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資訊> 繪畫

美術館館長、策展人、評論家、藏家共同回望2013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4-01-10 11:35:27 | 文章來源: 99藝術網  藝術中國綜合整理

王璜生(中央美術學院美術館館長)

整體上應該説是挺熱鬧的,包括市場也好,一些事件也好,既有令人興奮的,也有令人糾結的東西,關鍵是我們作為中國的藝術家、中國的文化機構該怎樣做好自己的事。

譚國斌(著名藏家,“藝術長沙”發起人)

2013年當代藝術版塊趨於平穩,這點在舉辦今年的藝術長沙時感受比較強烈,對於新一年當代藝術的市場我還是比較看好的,有上升的跡象,今年很多藝術家的代表作都拍得很高,藝術市場越來越成熟,收藏也在趨於成熟,比如曾梵志的作品拍了上億元,這是很好的開始。

彭德:知名批評家,現任西安美術學院教授。

2013諧音愛你一生,癡迷藝術的人更加沉湎于做夢。2013藝壇充滿變數,有人隨機應變,有人以不變應萬變。2013不屬於每個人,失意者力圖唱衰,得意者力圖唱旺。

徐鋼(著名藝術策展人,美國伊利諾大學東亞研究係系主任、終身教授、哥倫比亞大學博士)

第一、資本的介入越來越深入和廣泛,資本包括金融資本和各種各樣的民間資本。

第二、水墨突然一下子獲得了正式的被承認的正統地位。

第三、還是缺少可以跟上一代藝術家相媲美的大師級的藝術家出現。

第四、在不情願的情況下越來越國際化。

劉幼錚(中國資深文物專家、拍賣界元老)

2013年的中國藝術品市場,是價格結構和上拍拍品結構繼續自我認識、自我消化、自我調整的階段,它讓經營者和各方參與者自覺或被動地逐步向客觀合理靠攏;是抵消違背市場規律行為、促使市場更加健康和可持續發展的過程;對高端拍品過熱和炒作的成份收縮,而代表未來市場希望的新買家日增。

劉雙舟(中央財經大學法學院教授、副院長、碩士生導師、律師。中央財經大學拍賣研究中心執行主任)

從法律政策角度來總結2013年的藝術市場,只能是“令人失望的一年”。這一年影響藝術品市場的主要障礙稅收體制沒有絲毫鬆動的跡象,文化部規範藝術品市場的條例進展緩慢,上海自貿區沒有落地一項與文化藝術品有關的優惠政策,文化大發展大繁榮依然停留在口號層面。政府懶惰,亟待督促。

吳洪亮(北京畫院美術館館長)

中國的美術館連續幾年處於非常旺盛的發展期,美術館發聲的價值,對當下和過去藝術家價值判定的聲音越來越強化。2014年,年輕人的項目超級多,凸顯很多尚未被市場認可,但是很誠心在做藝術的年輕藝術家。

張子康(新疆文化廳副廳長)

總體來説2013年北京的活躍程度不如往年,反倒是邊緣地區活動比較多。北京要有更大的提升相對其他地區更難,現在是一個調整期。地方舉辦展覽困難比較大,資源少,但一旦做起來影響非常大。這兩年大城市的積累輻射到邊緣地區産生的效應還是很大的。

王端廷(著名藝術評論家,西方美術史研究學者)

2013年對於中國當代藝術界註定是一個難忘的年份。6月上演的第55屆威尼斯雙年展中國藝術家的狂歡大派對,年終爆出的45屆威尼斯雙年展部分參展作品的失而復得,中國當代藝術與威尼斯雙年展二十年的交集通過這樣兩個非常事件完成了富有意味的回溯和總結。二十年,中國當代藝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巨變,但市場的繁榮背後卻是精神的不斷滑落,表像的光鮮下面卻是真實的極度稀缺。中國藝術精神何時觸底反彈?我于絕望之中抱有期待。

馮博一(著名獨立策展人、美術評論家)

2013年是充滿混雜、喧囂的一年,在身處多變的時代渦流裏,事物是那樣的複雜,人的價值觀、信仰、慾望、相互間的交往,情感的無法劃分定位,包括我們以為透徹的金錢關係,其實都並非那麼清晰可辨。導致了一種沒著沒落、缺乏節制的漂浮狀態,我們好像只是在不確定中張望著不確定的環境,而並非如以往藝術那樣只重視“確定的意義”本身。

王林(著名藝術批評家、策展人)

2013年發了幾百條微網志,去威尼斯做了個平行展,還順便在義大利出版了一本詩集。有更多中國人去參加威尼斯雙年展這樣的展覽,有利於改變西方對中國當代藝術過於簡單的認識,也有利於顛復顛復既得利益的固化與批評話語的僵化。總之,投靠官方的江湖只有好處沒有藝術。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留言須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