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資訊 > 市場

"贗品"博物館調查:一座村級博物館的爭議背後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3-07-15 16:36:40 | 文章來源: 雅昌藝術網

近日,“網路鬼才”馬伯庸發表了一篇題為《少年Ma的奇幻歷史漂流之旅》的博文,數日微網志轉發近10萬,文中描述的各種“穿越”的奇葩藏品引起人們陣陣驚奇,直稱“毀三觀”。 有網友甚至這樣調侃:博物館內的藏品能讓故宮羞愧得無地自容。堯舜時期的彩瓷、商代的青花、直徑1.7米的釉裏紅元代大盤,哪一件都能顛覆中國瓷器發展史。

匪夷所思的是,這座“疑點”重重的博物館的大門上,赫然挂著河北省省級科普基地、河北省少先隊實踐教育基地、衡水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國家級3A旅遊景區等牌子。更令人費解的是,這座名聲赫赫的“冀寶齋”甚至都沒有在河北省相關文物局正式註冊。隨後,冀州市正式通報,由冀州市文廣新局會同相關部門成立聯合調查組,對媒體關注的問題和質疑展開調查。冀寶齋博物館也因此暫時閉館進行整頓,摘除科普教育基地、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等所有授予的牌子。

但同樣讓人意外的是,冀寶齋博物館近日依舊正常運營,“榮譽招牌”也依舊懸挂。冀寶齋博物館副館長邵寶明向外透露,博物館沒有收到過任何“摘牌”通知。河北省文物局博物館處處長李寶才給出的解釋是:調查冀寶齋博物館如何成立的問題,並不涉及藏品真偽。冀寶齋沒有走博物館的正常申請程式,它現在根本不算博物館。既然不是博物館,就談不上鑒定藏品真假的問題。

同時,冀寶齋博物館副館長邵寶明對外透露,冀寶齋將起訴作家馬伯庸,告其誹謗之罪。同時更讓人費解的是,某收藏類網站還代其冀寶齋發表了一篇“就馬伯庸誹謗冀寶齋博物館事件發表嚴正聲明”的文章,重點提到:一,農民企業家舉一生之力興辦博物館何罪之有;二,河北省文物局局長誹謗誣衊冀寶齋博物館應追究責任並下臺;三,媒體聽風就是雨的虛假新聞報道將成中國新聞史上的又一醜聞;四,絕不允許詆毀王宗泉等一大批中國收藏家為中華民族韆鞦偉業作出的卓越貢獻;五,誹謗事件幕後有元兇。

面對突如其來的強硬聲明,馬伯庸目前對未對此作出正面回應。而冀寶齋這樣一座村級博物館面對前所未有的“質疑”之後,依然正常運營,也並未按冀州市相關部門的決定“摘牌”。面對這樣一座並未在文物局受到正式認可的村級博物館將何去何從,這背後隱含的地方民辦博物館的體制問題又該何看待?

“王司令”和“城中村”

馬伯庸筆下的“奇葩”博物館便是坐落于河北省冀州二鋪村的冀寶齋博物館。二鋪村是一個“城中村”,冀州老城自古有三關四鋪之分,老城的四個鋪相當於其他老縣城的東西南北街,二鋪村位於冀州老城的南街稍偏東,有400多戶人家,1500多口人。

1963年,冀州遭受特大洪水後,在古城池南部逐漸開闢新城區,在1964年後至今,冀州的城區,由古城池和新城區兩部分組成,“城中村”數量逐漸增多,二鋪村是上世紀八十年代率先致富的“城中村”之一。上世紀九十年代,二鋪村因投建衡水湖第一個3A旅遊景區靈秀山莊而廣為人知。

“城中村”相比其他一般的農村不同的是:村裏每人平均佔有土地少,從事第二、第三産業的多,因此比較富裕。相關統計顯示,在河北省的第一批“小康村”中,“城中村”所佔比例達60%以上。

冀州二鋪村早早就創辦了衡水市(原衡水地區)首個民辦旅遊景點、博物館,拍攝了衡水市第一部農民投資的電視劇,而這一切都跟二鋪村當了近50年的村支書王宗泉密不可分,“村裏人都管他叫‘王司令’,他一直牢牢掌握著該村的經濟命脈。”一位二鋪村附近的村民告訴記者。

2009年3月,河北省冀州市第八屆村委會主任換屆選舉。當時,二鋪村的劉世春以超過半數的得票當選為二鋪村第八屆村委會主任,“但結果卻遭到黨支部書記王宗泉的百般阻撓,他不光阻撓鎮政府張貼公佈選舉結果,還不肯交出村委會公章和賬務……”一位當地村民告訴記者,“負責管轄二鋪村的冀州鎮政府讓該村重選村主任,但是按照村民意願選出來的村主任也沒當成,白選了,‘司令’不同意啊,鎮政府白折騰了。”

二鋪村有個村集體企業,叫新春暖氣片廠。于1980年投建的年産50萬片的暖氣片廠,是二鋪村有史以來第一個名副其實的企業。這個暖氣片廠已經正常經營了30餘年,也是由王宗泉全權管理,每年都需要在村民大會上公佈一年經營效益,年盈利額在幾百萬元左右。如今通過不斷擴大與技術改造和産品更新換代,産品已經打入北京市場。“但村民卻從未見過一次分紅款。”村民抱怨道。

冀州原是衡水市下轄的一個縣級市,因該村背靠衡水湖,從1986年開始,村裏投資1200多萬元建成了原衡水地區第一個旅遊景區靈秀山莊,並於1993年的重陽節正式向遊人開放。而與這個待發展的旅遊城市不太相稱的是坐落在衡水湖畔的冀寶齋博物館,到訪的遊客都稱其外表酷似國博的外形。據當地人介紹,其實冀寶齋早在30年前就有之,當時也是由集體出資,建成歸集體所有,而原來的“舊館”在村委會的二樓。而眼前人們所熟知的這座高23米的博物館是2007年開始投資興建的,總耗資5400萬元,也屬村集體所有,于2010年7月落成開館,館長自然還是由王宗泉擔綱主持。“博物館屬於集體所有,盈利也歸村裏。”但王宗泉拒絕透露冀寶齋博物館每年的經營狀況。

規範化評估能否涉險過關?

7月9日,國家文物局發出通知,要求評估各地民辦博物館,7—8月委託中國博物館協會和中國文物報社開展民辦博物館規範化建設評估工作,其中包括藏品真實可靠、有鑒定證明、來源合法等藏品管理指標。

據悉,國家文物局的相關通知要求各地組織轄區內各類民辦博物館依據《民辦博物館規範化建設評估得分表》認真自評,填報“自評分”和編制自評報告,省級文物行政部門審核填寫“省局評分”,並於8月1日前將《民辦博物館規範化建設評估得分表》連同各館自評報告報送中國文物報社。中國博物館協會和中國文物報社將組織專家依據各地報送的民辦博物館評估材料進行復核評分(並視情況組織專家小組進行現場調查)和深入分析,編制民辦博物館規範化建設評估報告並報送國家文物局。

而到目前為止,河北省文物局博物館處稱從未收到過冀寶齋博物館提交的申請設立博物館的資料。在河北省文物局博物館處處長李寶才看來,調查冀寶齋博物館如何成立的問題,並不涉及藏品真偽。“冀寶齋沒有走博物館的正常申請程式,它現在根本不算博物館。既然不是博物館,就談不上鑒定藏品真假的問題。”李寶才如是説。

按文化部2006年11月頒布的《博物館管理辦法》第十一條規定,申請設立博物館,應當由館址所在地市(縣)級文物行政部門初審後,向省級文物行政部門提交下列材料:(一)博物館設立申請書;(二)館舍所有權或使用權證明;(三)資金來源證明或驗資報告;(四)藏品目錄及合法來源説明;(五)陳列展覽大綱;(六)擬任法定代表人的基本情況及身份證明;(七)專業技術和管理人員的證明材料。

而申請設立非國有博物館的,應同時提交博物館章程草案。章程草案應當包括下列主要事項:(一)辦館宗旨及藏品收藏標準;(二)博物館理事會、董事會或其他形式決策機構的産生辦法、人員構成、任期、議事規則等;(三)出資人不要求取得經濟回報的約定;(四)博物館終止時的藏品處置方式;(五)章程修改程式。

如要申請設立博物館,應當具備下列條件:(一)具有固定的館址,設置專用的展廳(室)、庫房和文物保護技術場所,展廳(室)面積與展覽規模相適應,展覽環境適宜對公眾開放;(二)具有必要的辦館資金和保障博物館運作的經費;(三)具有與辦館宗旨相符合、一定數量和成系統的藏品及必要的研究資料;(四)具有與辦館宗旨相符合的專業技術和管理人員;(五)具有符合國家規定的安全和消防設施;(六)能夠獨立承擔民事責任。

截止目前,在冀寶齋博物館的辦公室只有由冀州市民政局2011年8月25日為其頒發的《民辦非企業單位登記證書》,法定代表人是王宗泉,業務主管單位是冀州市文化廣電新聞出版局。冀寶齋並沒有經過正規的手續,正式經由河北省文物局註冊。河北省文物局局長張立方直言不諱:民間博物館應在河北省文物局做展品的登記,説明文物合法來源等。無論爭議繼續與否,冀寶齋將面臨的是一次遲來的“規範化評估”,能否“涉險”過關,看來已經不是討價還價層面的問題了。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留言須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