌形象設計的。其中一個我們是用一個數據來進行一個品牌形象的識別。大家如果進入我們的網站的話,可以看到如果我們的數據在變的話,我們的形象、圖像也是在變的。所以在網站上會有一個非常大的眼睛,如果在這個眼睛上面有新的客戶進來,他的客戶數據庫不斷地改變的話,眼睛也會呈現變化的形式,可能是大小的變化或者是顏色的變化。例如為IBM做的一個設計,IBM客戶流量不斷地增加或者是減少,就會造成這一個品牌形象圖像的一個改變。
所以現在我們也試圖去尋找一種方式,去把這些大數據以及原始的數據融入到我們的品牌形象設計當中,我覺得這是一個非常有趣的嘗試,而且這種嘗試會變得更加互動性,而且是反映了最近的一種趨勢。在未來還會有更多類似的設計出現。
【珍妮弗·金農】數據對於我的想法來説可能有兩種不同的用法,第一種像西蒙説的那樣把他視覺化,用數據來構成一幅完整的設計。另一種,這個數據有可能會影響到我們整體商業上的預算,這個商業上的預算也會影響到我們對於商業整體上設計的概念和影響未來線路的發展。設計這個東西是非常需要尤其是在這種數據支援的情況之下,設計是非常需要用心的,要有單量才能去做到的。有的時候你可能會像西蒙一樣把他直接視覺化了,但是有時候會像蝦名龍郎先生説的,我覺得是對的,我的感覺是這樣的,我就跟著我數據的直覺直接走下去就可以了。
【主持人:曾軍】第二個問題是想問西蒙,在體驗經濟時代,個性化消費的需求是否意味著消費群體的多樣化和細分化,您剛剛説到最好的品牌具有壟斷地位,在這種發展驅使下,壟斷品牌如何應對這樣多樣化的體驗需求,新晉的品牌如何突破?
【西蒙·曼希普】這是一個非常好的問題,現在我們也非常注重體驗性的設計,其實在我們公司的另外一部分(除了SomeOne還有另外一個叫Some??公司)在負責體驗設計這一方面。體驗設計當中他是以客戶為中心的,而且會變得非常複雜。就像我剛剛在演講當中説的一樣,如果我們把創意做得非常正確的話,我們可以做得非常好,比如一個品牌的品牌形象當中可能會涉及到一個時空的概念,或者是會涉及到好或者不好的一方面,比如説我們去乘坐南方航空的飛機,我們去進行這種體驗的話,會有體驗得好的也會體驗到他們服務的缺陷。
這種體驗設計就是把這個服務當中比較好的一面提取出來進行放大,並且把這一個優勢作為把他們塑造成一個非常有影響力的品牌。對於一個傳統的大公司來講,他們大部分是非常注重體驗性設計的,這一點對他們非常重要去保留好新的和老的客戶。如果對於一個全新的公司來講的話,我覺得體驗設計是非常有用的,因為一個全新的公司可以用他自己的新産品去做一個體驗設計,他在這個體驗設計當中會得到非常好的回饋,這對於他們去改進産品是非常有好處的。
所以我們在做體驗設計的時候,當然也要像我在演講當中講到的一樣,我們要跨越LOGO、跨越顏色的界限,去做更多的事情。
【主持人:曾軍】這個問題是:每當你創作一個新作品時,怎樣才會使他達到完美,創作時要考慮什麼因素呢?我剛剛初入設計行業,或許這個問題有些幼稚,但是他想問一下。
【西蒙·曼希普】又是一個非常好的問題,謝謝你的提問。在回答您的問題的時候,我是想我們在做一個項目的時候需要考慮非常多的選項,我在演講當中也提到過,那就是不要你一個人單獨去做。你應該去融入一個集體,這個集體越來越好。因為在我們的項目實施當中我們也是集合了非常多的人一起來工作,這些人可能他沒有任何的商業設計的從業經驗,他們可能是來自各行各業的,可能是音樂家、建築師,也可能是詩人。但是這種合作會讓我們非常興奮,讓設計師或者是讓行外的人都非常興奮,因為我們會有非常不一樣的意見體現出來。我們得到了不平常的意見,然後也會得到一個非常出色的結果。所以我的建議就是:不要自己一個人獨攬所有的活,跟大家一起共同工作。
【珍妮弗·金農】我也想回答一下這個問題,你首先要去了解和去知道、去懂得你為誰在設計,只要用心地去服務他們你就會變得很完美。
【西蒙·曼希普】另外一點我補充一個,如果想要成為一個完美的設計者的話,那可能欲速則不達。在我們一個作者他做的一本書裏面説到,如果要成為一個完美主義,像一個天才喬布斯那樣的話,成為一個行業的專家至少要10萬小時,差不多工作十年。所以您可以慢慢來,有十年的時間進行努力,我相信您可能在更短的時間內能夠成為專家。
【主持人:曾軍】有一個問題想問所有的評審嘉賓,這個問題是:我們GDC有一個口號是“影響中國未來的設計”,其實我倒不是説影響中國未來的設計是什麼,我更關心的是什麼因素會影響未來的設計,或者什麼因素會改變設計或者是産生一個新的觀念,請每位嘉賓簡短地説一句有關這個問題的回答。
【白培耕】比如説對於年輕設計師來説,我們真的是要放眼未來。回顧設計的歷史,我們可以看到設計的歷史是不斷地變化的,也不斷地演化的。我本身認為比如可塑形(音)設計和交互設計都會影響到設計的未來。放棄一切的比如品牌設計等等(音),我們還是想到一些智慧的設計,比如一些智慧的手機,他加入了很多的應用和智慧方面,他可能就會影響這個設計的未來。
【王序】這句話我昨天在評審的現場感受最深,我不知道其他的評委有沒有感覺得到,“影響中國設計的未來”,雖然在評選的時候往往在最關鍵的時候猶豫不決了,因為他可能會影響中國設計的未來。所以昨天我在現場裏面看到最明顯就是這一點,就是在決定這個作品是否要能夠獲獎的時候,評委們往往顯得會比較猶豫,所以我覺得他們確實是非常負責任的。
【西蒙·曼希普】其實我在設計領域從業有二十多年了,在這二十多年裏面,實際上我發現設計領域的變化並不是特別的多。如果説要講到變化的話,可能是兩點。一個是渠道方面的改變,我們的渠道越來越多元化。比如現在我們會有臉書、會有推特、會有微信、V TALK(音),另外是我們的速度越來越快,我們整個設計的步伐會越來越快。但是我們的宗旨沒有變,因為我們始終要記住是要為人而設計,所以我們的創意都是圍繞人來開展的。我並不擔心如果技術的發展會讓我們的設計變得複雜還是怎麼樣,因為我們還是關注“人”這一個主題。
【珍妮弗·金農】我們對於想像還有創意來説每一個人都是有他自己的價值的,對於一個很重要的一點是,當我們去問一個人“你想要幹什麼”的時候,他説“我想要月亮”,我們所有人腦子裏都會想像火箭飛船的樣子。如果他説“我想要音樂”,我們每個人可能都會去想iPod。創意則需要你所有的想像,所以就請你保持你自己的想像,去想像未來的樣子,那才叫未來的設計。GDC做到了。
【蝦名龍郎】作為品牌塑造來説,未來其實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因素,與他們不同的一點是,我想説的是什麼都不想,什麼都不去考慮,這種勇氣。我覺得單純憑理論很難創造新的東西,考慮很多的理論,然後在這個理論基礎上去做很多的相互的辯論和探討,然後把自己的能量放在這個上面,然後去考慮創造什麼東西。與之相比,我覺得其實不用去管那些,什麼都不想,隨著自己的心去做點什麼,我覺得這也是很重要的。其實這個是比那種去重視理論的做法更難的一種做法,什麼都不去想,沒有任何的思考,然後讓你畫一幅畫,你覺得畫不出來,那可能就畫不出來了。雖然可能你覺得畫不出來什麼東西,但是假如説你必須要考慮這些,然後就動手來畫的話,也許會産生出什麼意想不到的東西出來。
剛才聽了大家講了很多關於品牌塑造方面的知識,對我來説也是一個很大的學習,但是我想提示一下,其實不用去考慮那麼多,把自己所有的能量集中在一個自己喜歡的領域,然後什麼也不想去做、去實施,這也是一個非常好的創作方式。
【主持人:曾軍】這個活動到現在我想接近尾聲了,我本人代表深圳平面設計協會、代表GDC組委會,感謝今天到場的各位著名的嘉賓評審,昨天他們一整天的工作非常辛苦,今天又是一大早過來趕到現場。我想他們的辛苦工作,明天下午4點鐘開幕的GDC競賽展覽,你們可以到現場去看一看最終的結果。晚上7點鐘有一個頒獎晚宴在隔壁的洲際酒店,我希望大家都能夠去參與一下我們設計師的一個盛典,所有的榮耀都會在那一刻最終呈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