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展覽

《長江日報》“藝海鑒真”欄目冷軍訪談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2-10-24 17:04:16 | 文章來源: 藝術中國

問:也就是説你認為大家還是應該去多畫一些“美”的東西,畫“醜”的東西是在玩票?

從更高的角度去看藝術,肯定是存在好壞美醜之標準的,但是我們作為個體不方便評判,因為每個人在主觀上可以有自己的想法。人類是多元的,特別是現在的觀念認為,人類是宇宙的主體,不管你想幹什麼,都是人性的一部分,只要不妨礙他人,不違反法律,都應該受到尊重。多元化了嘛,也無所謂好壞,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標準。

藝術家選取不同的對象進行創作,正是多元性的表現,是值得鼓勵的。如果所有人都那麼古板,都正兒八經的,也沒有趣味。所以説對於那些醜陋、陰暗的東西,在年輕的時候,也可以體驗一下,荒唐一下,不過時間不要太長,不要形成大規模的氣候,以後再慢慢調整。

人類還是需要更多正面的,美好的東西。

3,當代藝術——時尚無法沉澱

問:貢布裏希在《藝術的故事》最後一次修訂版的自序中寫道:“越走近我們自己的時代,就越難以分辨什麼是持久的成就,什麼是短暫的時尚。”基於這個原因,他對撰寫“沒有結尾的故事——現代主義的勝利”這一節感到很不安,因為他無法判斷當時的那些藝術現象經過多年後還有些什麼是能夠沉澱下來的。

冷:現在的東西基本都沉澱不下來,為什麼呢?這和人類共同的理想有關係。

人類社會的生産力發展,在最開始可能發展得很緩慢,比如傳統的耕地方式,可能要經過一兩千年才有一點改進。在那麼長時間內生産力都沒什麼變化,思想上也不會有什麼變化,因此,人們在藝術上的觀念變化相對而言也是非常細微的。所有的人都把力量往一個地方使——因為觀念是一致的,比如都畫寫實,或者都畫古典的,那麼積澱的東西就很渾厚,也能在人們的意識中形成很牢固的東西。

不過文藝復興之後,技術出現了井噴式的發展,人類就像坐上了高速列車一樣往前飛奔。所有人都開始有自己的想法和觀念,越來越豐富,流派和分支也就越來越多,想要梳理脈絡也無從談起,這就只能是時尚了。大家都在賽跑,你跑在前面,你就是潮流,等你累了,我衝過去,我也時尚一下。每個人,每個流派都只能流行那麼一段時間,所以這樣也沒辦法形成一種文化,在人們的腦子裏留不下什麼東西。

問:這就像安迪·沃霍爾説的“未來每個人都能當15分鐘的名人,潮流的壽命還比不上用完即棄的紙尿片。”

那麼在你看來,再過幾百年,當人們回頭看的時候,還能記住什麼呢?

記不住了,只能有幾個重要的事件和人物被提煉出來,其他的就都淹沒了。不像古典藝術,因為發展特別緩慢,例如巴洛克、洛可可……每種風格都有上百年的發展,那麼它積澱得就很渾厚,所以直到今天,我們都認為它們是經典。

4,未來的藝術——“圈子”是最終歸宿

問:當今的藝術已有非常明顯的多元化趨勢,按照這種態勢發展下去,你認為再過很多年,藝術是不是會越來越複雜,越來越多樣化呢?

我認為到那時候每個人又會回到一個小圈子裏頭,因為世界太複雜了,資訊太多,人類無法接受那麼多的東西,所以只好又回到一個小範圍裏去。

事物都會有一個飽和期,何博傳寫過一本書叫《山坳上的中國》,其中有一句話特別經典:“人會在資訊中失去知識,知識中失去創造,創造中失去靈魂。”人在什麼都不知道的時候會很難受,會去尋求一些資訊,一些知識以此來填補空虛的心靈。但是在資訊爆炸的時代,大量的資訊撲面而來,人們無法記住並對其進行深究,就會想“算啦,我還是跑吧。”

再説到藝術上,也是一個道理。各種的風格、流派太多,沒有人能全部理解,全部接受。最終,每一群欣賞同一類藝術的人就會聚集起來,形成一個個小圈子。

   上一頁   1   2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留言須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