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0月17日,作為2014芭莎藝術校園行第二站的嘉賓,譚平走進天津美術學院,分享他在藝術創作過程中收穫的感悟。
譚平《無題》|布面丙烯|200×300cm|2008
時間初體驗
我大二的時候很偶然地選擇了銅版專業,銅版和其他版畫很重要的一個區別就是時間。第一堂課的時候,老師就會告訴你在一秒鐘、五秒鐘、十分鐘、一小時的時候,它的灰度是什麼。它所有的深淺、粗細、變化,全部都是由時間來決定的。我就是從這兒開始,學會了運用時間。
《+40m 》|展覽現場 |《1劃》中國美術館譚平個展|北京|2012
從具象走向抽象
通常繪畫時的關注點是畫面的形式與內容,一次偶然事件讓我開始重視作品的邊緣。一般版放在硝酸中腐蝕只需半個小時,但有一次我吃飯耽誤了時間,三四個小時後衝進腐蝕間,裏面全部都是黃煙。我把版撈出來發現邊緣已經破碎,所有的形象都模糊不清。可當形象消失之後,邊緣就成為主體,讓我開始關注畫面的邊緣,這是我從具象走向抽象的重要一步。
後來在柏林藝術大學的5年時間,我對抽象藝術有了更多的理解。在中國我們對抽象藝術的了解,大多都是從畫冊中來的,在學院教學中並沒有現代主義的基礎教育。但在柏林的藝術學習中,有許多課程訓練學生用畫筆表達感官感受,比如聽音樂畫素描,用炭條畫出對音樂直接的感受。學習技巧固然重要,但培養對於自己感覺的抓捕與還原,對一個藝術家來説也是最基本的啟蒙。
譚平《礦工系列》|銅版畫|30.5×41cm|1984
抽象藝術是向內看的
其實今天的藝術創造,不是簡單的風格創造,也不是結果的創造,重要的是過程的創造。我的創作,其實是在創造一個遊戲規則,在不經意的創作過程中,在不斷地塑造中,找到自己所需要的東西和風格。
我年輕時,與所有的藝術學生是一樣的,對所有的新鮮事物感興趣。當我經歷多了,年齡大了以後慢慢地發現了自己的創作風格,但對於當下的學生來説,並不需要將自己束縛在某種風格或框架之中,應該多嘗試新的方式。
譚平《時間》|裝置|1993
其實人的內心和客觀世界同樣大,在我從事的抽象藝術之中,更多的是向內看,看自己內心世界的景象。同樣的作品,放在不同位置、不同高度的時候,它的意義就完全不一樣。就像一個人一樣,你和環境有一種關係。當你到另外一個環境的時候,關係會發生變化。當代藝術最大的特點是只有在這樣的關係裏面,才能呈現它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