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小東在和田
8月26日下午,著名藝術家劉小東的新作展覽《劉小東在和田》作為本次中國·新疆藝術雙年展的平行展在新疆藝術中心開幕了。在此之前,他於今年6月22日起和他的創作團隊一起走進了和田地區,開始了為期一個多月記錄採玉人生活的體驗。這一次,劉小東再次延續了他逐步建立的現場繪畫的方式,在採玉人的工地旁搭起了帳篷,建立了臨時工作室,使用素描、日記、油畫和攝影等手法展開了創作。而創作出的作品就在本次展覽中首次亮相了。
談到這次的創作經歷,劉小東説,能夠在現場作畫,對一個畫家來説是奢侈的。在和田玉龍喀什河的河套他開始畫第一幅畫,但是這“奢侈”背後究竟是怎樣的體驗?劉小東在7月12日的日記中寫道:一夜狂風退去,“ 漫天黃土,傍晚我們急著趕去閘口畫現場。揚波攝影組拍了一天的摔跤比賽,還沒吃飯;司機阿布也累得東倒西歪,路上買了幾個烤包子就又馬不停蹄地趕到了現場。那頂帳篷——我的畫棚,依然站在那片廢墟般的河套中!打開帳篷,全是黃沙,畫面撲滿了黃土,我該如何是好。幸運的是這裡乾燥的空氣使油彩幹得很快,上面的黃土還是能夠打掉一些的。刮掉調色板上的一層黃土,我開始畫肉孜買買提……我們加固了畫棚,即使如此我已暗下決心離開這漫天黃沙的地方,這裡實在無法再畫下去了。”
在狂風大作的夜裏,他擔心畫棚抵擋不住,畫作會被撕成碎片,於是開始在遵循自然展出已碎的畫片和重畫之間糾結,反覆考量是在狂風的戈壁上繼續畫,還是撤回烏魯木齊在室內作畫。值得慶倖的是他的畫並未被破壞,也使我們有幸能看到這些作品的完整狀態。
一談到與新疆有關的藝術作品,很多不了解的人難免有一種獵奇的心理。對於自己的創作,劉小東坦言“我沒有獵奇,我去哪都是一種日常的態度,和他們吃住在一起,雖然時間短,但是希望變成當地的一員,但也希望和當地有一點距離。我覺得獵奇沒什麼意思,天空下都有樹,樹旁都有房屋,沒什麼可獵奇的。而表達很重要,日常生活很重要,把日常生活表達出來,同時把你的態度呈獻給大家。”此次他的畫作透露出一種再平淡自然不過的態度,幾乎能消解觀眾想要獵奇的心理。至於為什麼會選擇採玉人作為表現對象,他回答的很簡單自然:“我喜歡人們勞動的樣子。”
著名作家阿城曾在當天的研討會上説:劉小東作畫有一個特點,“ 他每到一個地方就能很快抓住那個地方的質感,這就是一種藝術家身上的動物性——直覺。”再看他此次的畫作,你仿佛能看清他畫中採玉人的睫毛和腳趾甲,甚至能隱約感受到畫中人在想什麼,但是走近了細看卻只是油畫濃厚的筆觸。對一個關注當下,用繪畫形式與世界對話的藝術家而言,畫筆就是他的語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