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資訊 > 繪畫

博爾赫斯:做書店做成行為藝術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3-02-28 11:04:08 | 文章來源: 東方早報

用文學的方式做藝術用藝術的方式做文學

依託多樣化的空間,陳侗做了許多跨領域的嘗試,文學與藝術的交叉模式成為他探索的主要方向之一。作為法國“新小説”在中國最積極的譯介者,陳侗舉辦了多次關於羅伯格裏耶與圖森的活動,新小説強調畫面,羅伯格裏耶原本就身兼作家和電影導演,因此把文字視覺化成為活動的重要手段。陳侗協助圖森拍攝影片《逃跑》,還將圖森的書稿拍成攝影作品,按照畫展的方式展出;而機構外墻上的霓虹燈作品也並非時髦,而是出於圖森的字詞與光之間關係的考慮。陳侗出版的書常常以作家手稿作為封面,亦可謂一種嘗試。

作為畫家,陳侗卻拒絕純視覺的展覽而賦予作品更多可讀性。他為鄧猗夫的畫寫了一篇長長的文章叫《鄧猗夫為周正龍辯護》,用一種語言學的方式把觀眾帶入對畫的理解中。展覽展出了兩件作品,一個是鄧猗夫的畫,一個是他的文章,他在鄧猗夫之外又建立了一個作品。

陳侗説,他這種將文學與藝術結合在一起的做法也許只能放在廣州,因為廣州目前還沒什麼當代藝術的市場,而文學與藝術的互文為廣州藝術生態帶來了不同的氣候。在陳侗眼中,段建宇是其中最有代表性的畫家之一。“她從2001年開始在繪畫的基礎上進行文本創作,她的許多畫本身也具有文學性,比如《美與美術館No.2》頗具《去年在馬利昂巴德》的意境。”此外,陳侗將博爾赫斯藝術機構稱為“Cantonbon”,機構實踐的在地性為激活廣東當地文化做出了貢獻。

建立自己的哲學體系

儘管陳侗目前的實踐大多局限在文學與藝術領域,但在他所構建的三角體系中,哲學才是真正的中心,文學、藝術與歷史分佔三角。陳侗對早報記者説,“這裡的哲學並非單純學科意義上的,而是更形而上的。我們對哲學很嚮往,但還沒有涉及。我們早就出版了法國哲學家德勒茲的《什麼是哲學》,卻並未能進行闡釋,當我們能這麼做的時候,我們對現代性的理解或許會更深刻。”

在建立自己的哲學體系的路上,博爾赫斯的“一個人留下的是他的形象”、羅伯格裏耶的“真正的文學只為少數人開放”和午夜出版社的“不服從”成為陳侗他們的精神參照,“後者,在上世紀40年代抵抗運動中發揮的作用,以及在整個現代文學運動中扮演的孤獨者角色,對我們的影響是深遠的,它匯總了我們對當代的所有認識,從哲學觀念直到文學技巧。”陳侗所提及的午夜出版社被視為法國“新小説”的根據地,鋒芒清晰,擁有貝克特、杜拉斯等作家,而陳侗的目標也是建立一個類似的擁有獨到眼光、由生産到發行獨立的良性網路。

陳侗信奉舒馬赫《小的是美好的》一書中的“佛教經濟學”:勞動的三重功能是:一、使人獲得利用和發展才能的機會,二、使人通過與其他人共同參加一項任務克服自私自利,三、生産恰當生存所必需的商品與勞務。在他看來,這便是他的文人實踐理念。

   上一頁   1   2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留言須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