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資訊 > 繪畫

博物館發展須增強軟實力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3-07-17 13:37:27 | 文章來源: 中國文物報

博物館免費開放政策的實行,像一劑強心劑,注入到中國博物館的體內,迅速起效。各方都認為這會給中國博物館事業帶來一個大好的發展機遇。博物館自身也認為這是一個促進自身迅速強大的良方。再加上近些年來文化市場,特別是拍賣市場的火爆。博物館從原來一個角落中一言不發的聽眾,成為一個可以詮釋文化的發言人,身份的轉換和地位的升高,讓博物館成為衡量地區文化發展的一個重要參考值。省市大館擴建,小縣城建立新館舍……全國博物館的數量比改革開放初期的數量有了大幅增長,我們有些博物館的硬體設施和運作能力已經達到或者接近國際先進水準。這些硬體條件當然重要,但是就像一隻豪華而設備先進的大船,若沒有經驗豐富、精準決策的船長,沒有分工明確、盡職盡責的船員,永遠無法達到目的地。博物館的壯大並不能只靠這些,它更需要的是軟實力的增強。所以博物館請放慢前行的腳步,等一等博物館制度的完善和專業人員素質的成長吧。

博物館制度涉及方方面面,而展覽制度是其中的一個重要方面。舉辦展覽是博物館的一個任務與職能,是不斷受到觀眾和社會關注,引起社會反響,提高知名度的一個重要途徑。一個合理而運作順暢的展覽制度對於博物館發展來説非常重要。展覽制度包括很多內容,這裡僅提及兩點,一個是展覽的儲備制度和檔期制度。一個好的展覽策劃,從開始選題,到內容的成型,從展品的選擇,到展覽真正付諸實踐,進入設計,最後呈獻給大眾,需要一個很長的時間。在外國,這樣的展覽往往需要三到五年甚至更長的時間,也就是説需要一個很長時間的展覽儲備期和準備期。運用自身的優勢,組織和舉辦一定數量高品質的展覽,並將其儲備成為一種資源,中國大型的博物館是比較有優勢的。而檔期制度是一個博物館未來三到五年的展覽計劃,如果沒有好的規劃和持續好展覽的推出,博物館也就不會是一個良性發展的態勢。但是就中國博物館自身的現實來分析,一個才建立僅僅幾年的博物館需要時間和精力來貯備好的展覽,來使自己能夠持續發展,如果盲目建立新館,而沒有好的規劃,那麼博物館也只是數的增加,而不是質的增加。

專業人員素質的成長要適應博物館的工作要求,博物館的業務是一個實踐性非常強的工作,書本中的理論知識很有限,在實戰中進行學習和了解尤為必要。所以作為博物館,必須給予足夠的時間和鍛鍊機會,讓那些有志於為博物館事業奉獻的人成長起來。再進一步講,博物館的發展既需要專才也需要通才。專才是精通一項技術或學術領域,而通才則要求具有多個工作技能和知識背景。歐美國家博物館的人員專業性很強,部門分工的明確導致他對工作內容要求清晰。而對於展覽總體統籌的策展人可能就需要是一個通才,他也許具有藝術史的知識背景,但同時又了解展品的保管和修復常識,以及布展過程中燈光的要求、形式設計等等審美的把握,這一切都是策展人所必須擁有的素質。專才和通才都不是一天兩天就能培育出來的。

舊有體製造成了博物館辦展制度、運作模式、人員結構等等問題,和國外博物館的發展歷程相比,我們需要發展的時間也許還要更長,盲目地只是增加博物館的數量,而不注重內在軟實力的增強,那無異於揠苗助長,會給以後博物館整體的發展埋下很多隱患,所以請放慢速度,扎紮實實走好每一步。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留言須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