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處的樣式——冷軍寫生狀態談

時間:2012-10-09 14:15:21 | 來源:藝術國際

資訊>聲音>

 
冷軍
 

人在本質上是註定孤獨的,人的一生似乎都是在人生浮沉後孤獨的自處,孤處者能否超越宿命的結局需要找到獨處的意義。希臘哲學家説:孤獨即是自由,這裡説的是思考與意義選擇的自由,也是一種面對世俗定義的拒避。能在孤獨中自由思考,感受痛苦或享受寂寞,是一種修煉的境界。

冷軍是一個能在畫室裏找到獨處意義的人。冷軍常年所在的畫室很小,雜物滿眼,能走動的面積不超過10平米,人進來就有被拒避的感覺,有點自囚的味道,但如果心有旁騖就不可能創作出那些需要極度虔誠才能平靜完成的作品。這是一種常人本能抗拒的存在方式,體會不了的人就會誤讀,以致猜忌、質疑。

冷軍這批寫生的作品大都是在每年春節期間完成,畫友郭潤文每年從廣州回漢,幾個早年的好友聚在一起畫畫聊天,十幾年成了習慣。這批作品已不再追求藝術衍生的意義(形式或精神的),純粹于再現語言。冷軍説這是還原繪畫的初時狀態——也是一味沉迷于創作的藝術家極易喪失的繪畫能力之本,保持這種能力才能在創作上避免感覺枯竭和能力降低。所以,這些作品又不同於一般的寫生、僅滿足於大的感覺和快感,是一種有目的技巧訓練。冷軍的寫生畫面是各類雜物與人物的雜亂組合,這些未經擺設的紛亂對象被準確的轉移到畫布上正是冷軍所要持守的自然還原的態度,他認為練手就必須如此。冷軍似乎是在尋求一種可能,即在短時間內最大極限的還原繁複對象的自然屬性。那些被準確快速抓住的畫架畫箱的複雜微小的透視比例關係需要極高的技巧,也因此常常令觀看者讚嘆。這種發生在創作中的挑戰自我能力的慾望,冷軍在寫生裏也複製了。郭潤文的寫生方法與冷軍截然不同,這兩個沉溺入油畫語言的人早先經常爭論,後來發現爭論的其實是風格的問題,風格本是爭論不清的,還是彼此承認為好,觀者也各取所好。春節寫生本是一種朋友間私密相聚的方式,後來探訪的人越來越多,畫室常常人滿為患,人來人往常常分散精力擋住視線,但年年如此的混亂場景大家竟慢慢的忍耐習慣了。唯一的好處是模特兒多了,安排吃飯的也多了。

南方某報採訪,關於油畫寫實語言,話題是由朱青生“油畫語言要重新向西方學習”的言論而起。冷軍説,沒有必要再去向西方古典學習,我們已到了一個很高的位置,不要有了好作品還妄自菲薄。郭潤文説,油畫藝術在中國的百年還未承接到精髓,要提倡作坊式的師徒傳承,古典大師在年輕時就掌握了非凡技藝就是作坊樣式的學習結果,學院式教育做不到。二人説的僅在技藝層面,無關精神,精神價值還是留給歷史去翻檢。由歐洲導入的傳統油畫樣式在中國已有百年,無論何種風格,都是淺嘗輒止,終成為一種歷史的缺憾。郭潤文在傳統寫實語言的研究上取得的成績已令油畫界的同行們矚目,冷軍的風格與技法卻似乎與傳統無關,但其極端寫實樣式的研究與探索無疑已超越了他者。在具象寫生這一塊,冷軍似乎也在嘗試自己的樣式,尚在造化之中。

冷軍的畫室在舊租界的一棟俄式建築裏的一角。這棟樓及這條街散發著舊時代的味道,初來的人走入,會覺得處於黑白舊片的投影裏。雕花門廊和房屋尖頂散落四週,剝蝕如墓陵。沒有舊時的影像記錄,故去的只能靠想像。街的舊主人是俄羅斯人、法國人,舊領事館院內巨大的法國梧桐伸出的枝葉蔭護著半條街,咖啡館像群菌一樣圍在附近,是黃昏時做玫瑰夢的好地方。冷軍和朋友們在裏面的一間客廳裏有四年的春節寫生。去年陳丹青説要來一起畫畫,但沒來成,今年高小華、龐茂琨一批四川畫家來體驗了幾天。幾個法國人來畫室不願離開,隔天就自願做了模特兒。藝術是什麼,在這裡沒人思考。畫布、畫架、模特兒,一如幾百年前。以上情景在當代藝術熱鬧喧嘩的背景下,已是日漸式微的圖景,藝術價值所在已成為普遍的困惑,架上繪畫被譏為死亡,藝術陷入庸俗的社會進化論。精神批判如碾壓機要將藝術平面單薄化,藝術形式進化史論總在進行末日審判,唯獨忽略藝術家自在的價值,然而一切精神張揚的最後標榜還是要回到自由的字面上,回到人對自我的自由處置上。

這是時代背景下的一個角落,遠離喧囂,儘管畫廊和拍賣公司死死盯著這裡面的作品,但這裡的人沒有喪失自處,畫家自以為是的作品都沒流出。可以説,這是一間自設的牢獄,每次一月之久的寫生結束,出外郊遊兩天,就算是放風了。

這間畫室吸引了媒體、官員、藏家、作家,法國領事館的文化專員是常客,鳳凰資訊臺也趕來採訪,靜待數小時等寫生結束。也許是這裡有繪畫名家,也許是一個逝去的夢還在咬噬現代人的心,逝去的或還在微醺發酵的究竟是什麼,形形色色的模特和一大批畫作是否也歸於舊夢,誰也説不清。

某晚在作家胡發雲的家裏聚會,胡發雲的小説剛被解禁,被稱為有精神擔當的作家。胡發雲鋼琴彈唱前蘇聯歌曲,高小華唱京劇毛氏語錄,冷軍的是京劇《野豬林》——這是種標簽式的時代情緒,一種令人不安的懷舊殤情。這確是個令人不安的時代,如何安放自己的靈魂似乎需要思考,其實對於個人而言,只是合不合適你自己而已。

作者:朱曉果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
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相關文章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 京公網安備110108006329號 京網文[2011]0252-085號
Copyright © China Internet Information Center. All

資訊|觀點|視頻|沙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