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資訊 > 繪畫

中國當代藝術發展研討會在北京舉行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3-06-08 13:24:42 | 文章來源: 中國文化報

呂品田:加強中國當代藝術的主幹理論建設

眼下很有必要展開對當代藝術的研究。在現代化和藝術革命的大潮推進過程中,理論始終滯後,理論建設始終趕不上實踐活動的開展,理論方面的作為更多地滯留于對藝術現象的感性描述。現代藝術的“革命”打破古典或傳統藝術體系之後,描述或記述性工作做得多,但藝術理論的主幹建設卻長期缺失。為此理論實踐一直處於被動的應付狀態,只是不停地、倉促地使用一些概念去命名,至於這些概念背後、深層的指謂以及彼此之間的關係等一系列涉及思想系統化的問題,則未曾有實質性的解決。為此需要凝神靜氣,在主幹理論建設上致力。

建設藝術的主幹理論,要有廣闊的歷史視野。我們應該在歐洲文藝復興之後、工業革命以來的歷史跨度中,從理性主義雄心勃勃地設計世界,到最後帶給現代人的卻是一種挫敗感這樣一個宏大的歷史變革背景和文化心理狀態中,把握藝術的變化。應該在這樣的歷史維度中,由西方文化和非西方文化、外來文化和本土文化碰撞交流的特定關係狀態,去深入地體察解析一系列的藝術變動,並基於藝術和人的價值關係去辨析和判斷當代藝術實踐對人們産生什麼樣的現實社會生活影響。建設藝術的主幹理論,還要有邏輯的維度。我們應該用邏輯的視野、邏輯的方式,去思考種種藝術表像背後的那些更為根本的問題——藝術到底是什麼東西?到底該幹什麼?今天的藝術該有怎樣的價值擔當?若不明確這些根本性的東西,一切的所謂藝術研究就難免雞零狗碎,毫無意義。如今這個世界概念漂浮,我們被這些概念所迷惑所拘囿。試想:我們用“現代藝術”指認變化的“現在”,用“後現代藝術”指認繼續變化的“現在之現在”,而今又用“當代藝術”指認依然變化著的“當下”…… 往下,對於“當下”之後勢必賡續不止的一個又一個難免變化的“當前”,我們又該如何應對?這種窮于應付的命名式藝術研究,透著藝術理論的尷尬,是藝術思想無能的表現。為此我深切地期待,希望在國家當代藝術研究中心這個平臺上能夠産生指向藝術的主幹理論的建設性成果。

尚 輝:媒介的複合性與社會學的介入性

有關當代藝術,普遍被“當代”所迷惑。“當代”究竟何指?當代藝術的“藝術”究竟在哪?我談五點對當代藝術的認識。

一是當代藝術不是時間概念,而是形態概念。當代藝術不僅指當代發生的藝術,而且指具有當代媒介特徵、被高度觀念化了的藝術。這個媒介特徵基本排斥傳統的架上藝術,而是以影像、裝置和身體行為作為其藝術的物質承載體,以觀念化的創作——戲倣、挪用、並置、反諷、隱喻、顛覆作為其藝術語言。

二是當代藝術的新形態並沒有脫離人類已有的藝術方法論。它的審美表現形態可以歸結為具象,而且是原物與身體的呈現。但這些物質形態的呈現,大都脫離了正常表意功能,這些具象因被戲倣、挪用、並置、反諷、隱喻和顛覆,而形成新的表意方式,藝術創作的觀念也便體現在如何利用這些物態形象上。不論現成品藝術,還是行為藝術,不論是影像裝置,還是觀念藝術,藝術家都試圖通過再造的藝術形象來表達他們對於現實社會的介入與評判。當代藝術比人類歷史上出現的任何藝術都更加強調對現實的介入性,從這個角度看,當代藝術屬於批判現實主義,而且是最典型的批判現實主義。

三是本土性符號與全球化策略。當代藝術是在全球化語境中産生的藝術,當代藝術幾乎等於藝術全球化的代名詞。也即:在人類所有藝術門類中,藝術種類的形成都因原發地而被賦予地域或民族的文化特徵,但只有當代藝術的媒介形態是沒有原發地概念的,當代藝術的媒介形態可以看作是一個真正意義上國際化的藝術語言。但是,就藝術家而言,每個藝術家都有自己的母語文化,母語文化也往往成為這些國際藝術語言的本土性符號。當代藝術的策略,就是以本土性作為問題的起點,以全球化作為所有問題的終點。

四是嚴肅話語、戲謔表達、歧義重重。一方面,當代藝術總是以戲謔諷刺的方式介入現實,這和藝術史上曾出現的通過真實揭露而介入現實的嚴肅批判現實主義並不相同;另一方面,當代藝術難以避免用大眾不熟悉的思想表達方式來傳輸沉重的社會問題,這就免不了出現莫明其妙、歧義重重之感。

五是西方藝術史的歷時性演進都在當下中國變成共時性的混融。改革開放後,我們看到的一個重要現象是,中國美術不僅受到了西方現當代藝術的衝擊與影響,而且主動回歸了歐洲古典主義以及此前的藝術,這種全方位觀照歐洲整個藝術歷程的現象在其他國家和民族並不多見。其主要原因是西方藝術的進化邏輯對中國藝術失效。在藝術人類學上,不同區域、不同民族間的文化交流與互融,可能完全打破原發藝術的演進時序。也就是説,在人類藝術史的演進歷程中,局地原發藝術的時序,可能因橫向移植而發生錯位,並因和特定的歷史情境與本土藝術的結合而獲得嶄新的繼發價值。

   上一頁   1   2   3   4   5   下一頁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留言須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