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展覽

譚平:繪畫是回到原初的基點上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4-07-15 13:21:22 | 文章來源: 藝術中國

繪畫乃是回到原初的基點上,即面對自身的可能性;也是回到生命的元現象上,即生命的出生與死亡。抽象畫僅僅是讓這個基點得以自身生長,並不成為具體之物,而是保持其生發性,抽象繪畫最為承擔這個原初生命觸感的秘密,譚平的抽象畫對此也一直心領神會。

譚平之前作品上流動的是一些拓變的圈點,似乎這是生命的細胞,是生長的因子,這些圈點一旦出現,它自身保持生長,相互之間有著呼應,而且有著自身的呼吸,無論它是健康或者變異,都有著自身感覺流變的邏輯,這是音樂一般抽象的邏輯:一旦一個動機出現,其他音符不過是呼應它,隨之而相應變化,但並沒有明確方向,而是處於散落與凝聚的中途,抽象藝術僅僅是在中途上漫遊的藝術,就如同旅人在漫無目的的後現代沙漠上尋找著歸宿,等待他者——觀眾的偶爾呼應。

譚平後來的繪畫從圈點走向了線條的書寫,這些線條,每一筆都有著時間的呼吸,每一根線都有著生死疲勞,每一根線都有著春夏秋冬,每一根線都在重新開始,沒有目的,沒有預設,藝術僅僅任其自由生長,每一筆都期待另一筆的相遇,線條彼此在相互中召喚,在相遇中形成纏結,但這個“結”並不固定,處於連接與鬆開的時刻,還是處於中途,在停頓與連續,節奏與反節奏的張力之中,線條在畫面上生成出一個寥落與寥廓的空間。隨著色彩融入線條,線條更為充滿呼吸,充滿渴望,或呢喃或長嘯,一絲一縷,宛若絲弦之音。這些線條如同時間的切片,一片片都有著自己的重量與表情,有著自己的語氣,而且每一筆都帶有書法性用筆,儘管素描作品就是以硬朗的炭筆劃線,但卻留下了滯澀的筆痕,宛如屋漏痕與錐畫沙一般,這種滯澀的線條無疑讓抽象的線條更為具有心性的痕跡,更為具有呼吸感,接納時間的刻度。

這些線條宛若天籟之音的余留,畫面上更多的空白,或者冷色底色的素默,讓這些線條更為自由,充滿誘人的迷惑,這是線條在混沌之中一直處於萌發端倪的時刻時那種無以名狀的無人稱的傾訴。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留言須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