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凡了解麥格雷戈的人,沒人會覺得他配不上這項榮譽,因為成為大英博物館館長十多年來,他帶領這家世界上規模龐大、知名度極高的博物館,一步步前行,適應越來越扁平化的世界。
在博物館的管理和發展規劃方面,麥格雷戈也遇到了問題,也是目前讓所有博物館撓頭的問題。無論是在展品上還是經費上,近年來全球大大小小的博物館都面臨轉型的難題。
博物館成為文明的一部分
雖然全世界每一家博物館都在展示人類的歷史,但大英博物館的特殊之處在於它本身也已成為歷史文明的一部分。這家博物館建立於1753年,是全球首家國立公共博物館,成立六年後正式對公眾開放,因此2014年適逢大英博物館開放255週年。
在這樣擁有紀念意義的年份裏,身為大英博物館館長的麥格雷戈自然是喜氣洋洋。遠的不説,僅在2013年這家博物館就取得了突出的成績,共有670萬人次參觀,不但比2012年高出20%,也打破2008年600萬人次的紀錄。據統計,該博物館在2013年訪客最多的一天是8月16日,那一天是星期五,有3。38萬人次的訪客。麥格雷戈稱,“我很高興去年有這麼多人參觀大英博物館的世界藏品。”
麥格雷戈一語點出了博物館的核心競爭力—藏品。之所以會有如此多人涌進大英博物館,是因為那裏的藏品由跨越世界文化史的近千萬件文物組成,從原始人類的石器到20世紀的版畫,跨越了200多萬年的人類歷史。其中包括解開埃及文明鑰匙的羅塞塔石碑、亞述王國的獵獅浮雕、中美洲阿茲泰克文明的綠松石雙頭蛇等,每一件藏品都代表人類歷史上一個個輝煌燦爛的時期。
“二百多年前英國議會批准建立大英博物館時的宗旨之一,是讓世界上所有好學和好奇的人來到這裡,發現他們自己的歷史,找回那些沒有書面記載的歷史佐證,讓倖存下來的物品講述故事。”麥格雷戈告訴記者。
作為全球最有聲譽的博物館,起初大英博物館對所有“好學求知的人”免費開放。按照博物館工作人員的解釋,這種做法是基於啟蒙思想,也就是説,儘管人類文化間存在著差異,但是通過彼此交流,它們是可以互相了解的。大英博物館一直自詡是這種人類跨文化研究的平臺,目前每年來這裡通過參觀藏品接受“啟蒙” 的全球觀眾,數以百萬計。
但是,如果追根溯源,大英博物館裏面那些琳瑯滿目的藏品中,有很大一部分的來源算不上光彩。因為博物館的建立正趕上英國崛起為“日不落帝國”,正是其在全球擴張的時候。英國人借著堅船利炮縱橫七海,從全世界掠奪無數的歷史精品,運到大英博物館來。
從大英博物館進門後往左邊走,本刊記者看到一座“功勳墻”,上面的磚上密密麻麻刻了不少為博物館添磚加瓦的人的名字。其中既有漢斯·斯隆爵士這樣的博物學家,也不乏火燒圓明園以及掠奪帕特農神廟的埃爾金父子等一大批在國外臭名昭著的名字。
大英博物館目前有超過700萬件藏品,麥格雷戈認為,“人們參觀博物館就應該像閱讀‘格列佛遊記’一樣,通過不同的展品來經歷一次不凡的世界旅行。”
在展品方面讓麥格雷戈頭疼的,是一些當年被掠奪國家接受了足夠的“啟蒙”後,讓文物認祖歸宗的要求。比如,希臘就一直要求英國歸還曾經屬於古希臘帕特農神廟的埃爾金大理石雕,並且在雅典衛城建造了新的博物館,準備安置回家的文物。
早在2003年時,麥格雷戈就堅決對希臘的要求説“不”,稱埃爾金大理石雕永遠不會歸還給希臘,也不會借給希臘展覽,只希望希臘政府接受一個大理石雕複製品。
如今在這個問題上,麥格雷戈的態度有所鬆動,起碼説起中國文物來,發生了變化。雖然他堅稱博物館需要全球各國的文物,但也表示大英博物館願與中國合作,追回圓明園文物,也願意圍繞有爭議的文物問題與中國研究人員展開聯合調查。這種逐漸開放的態度,正是大英博物館適應世界發展的表現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