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雙喜:轉型期的學院與公共藝術教育

時間:2014-10-23 11:56:56 | 來源:中國知網

資訊>展評>

我個人認為,中國的藝術師範教育應該以培養藝術教師為主,而不是培養每種繪畫技術都會一點的畫家,而藝術教師的培養,也應以從事審美教育、藝術欣賞所必須的知識結構作為專業與課程設置的出發點。面對21世紀中國藝術教育的轉型,我這裡提出一個新的藝術師範專業係科模型,供參考討論。我建議中國的藝術師範教育由以下幾個專業係科組成:

1、美術教育係:以中外教育史、中外美術教育史、教育學、教育心理學、教學方法與過程、專業設置與課程結構等與藝術教育相關的學科為主要學習內容。培養普通大學和藝術師範專業教師及美術教育學研究方面的專業人才。

2、人文與藝術史係:以古今中外藝術史與相關人文學科為專業設置,系統學習以藝術史為中心的相關人文知識,如中外藝術史、藝術哲學、美學、歷史、人文地理、文化遺産保護等。

3、美術理論與批評係:著重與藝術作品創作與鑒賞、批評與寫作相關的藝術理論與批評人才與藝術策劃人。除相關藝術教育、藝術史等人文公共課外,著重藝術哲學、藝術觀念與藝術思想史、藝術作品的風格流派史、技法材料史、藝術批評史、藝術展覽的策劃、藝術寫作等。

4、公共藝術教育係:著重培養藝術博物館、美術館、藝術教育基金會、社區藝術中心的教育管理人才,以及電視臺、網站、美術出版社、專業報刊等藝術傳播機構的編輯、記者。其主要課程為藝術博物館學、藝術社會學、藝術心理學、藝術管理學、藝術傳播學等,輔以美術教育係及人文藝術史係的部分主幹課程為基礎課程。這個係也可以合併到藝術教育係中。

5、綜合藝術系:將原有的中國畫、書法、油畫、版畫、雕塑、藝術設計、新媒體等專業合併為一個係,以工作室的方式,培養學生掌握各門類藝術的基本知識與技術,培養各級普通學校與社會藝術機構的藝術指導教師,使其可以在未來的教學工作中輔導各年齡段的學生對各門類藝術的基本實踐能力。這個係的各工作室也要向其他各係開放,使從事美術教育與社會傳播的各類人才具有對各門類藝術的實際了解和基本實踐能力。

我們應該從中華民族素質教育的高度來看待師範藝術教育的變革。轉型期的中國藝術教育是中華民族素質教育的一部份,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中國加人WTO,對21世紀的中國教育提出了挑戰和更高的要求。藝術教育在青少年成長過程中具有基礎性的重要意義。從可持續發展的要求來看,未來的青少年應具備四種基本素質:創新意識、健康人格、開放和研究的視野、競爭與合作的精神。

藝術教育對上述四種素質的培養具有積極的促進作用,應該積極培養新世紀的藝術教育人才。

首先,藝術活動是人類行為中最強調獨創性、鼓勵探索與創新的活動。多樣化的藝術理解和意義的解釋有助於不同文明、民族、個體相互之間的交流和溝通。

第二、現代社會需要青少年具有健康的人格。藝術教育有助於學生面向更為廣闊的社會環境,通過審美活動獲得多元文化的包容力,通過形象思維豐富情感世界,與自然科學和人文科學的理性思維獲得互補。

第三、藝術教育有助於青少年廣泛吸收世界文明成果,了解中國優秀的文化藝術傳統,探索新奇世界,以開放和研究的態度對待未知的新奇事物。

第四、藝術教育有助於發展青少年的潛能,激發創造熱情和競爭意識,在集體活動和社會環境中爭取獲得公眾承認,在藝術設計與勞作過程中獲得與他人合作與交流的能力。

藝術教育的最終目的,是使學生藝術地理解和把握世界,通過與環境的有效互動,學會主動學習的能力,培養學生把握視覺藝術的含義和價值,學會從審美的角度感受生活、表達白己的人生感受,培養健康積極的人生態度。

就社會環境與個體發展的關係來説,青少年在未來的現代社會中生活,必須學會理解他人的動機和意圖。藝術教育有助於青少年通過藝術作品了解他人的信仰、態度和價值觀,坦然面對多元化的新奇世界。藝術教育應使青少年有機會接觸更為廣泛的藝術種類和作品,培養一種持續終生的對藝術的積極參與態度和審美心理。

在美國,80年代形成了具有國際影響的“以學科為基礎的藝術教育”(Discipline一Basde Art Education簡稱DBAE)思想與理論,這一思想的核心是將藝術教育視為一種人文學科,它旨在培養人的健康而廣泛的藝術理解力,這種理解力也是專業的純藝術人才和設計人才的人文基礎。DBAE強調從幼兒園到12年級的教學內容,必須來白成熟的4個藝術學科:藝術創作、藝術史、藝術批評和藝術哲學,所有教學內容都要以藝術史和當代優秀的藝術作品為核心。這樣,藝術教育的功能就不僅僅是培養藝術家,也培養藝術的鑒賞者,它使得整個社會的藝術活動,從生産到消費,形成一個良性的互動關係。可以説,這一理論是公共藝術教育的前提,使當代藝術教育一體化具有了可靠的基礎。

根據以上的討論,我們可以看到,無論是專業的美術學院,還是師範美術學院,在未來的發展中,都要考慮藝術院校和專業的學生不但是美術的創作者,還應該承擔提高社會審美水準的職責,從單純的藝術製作與技能培養中走出,向著更為廣泛的文化一藝術學者發展。有關藝術史、藝術批評(鑒賞)、藝術哲學(美學與倫理學)的課程應該儘快進入我們的藝術院校的課程結構中,而與社會的藝術機構如博物館、美術館、文物考古遺址、民間美術遺産等機構的合作與介入,也應成為未來藝術院校的教育重點。在一個日漸技術化與資訊化的時代,架上藝術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戰,只有對於人文主義傳統的深入了解,才能確立自己的文化自信心,才能在藝術史與藝術哲學的長河獲取對人類文明的根源性理解。

面對生氣蓬勃的當代藝術,中國的學院藝術教育面臨著一個重要任務,即重建學院的藝術標準。由於學院藝術面對當代藝術缺乏研究與討論,導致學院在當代藝術的發展中處於缺席與失聲的狀態。而在社會公共藝術教育嚴重匾乏的情況下,公眾對當代藝術的審美判斷力也處於空白狀態,這對我們的學院藝術教育尤其是有關藝術批評與藝術史的人文學科教育,提出了緊迫的挑戰。中國當代藝術的發展,並不缺少優秀的藝術家,但十分缺乏具有宏觀的藝術史視野、準確的藝術判斷和深厚的人文修養的藝術教育家,他們是民族與社會的審美標準的體現者,是連接學院教育與社會公眾審美的橋梁。

19世紀的美國高等教育界,存在著兩種截然不同的教育思想,一種是以耶魯大學為代表的古典主義、精英教育,一種是以布朗大學為代表的實用主義、大眾教育。而1852年就任密歇根大學校長的亨利?菲利浦?大班則強調“理念教育”,主張開發人的智力,讓學生的潛力得到最大的發展,而不是僅僅局限于某一專業、某一技能。“大班認為,大眾教育只能提供給學生以謀生的手段。這樣的學生只會靠本能和白髮的思維來行動,不是一個完善的人。只有在完成了智力開發之後,學生才可以開始專業知識的學習。”

90年代中後期,中國的主要美術院校與師範藝術院校及各類綜合大學的設計院係紛紛擴招,原有的本科教育已經從精英教育轉化為大眾育,而將對於藝術的進一步研究放到研究生階段的教學中。這種變化雖然有其合理性,但我們要注意不應將本科教育簡單視為一種謀生手段的職業教育,從而削弱本科教育中的人文教育與綜合素質教育。耶魯大學校長理查德?列文認為:“大學教育應該為學生提供一種人文的熏陶,這種清醒思考、細緻閱讀、分析爭論和解決問題的基本素質對於成功的職業至關重要。具有這種素養的學生頭腦靈活,具有調整自己以不斷適應新環境的能力。”

中國的藝術教育由於受到民族生存與發展的需求,曾經具有很強的功利色彩,而對於藝術教育所具有的人類文明的積澱與共用性質認識不足。我們要從近現代中國文化背景上來看待中國現代美術教育思想、體制、方法的發展與演變。20世紀中國現代美術教育中救亡的主題常常掩蓋啟蒙的主題,這是特定的社會政治條件決定的。中國現代美術教育體制基本上是在全面接受外來因素的影響下建立起來的,邵大蔑教授認為,外來因素對中國現代美術教育體系的發展至關重要,不能因為外來因素的某些不足而否定它的積極意義。在探討新世紀的中國美術教育的改革時,對於西方優秀的藝術教育思想仍然有研究與借鑒的必要,雖然我們的目的是要建立具有中國特色的藝術教育體系,但這不等於閉門造車。

1  2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
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相關文章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 京公網安備110108006329號 京網文[2011]0252-085號
Copyright © China Internet Information Center. All

資訊|觀點|視頻|沙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