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資訊 > 繪畫

上海出土2000件精品文物 珍貴唐代腰鼓首現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3-02-18 11:46:17 | 文章來源: 東方早報

 
上海博物館考古部主任宋健介紹此次考古發現

2013年剛剛開年,上海考古就取得了重大突破。上海博物館和青浦博物館等考古工作人員在青浦區青龍鎮遺址進行的考古發掘中取得了顯著成果:發現唐宋房屋基址、水井、灰坑、鑄造作坊、磚砌爐灶等建築遺跡,出土銅、鐵、木、陶瓷器等近2000件,發掘取得了階段性顯著成果。

青龍鎮是上海地區第一個名鎮,位於青浦區白鶴鎮,建於唐天寶五年(746年)。相傳三國時期,東吳的孫權曾經在這裡造青龍戰艦,之後大破曹軍于赤壁。到唐代,青龍鎮成為海防要地。由於它位於吳淞江下游的滬瀆口,地理位置優越,航運條件發達,因此成為上海地區最早的對外貿易重鎮,在宋代以三亭、七塔、十三寺、二十二橋、三十六坊獲得“小杭州”的美譽。

雖然本次發掘面積不大,但卻出土了大量唐宋元時期的瓷器、銀、銅、鐵、木器等文物,初步統計近2000件,其中不乏精品。以瓷器數量最大,佔90%以上。瓷器以越窯、長沙窯、龍泉窯、景德鎮窯、建窯等南方窯口為主,另有少量北方窯口的瓷器。大量來自越窯、長沙窯的碗、缽、罐、壺等日常生活用瓷的集中發現,既是唐代青龍鎮繁盛的真實寫照,也再次證明了青龍鎮作為上海最早的對外貿易港口的興盛。

本次發掘還出土了2件唐代的瓷腰鼓,其中一件可以修復。鼓身兩端粗圓,中間腰細,內空。外壁凸起弦紋七道。表面施褐黃釉,內壁施褐色釉。目前全國考古出土的較完整的唐代腰鼓僅有數件,而青龍鎮一次就出土有兩件,具有重要意義。

在此次的考古發掘中,有一口水井工藝考究,堪稱藝術品。該井為圓形,口徑0.7米,井深4.38米,上下筆直。井底鋪有竹片,已腐爛。井壁用小青磚鬥磚豎砌,磨磚對縫,對接處用榫卯套合。中間有3層為順磚平砌,以加強對井壁上部的支撐。該井為上海目前已考古發現的數百口井中深度最深、做工最精緻的一口。更讓人驚喜的是,井內出土了唐鸚鵡銜綬帶銅鏡、鐵釜、鐵提梁鼎、鐵鉤、銀髮簪、青釉瓷罐、木雕殘片等多件器物。聯繫同時發現的大量容器陶范殘塊,推斷鐵釜、鐵提梁鼎很可能即由此作坊生産。此外,從井中發現的3面銅鏡大小、紋飾基本相同,加之井的深度和精湛的工藝,專家推測出土的銅鏡或許也出自該作坊的鑄造,這一點尚有待日後進一步考古發掘的證實。

青龍鎮遺址二次發掘的成果對於挖掘上海歷史與文化的淵源、探尋城市的文化源頭具有重要意義,考古工作者將以此為基礎,在未來對此處遺址開展更深入的發掘和研究。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留言須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