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資訊 > 繪畫

蔡國強巴西首次個展《農民達芬奇》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3-02-21 14:19:37 | 文章來源: 99藝術網

《狂歡節綵排》火藥草圖局部,巴西銀行文化中心,巴西利亞,2013,蔡文悠攝,蔡工作室提供

《狂歡節綵排》火藥草圖局部,巴西銀行文化中心,巴西利亞,2013,蔡文悠攝,蔡工作室提供

曾于2010年上海世博會期間,引起廣大反響與社會議題的藝術家《蔡國強:農民達.芬奇》大型個展,在3年後登錄南美巴西,並從2013年2月-9月先後將在巴西利亞、聖保羅以及裏約熱內盧三個巴西重要城市展出。此次展覽,是蔡國強首次為巴西帶來了的其大型個展,也是中國的農民創造首次進入南美世界。

《蔡國強:農民達芬奇》在2010年上海世博會語境下,作為上海外灘美術館的開館展,曾産生了重要社會反響,亦成為上海世博會期間有關“城市主題”的一個特殊藝術事件。巴西展的策展人馬賽羅.旦塔是巴西當代藝術中最活躍及受尊敬的一員,參與了巴西眾多重要藝術事件、大型活動策劃與製作,其中就包括2010年的上海世博會巴西館總策劃。旦塔認為2010上海世博會期間,最令他震撼的展館和藝術活動就是《農民達芬奇》。他認為巴西展覽的理念,不僅是上海展的延續,更是將中國農民藝術家樸實的創造力以及紮根土地的深情,與巴西文化息息相連。對於世界製造業大國之一的巴西,在全球化道路上正處在與中國相互重疊的歷史時期。這就是《農民達芬奇》來到巴西的意義。這些農民的大膽創意所創造的藝術裝置,體現出藝術家對童年頑皮的回歸,也是在對新時代持續認知的同時産生的一種政治反思。

巴西站的《農民達芬奇》,以探索人類創造力的原點為主軸,集結遍佈中國各地的個體農民追尋夢想、對發明創造充滿熱情和勇氣的故事,展現這些看似業餘、粗糙、甚至無視相關法規、異想天開的手工製成品其背後的詩意美學和社會人文意涵。

蔡國強通過大量農民創造物及他們的現場製作或演示活動, 重新構造了公眾參與的互動性裝置藝術。討論中國農民對城市及現代化的貢獻及其社會轉型;並通過展示獨立在集體意志和行為外的中國個體農民自由的創造力,看到一個民族追求公平民主社會的希望。

蔡國強説:“我是用當代藝術語言講故事的人,農民和他們的創造物是故事裏的主人公和主體。”巴西的展覽可謂一個藝術的軍火庫,以在2010年在上海展出的作品為主體,根據巴西的文化背景及三個城市場地的不同,重新構造出豐富多彩、遊戲般的裝置空間,有航行在空中的航空母艦;好似在水下運轉的飛機、飛碟;凝結在冰窟裏的潛艇艦隊,除此之外,還有一大堆能拉車、能放火、能畫畫的機器人戰士。

蔡國強邀請了農民發明家之一吳裕祿及家人來到巴西,他們把巴西的展廳改造成了通州的工房。巴西的孩子也製作了成千的手工創造物,在三個城市的巡迴中成為一個流動的不斷繁殖的工作車間。同時,藝術家還以在巴西旅行、考察,經歷狂歡節、拜訪大大小小的焰火工廠與手工作坊、採用巴西當地的玩具煙花以及火藥爆炸了一大批繪畫,蔡繼續他一貫的與當地義工合作、對民眾開放製作全過程,共同享受了近20次大大小小的爆破。這些火藥草圖作品融合了飛機、潛艇、機器人等創造物到巴西狂歡節的遊行隊伍裏,製造了狂野的浪漫風暴。

蔡國強是場景雕塑家,結合巴西特有的隨性、熱情、浪漫精神,溶解奇觀、雕塑和裝置之間的界線。通過破壞為新的事情鋪路。他的場景雕塑可以是戰爭遊戲、火藥奇觀;可以把外星人的飛碟帶到地球,但又不知如何降落;可以把童心的機器人攪拌到當代藝術裏、把玩具跟戰爭武器相交集。場景也許不真實,是魔幻的,但他能使難以想像變成可見,並使我們陷入催眠性的沉思,願意擁抱藝術。他的藝術還給予我們內在的場景一個事件,喚起久違未卻的渴望。

蔡國強的藝術就像一道橋梁,站在橋上,我們掙扎于想像和真實之間的失衡。他的場景雕塑越來越具合作性,不論是跟農民創作者的合作還是和世界各地義工的互動,都使得他的作品成為具有多種文化的合成品,他這種絕對獨特的藝術實踐,使他在今天當代藝術世界裏開拓了一個自己的類別。

1   2   3   下一頁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留言須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