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資訊 > 教育

周斌:與川美行為藝術教學的批評者商榷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3-01-15 14:26:06 | 文章來源: 99藝術網

行為藝術

圖片資料

今年上半年開始在四川美術學院執教行為課,各方面抱觀望態度,低調行事,封鎖消息。下半年一開課,媒體便聞風而動,於是各種意見便紛遝而來,支援者不少,反對聲也多。支援者認為行為藝術教學可以大大拓寬學生的藝術視野,獲得更為自由開放的創作心態,掌握更豐富的創作手段等等;反對者認為行為藝術追求自由獨立的本質會因進入學院而被改變,實驗的精神會被規訓化、體制化。特別是針對我提出的在現階段的練習實踐中暫時回避“裸體”和“敏感政治”,更招來言辭激烈的批評:淪陷、自我審查、規訓、妥協、被招納、被閹割等等,直接被定為犬儒。

看後一嘆,此種教學要求在我提出前便已心知會成為破綻把柄,招來批判。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我的態度是悉數聆聽、靜思熟慮,有則改之、無則加勉。至少有一點兒讓我心中有底,太多的優秀藝術家並未因出身學院而被隱沒其藝術革新之銳氣,獨立思考之精神。本是不想回應,但出於對批評者更是對跟帖評論者的尊重,也是開始覺得這樣的討論在特定的時期也有其特殊的意義,於是在此闡明下我的想法,大家各抒己見,共同探討。

一直以來,在不涉及底線的前提下,“求同存異”是我待人處事的原則。

我與四川美院體制“同”在哪呢?

四川美院新媒體藝術系首開先河,將行為藝術列入正式教學課程,就行為藝術在中國民間與體制內的現實境遇來説,這需要足夠大的擔當勇氣和踐行魄力。而早在80年代的西方,行為藝術便進入了藝術大學教學,積累了豐富的教學經驗。行為藝術近百年的發展過程中,有太多的經驗值得我們去鉤沉,對它的學習,會讓我們擁有更為自由的藝術手段去表達我們的所思所想,關於內心、精神、智慧、關於現實的追問與呈現,其發展至今,在概念與形式上也有足夠的空間讓我們去釋放自己的想像力,基於此,大家對行為藝術進大學多持贊同意見,這也是我與川美體制的“同”。

我與四川美院體制“異”在哪?

先説“裸體”,行為藝術的主要媒介材料是人的身體,那就不可避免的會在創作中使用到裸體,我自己的創作中也多次使用到裸體,我的觀點是:在行為藝術的創作中,甚或教學中,裸體的使用不是應不應該的問題,而是需不需要、出不出彩的問題。

再説“敏感政治”,當代藝術的價值在很大層面上體現在對現實問題的追問和對人的生存境遇的關懷上,同樣,我在行為創作中也多次涉及敏感的政治話題。我的觀點是:對敏感政治問題的涉及也不是應不應該的問題,而是用藝術的手段對其轉化呈現的精不精彩、到不到位的問題。無論“裸體”還是“敏感政治”都不應在創作中刻意回避,這是我和川美體制的“異”。

可否與川美體制“存異”合作?

川美開行為課,對中國的行為藝術發展來講是節點性的好事,我想的最多的是如何制定教學計劃、編寫教學大綱,並謹記“誤人大惡”。我也首先想到有兩點是必然要與學院體制撞車的: “敏感政治”和“裸體”。我的看法是:相對於為堅持“裸體”和“敏感政治”而讓行為藝術教學夭折,讓學生獲得學習行為藝術的機會更重要。

在人類社會的發展史中,裸體始終是一個敏感話題,不只是在藝術領域。而就藝術教學領域來説,在西方,也常會出於對宗教、風俗的尊重或法律、校規的限制,採用回避的方式面對。回避“敏感政治”不用説太多了,這讓我們更深切的體味到中國政治現實的局限、真實與殘酷。

在開課時,我告訴學生,基於學院體制的局限和你們還處於學生階段,我們的行為課程需要暫時回避“裸體”和“敏感政治”,我不希望因為這兩個問題讓行為藝術的教學夭折,因為我們有更多的關於行為藝術的知識需要交流學習。這就是我們生活的一部分,我們每個人都在這樣的現實中調整著自己的姿態,為了抵達更遠的目標。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留言須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