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展覽

中國當代油畫史上的獨特坐標——羅爾純油畫藝術簡論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1-08-26 10:07:24 | 文章來源: 藝術中國

羅爾純找到了這樣的切入點和突破口。這就是這種南北融合的、充滿表現主義特徵又融入中國傳統文化精神的風格語匯。在他的作品裏,構圖簡約而充滿張力,筆觸粗放又飽含細膩的情感,粗礪的人物形象蘊涵著脈脈柔情和濃濃的人情味。正如明代董其昌在他的“南北宗”中所説的南宗“裁拘淳秀,出韻幽淡”,北宗的“風骨奇峭,揮掃燥硬”,在羅爾純筆下成為了他的“如鳥雙翼”,兩者相容並蓄,各取所長,相得益彰,得到了有機的融合。這樣的風格使他在中國油畫界獨樹一幟,在一個相當長的時期,即在推崇真實再現的寫實主義和意識形態化為繪畫主流的年代,與大多數千人一面的高大全、紅光亮、整齊劃一、缺乏個性的作品拉開距離,保持了他獨立的藝術人格,這需要膽識,也需要勇氣,這與他所秉承的蘇州美專的教育精神密不可分,也與他長期以來所形成的審美修養和文化氣質有關。這裡所説的“南北融合”,是旁觀者從理性的角度對羅爾純的藝術風格的形成所作的詮釋和剖析,而對他自己來説,或許還有十分感性的一面,也就是以他的審美修養和文化氣質,自然而然地完成了這樣的融合和調合,而從南到北只是給他提供了一個成功的條件和機會。

中國油畫的歷史上,寫實主義油畫一直是作為主流藝術樣式出現的;表現主義僅僅在上世紀三十年代初期,龐薰琹、倪貽德、趙獸等人作為實驗性的藝術實踐出現過很短一個時期,在建國後的一個很長的歷史階段裏,所謂的油畫史其實就是一部寫實主義油畫的歷史。而羅爾純先生所在的中央美術學院,人們常戲稱是寫實主義油畫的堅不可摧的堡壘。但是就在這個堡壘內部,羅爾純走出了一條完全不同的屬於自己的道路,成為一個異數,一個另類,引起了人們很大的關注。這或許與羅爾純先生與吳冠中先生此前曾同在北京藝術師範學院執教有關,吳冠中後去了中央工藝美院,而羅爾純則去了中央美院。吳冠中在北京藝術師範學院時,就提出了“藝術是瘋狂的情感事業”,“要教藝術,不要教技術”,“不要求像,而要求美”的觀點。羅爾純顯然受到吳冠中的影響,這從兩人長達半個多世紀的深厚友誼便可想見。他曾回憶説:“在這個以重視藝術修養著稱的學院裏,我擴大了藝術視野,接受了新藝術的熏陶。我與吳冠中先生同教一年級的課,吳冠中先生對梵谷、鬱特裏羅不求像而求美的繪畫藝術的深刻理解,使我深受影響。”而吳冠中評價羅爾純,則説他“是弱者,但不是奴隸。”説他是第一個突破寫實模式的藝術家,也是在以前革命的年代,敢於“藝術變法”的藝術家。吳冠中在這裡所説的“弱者”,當是指羅爾純身體羸弱,以及為人的質樸大度、宅心仁厚,性格的與世無爭、不求聞達。這在觀點鮮明、個性剛直不阿的吳冠中眼中,自然就是個所謂的“弱者”了。

有人將羅爾純的繪畫風格歸於印象派,也有人將他歸於野獸派,但更多的人則認為他開啟了中國油畫表現主義風格,是“中國表現主義第一人”。這並非溢美之詞。中國的表現主義油畫,如果將上世紀三十年代決瀾社作為啟蒙點,那麼通常都將它當作是“八五新潮”後異軍突起的、最令人矚目的一種油畫風格樣式。然而人們忽視了在此之前,羅爾純就將自己的創作與寫實主義油畫拉開了距離,從北歐的表現主義和德國的新表現主義繪畫中吸取滋養,並又在中國文化精神的支撐下作出了自為的取捨和辯證的揚棄。在一個很長的歷史階段,藝術創作被扼殺了個性。但是這其中如果有例外,那麼在油畫家中羅爾純就是少數的幾個人之一。他很早就開始了在作品中融入自己的主觀感受的嘗試。而隨著改革開放,西方各種藝術思潮紛至遝來,歐洲表現主義藝術讓人耳目一新之時,人們突然發現,這種充斥畫家主觀情感的表現和內心感受的宣泄,以尊重個性和依託精神為特徵的藝術風格,在八五新潮之前,就已經大量出現在羅爾純的作品裏了,只是他一直以來只問耕耘,不事張揚而已。他在上世紀七十年代初創作的《陽朔》、《桂林三月》,七十年代中期的《生生不息》、《有印花布的靜物》等作品中,已十分強調主觀感受和主體能動作用,重視審美情感的自我抒發,對物象的形態及色彩進行變異和提升,強化人的情緒狀態和精神走向。正如我們從羅爾純油畫作品中見到的那樣,是具象的形式,強烈的色彩,自由的用筆,個性的表現,情緒的宣泄。尤其是在色彩上,單純、濃烈、主觀、感性,用高純度的色彩來塑造作品。他敢於用強烈的色彩,敢於用對比色,敢於用大色域。他的作品,在繪畫理念、審美風格、語言形式等多維層面上與當代人的生存狀態、精神追求和價值觀念達到了很大程度上的同步和共鳴,是一種具有當代批判精神和反叛傳統的表現主義風格的油畫。

 

   上一頁   1   2   3   4   5   6   下一頁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留言須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