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資訊 > 繪畫

“2012·四季水墨”展北京畫院美術館開幕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2-10-10 16:44:12 | 文章來源: 藝術中國

 

展覽開幕現場

2012年10月10日,由北京畫院美術館和北京世紀之光藝術中心聯合舉辦的“2012•四季水墨----當代優秀藝術家中國畫提名展”在北京畫院美術館開幕。中國美術家協會理事、北京畫院副院長袁武,清華美術學院教授、中國國家畫院公共藝術院院長袁運甫,清華美術學院教授、中國國家畫院公共藝術院執行院長杜大愷,中國美術館副館長、著名理論家梁江,深圳市光耀地産集團總裁、展覽總策劃郭耀名,中國美協北京國際雙年展辦公室主任楊家永,中國文化傳媒集團中國文化報黨委副書記楊守民,北京世紀之光藝術中心總經理邱瑞舉等出席了開幕式并剪彩。

清華美術學院教授袁運甫與參展藝術家丘挺

據了解,“四季水墨”展至今已經成功舉辦五屆,讓當代的優秀畫家在同等的平臺自由展示自己的新探索,直觀地表達與觀眾溝通互動的訴求是展覽一以貫之的策劃理念。

清華美術學院教授杜大愷觀看藝術家作品

“四季”可謂寓意深遠,可指時序,亦可指觀念、風格、樣式等主動的、被動的亦或不期而至的衍變與更疊,這些無論對於現在,亦或對於未來;無論對於藝術家,亦或對於觀眾;都充滿著張力和誘惑,都富有馳騁想像力的空間。水墨是屬於中國的,天然地帶著悠遠深厚的文化記憶。《全唐詩》裏收入歐陽烱《貫休應夢羅漢畫歌》,其中有語曰:“天教水墨畫羅漢,魁岸古容生筆頭”。水墨暈章,淋漓酣暢,可以畫凝重簡括的人物,可以畫情趣盎然的花鳥,也不妨放筆揮寫吞吐八荒的山水,有如吳道子畫千里嘉陵山水一日而就。水墨的隨機性極大,難就難在能收放自如,能形神相得,能自創新猷。水墨可以超越單純的技法形式,可以呈現內在的意味。由之,它便凸顯了獨立的審美價值。古代畫論闡釋寫意,要義在於“筆愈簡而氣愈壯,景愈少而意愈長”。這引申到水墨,也是完全適用的。水墨之奇妙,難以盡述。

展覽現場

2012年的第五屆“四季水墨”展事,從全國邀請了12位備受當今畫壇關注,成績斐然的水墨畫家聯袂獻藝。提名的藝術家依次是杜大愷、劉牧、張培成、老圃、張志民、劉進安、周京新、胡應康、徐華翔、方向、雷子人、丘挺。作品包括人物、山水、花鳥諸門類,涵蓋了都市、鄉土、當代生活各方面,共80余幅,既關注題材和內涵的豐富性,更突出作者和筆墨的個性。正如策展人尚輝所説,他們的筆墨都有些特立獨行的意味:一方面有紮實的傳統功底,對傳統筆墨有著很高的悟性;另一方面又不拘泥于傳統筆皴墨法,而是傾向於現代視覺方式,對傳統筆墨符號進行解構、重組、再造,從而凸顯筆墨意蘊之中的圖式個性。但與新時期那些製作性的中國畫、探索實驗性的水墨畫相比,含有更多中國文化的格調和質感。這種新的中國水墨畫理念,勢必會構建出新的審美觀念。這些藝術新作,正是以視覺圖像方式呈現的,作者最新的思索和追求。從中,觀眾可感受到水墨的神韻,形式的張力和主體的精神意趣。

展覽現場

據悉,展覽將持續至10月22日。

藝術家部分作品一覽

杜大愷--歐洲街景

老圃--蔬香十二幀卷之二

胡應康--水墨明鑒

1   2   3   4   下一頁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留言須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