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資訊> 繪畫

國內館藏文物腐蝕率超50% 僅5%經費用於文保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4-02-10 10:23:59 | 文章來源: 北京晨報

國內館藏文物腐蝕率超50%  故宮將建文物藏品科技保護基地

目前,我國博物館館藏文物腐蝕率超50%,然而每年用於文物保護的經費僅佔博物館業務經費的5%左右。昨天,北京晨報記者了解到,為了緩解文物腐蝕的嚴峻現狀,中國文物藏品科技保護基地將落戶故宮。

全國館藏文物腐蝕嚴重

據故宮博物院院長單霽翔介紹,近年來,國家文物局開展了全國館藏文物腐蝕損失專項調查,這是新中國成立以來首次對國有文物收藏單位進行此類科學技術基礎專項調查。調查歷時3年,涉及全國各地2803家國有文物收藏單位的1470余萬件(組)館藏文物,調查結果顯示,文物腐蝕損失狀況相當嚴重。根據調查統計分析,目前全國共有50.66%的館藏文物存在不同程度的腐蝕損害。然而,目前用於博物館藏品保護的經費卻僅佔博物館業務經費的5%。

單霽翔表示,博物館業務人員在工作中不慎打碎一件珍貴瓷器就是重大的文物損壞事件,但大量珍貴文物藏品在無聲無息中走向損毀,卻始終未能引起足夠的重視。

文物保護高新技術欠缺

單霽翔介紹,除了文物藏品的腐蝕問題外,應用科學技術實施文物科技保護方面也存在突出問題。比如,在文物的調查、發掘、保護、研究、展示和傳播中,存在忽視合理運用科學技術的傾向,甚至有人認為文物保護不是一門學科,而僅是一種業務技術工作。因此,存在科學研究基礎設施不完善、運作機制和管理體制不適應等體制性和機制性障礙,使大量實用技術停留在一般性應用層面,而高新技術的引進和利用顯然不足。

單霽翔表示,國內亟需能夠承擔中國文物藏品科技保護的國家基地。以故宮為例,這座世界著名的博物院擁有180余萬件文物藏品,而其中上百萬件需要修復和採取預防性保護措施。

保護基地將開放

單霽翔透露,正在建設中的故宮西河沿文物保護綜合業務用房和北院區文物藏品科技保護平臺,今後將共同構成中國文物藏品科技保護國家基地。按計劃,該基地會堅持科技保護項目對社會開放,支援和鼓勵國內外高等院校、科學研究機構等一切可以為中國文物藏品保護提供支援和有所貢獻的力量,平等參與、承擔科技保護計劃和項目。

目前,故宮西河沿文物保護綜合業務用房已經開工建設,建設規模為1.3萬平方米,建成以後,文物科技保護人員的工作條件和精密科研儀器設備的工作環境將得到有效改善。在博物院北院區的建設方案中,規劃有2萬平方米的文物藏品科技保護設施,並配套建設1萬平方米的臨時庫房。數量眾多、體量較大的文物藏品,諸如明清地毯、古代傢具、武備儀仗、車馬轎輿、宮廷燈具、生活用具、西洋鐘錶、古建藏品等,都可以在這裡得到系統的保護修繕。

此外,通過建設文物藏品科技保護平臺,一批非物質遺産項目將得到有效保護,一批非物質遺産傳承人的特殊技能將得到弘揚,一批瀕臨失傳的手工技藝將得到重新振興。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留言須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