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資訊 > 繪畫

展現當代新思維 @What—中國藝術新一代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3-05-31 14:11:19 | 文章來源: 99藝術網

中國美術館副館長謝小凡在開幕式上講話

5月30日下午3時,由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部、南韓文化藝術委員會、中國駐南韓大使館主辦,中國美術館、南韓藝術委員會美術館、藝美基金會共同承辦的紀念中韓建交二十週年的藝術慶賀項目“@What——中國藝術新一代”在北京ARTMIA草場地空間開幕。展覽選擇了具有代表性的八位青年藝術家的八件(組)作品,其中包括了繪畫、影像、多媒體、裝置等藝術形式。

在開幕式上,中國美術館副館長謝小凡首先發言,他談道:“有人説當今的藝術死了,藝術史也死了,但其實是標準死了。所有看問題的方式都是在經驗和傳統建構的規格之下來考慮審美問題的,這個標準對當下而言,越來越無法同步,因而出現這樣的“死亡”狀況。回答當代藝術的問題,就是把人從已有的經驗和規格當中破除,又在新的存在和新的語境下創造的活動。藝術在當今最為核心的責任是解放思想,開拓未來,它永遠代表著創新,在當今社會,科學是用來解決理性問題,那麼當代藝術則為我們解決超出理性的那一部分感性,這也是當代藝術的神秘和玄妙之處。此次展覽的獨特意義在於越來越關注當下年輕藝術家的思考和他們所面臨的問題,與過去單一為政治而藝術不同,此次展覽呈現出了多姿多彩的藝術狀態,充分表達了每位藝術家追求美的思想。”

此次展覽是一個巡迴展覽,在首爾和北京兩個首都城市先後呈現。與首爾展覽最大的不同在於王衛的裝置藝術《宣傳欄》變成了郭立軍的“鏡面不銹鋼列印系列”。而在南韓頗受兒童喜歡的溫淩的藝術作品也在此次展覽中展出,他談到自己的作品雖然描寫的是日常生活,但是所呈現的景象卻是經過了藝術家獨特眼光的雕琢,儘管每個人的經歷和生活都是個人化和特殊的,但大家在表達的時候會選擇把最刺痛自己的感受忽略或者隱藏,相反,藝術家很珍惜這種感情,並且也善於捕捉生活中的思緒,並將它藝術化的描繪出來。

談及此次展覽的題目,策展人柳淳風説這個展覽是希望能夠在有限的空間裏,呈現當代藝術主題裏關於先鋒的思考:在全球化背景的影響下,中國社會在都市化的進程中,進入了所謂的E時代,電訊等高科技的日益發達逐漸改變了中國人的生活模式、甚至思維方式,特別是對年輕一代藝術家們的創作方法及觀念形成産生了前所未有的影響。“@”作為E時代的一個標誌性符號,成為時下年輕人群生活方式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暗示著一種嶄新的生存狀態。“What”—是青年一代藝術家對於全新創作語境的未知性、陌生感以及多重可能性的表徵,也進一步提示出年輕藝術家對於中國社會在都市化進程中遇到的全新社會現象的哲學思考和藝術表達。“@What——中國藝術新一代”將展示中國青年一代藝術家在處於急速變化的社會中如何運用全新的思維模式和語言方法來創作的最新作品。也正如徐悲鴻所言“道在日新,藝亦須日新,新者生機也;不新則死。”

據悉,本次展覽將持續至8月11日。

 


1   2   下一頁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留言須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