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拍國際:評嘉慶洋彩黃地開光端午五毒靈符圖膳碗

時間:2011-11-07 17:00:38 | 來源:藝術中國

展覽>


中拍國際2011秋拍:嘉慶洋彩黃地開光端午五毒靈符圖膳碗

嘉慶一朝禦窯生産狀況遠遜乾隆時期,無論燒造數量、品質和經費,與前朝相比均多有不同。其中經費一項尤為明顯,嘉慶四年時定為“統以五千兩為率”,較乾隆後期每年“約用銀七千余兩”少了近三分之一。依清宮檔案記載,嘉慶五年進瓷記錄為“上色呈樣尊瓶罐共三十七件,上色裝桶尊瓶罐共一百五十九件”;嘉慶十年則是“上色呈樣尊瓶罐共三十七件,上色裝桶尊瓶罐共一百六十三件”,與乾隆時期琢器燒造動輒過千的情況確實不能相提並論。因此,嘉慶禦瓷燒造規模縮小,尤其琢器數量銳減,故《景德鎮陶錄》卷二有載:“今上禦極以來,詔崇節儉,每年陶器需用無多,而陶工益裕矣。”又因嘉慶元年至三年之際,乾隆為太上皇,燒造制度一切遵循前朝,據內務府嘉慶三年《造辦處各作成做活計清檔》載,嘉慶三年發往江西燒造的官窯瓷器,尚須要求“一半乾隆款,一半嘉慶款”,如此獨特的燒造現象是明清禦窯絕無僅有之事,亦恰好説明嘉慶禦瓷與乾隆官窯淵源密切,斷不可截然區分。彼時工匠秉承前朝之造器精神,技術物料相同,故所出之物量雖少然其品質無異於乾隆後期,是為嘉慶官窯水準之最佳時期。這也決定嘉慶禦窯所出多為守成循舊之作,少見創新開拓之品。

然而嘉慶皇帝其實也是一個富有生活情趣的君主,同樣追求和嚮往雅致的生活,在清宮舊藏《嘉慶帝漢裝行樂圖》當中,嘉慶皇帝饒有興致地關注身邊的古物,欣賞著嬪妃們的花藝,而花器皆是青花纏枝小膽瓶和釉裏紅馬挂瓶,式樣別致玲瓏,由此可見嘉慶皇帝對瓷器一項絕非陌生,或許興趣雖不及乾隆皇帝,但仍然具備相當的審美水準和喜好。因此嘉慶一朝窯業于守成之中亦見肇新,意趣之妙,品格之高不讓前朝,本品當為此史實的最佳之詮釋。

本品外壁以黃彩為地,勻凈妍麗,彩繪纏枝西番蓮紋,畫面雖繁密而不亂,花葉分佈各有主次,婉轉舒展,頗見柔美之姿。筆意精美絕倫,彩料妍亮華麗,色彩搭配與轉換之妙處處可見。四面開光之內巧繪五毒之玩具形象,石榴花插于各式花瓶之中燦然綻放,枝上挂飾一個祥符或是大吉葫蘆,迎風飄逸,旁邊擺放著時節水果和糕點,或是酒壺,或是童子賽龍舟模具,節日氣息濃厚,昭示端午節的內涵。內壁口沿繪纏枝茶花和蓮花,以綠彩繪枝蔓,紅彩繪花卉,對比鮮明,內心繪石榴靈符圖,石榴枝幹順應構圖的需要遒曲生姿,枝上同樣挂飾一個祥符,前有牡丹含苞吐萼,風姿綽約,與外壁主題紋飾相輝映。底署“大清嘉慶年制”六字篆書紅款,規整嚴謹,筆力遒勁。全器上下皆工致非凡,處處彰顯出清宮彩瓷無與倫比的華麗與尊貴。

本品屬於清宮洋彩開光式樣碗,肇始於乾隆八年之際,是禦茶膳房專用,每年禦窯廠皆承命燒造,嘉慶、道光二朝繼之。根據清宮造辦處檔案“江西”十二月初九日記載:

“七品首領薩木哈來説太監胡世傑交御用青花膳碗一件。傳旨:著交唐英焼造,其碗大小,厚薄,深淺,款式俱照此膳碗,外面俱燒五彩各色地杖,花樣各按時令分別吉祥花樣,碗內仍照外面花樣,俱要青花白地,年節用三羊開泰,上元節用五穀豐登,端陽節用艾葉靈符,七夕用鵲橋仙渡,萬壽用萬壽無疆,中秋節用丹桂飄香,九月九用重陽菊花之類,尋常賞花用萬花獻瑞,俱按時令分別花樣焼造,五彩要各色地杖,每十件地杖要一色,按節,每樣先焼造十件。欽此。

 

1  2  3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
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 京公網安備110108006329號 京網文[2011]0252-085號
Copyright © China Internet Information Center. All

資訊|觀點|視頻|沙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