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資訊 > 繪畫

少兒TCT視覺體驗與互動主題展廣州開幕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2-09-28 15:36:42 | 文章來源: 雅昌藝術網

人們常説世上最好的藝術家一定是孩子,不用多加思考就能繪製出如大師一般色彩獨特構圖有趣的圖案,想像力的豐盈是他們最好的財富,當人們看到那些平鋪桌面的主題設計草圖時,每個孩子仿佛瞬間都有了讓人驚訝的廣闊思維空間。

此次由廣東省文化廳、廣州美術學院主辦,廣東省教育廳指導,廣東美協少兒藝委會、廣州美術學院美術教育研究所、廣東教育學會民辦教育專業委員會、番禺區民辦教育協會協辦,楊之光美術中心承辦的“創意搖籃———少兒TCT視覺體驗與互動”大型主題展覽不僅僅帶來的是孩子們對事物主題思考延展下平面的呈現,更是將這些充滿孩子們想像力,創造力的平面作品通過影像,3D展示,空間佈局及送入工廠直接生産出立體成品的方式做以展示。這樣的展示方式不僅是對孩子草圖的進一步實踐證明,更是為這群創意的主人們留滯下他們藝術天賦的見證。面臨即將到來的十一長假,您是不是又有了一個新的文化指向選擇呢?

從“中國製造”到“中國創造”

作為楊之光美術中心的創始人,著名畫家楊之光先生。就在開幕當天的現場上強調了此次展覽作品背後的宗旨,既是將“中國製造”改變為“中國創造”。在他看來,每每在國內外的超市拿起的物件背後刻著“MADE IN CHINA”時,他總是希望那個“MADE”用“DESIGN”代替。

因此當楊之光美術中心成立之後,楊老就將這種願景放置在孩子們的身上,孩子作為創意的種子,只有從小加以引導和培養才能真正不再只是成為複製別人創意的工具,從“中國製造”到“中國創作(設計)”才能有真正實現的那一天。

TCT式教育模式,我們看到的更多

“TCT”其實是Training of Creative Thinking的縮寫,意為創意思維訓練。也是此次展覽作品中孩子們主要接受的教學模式訓練。也是楊之光美術中心中教育的獨特研究,是以一個創意無限的視覺盛宴形式向觀眾提出關於少兒素質教育的嚴肅話題。

相比與其他國內機構,這個教學模式應該算比較新潮,新鮮的東西自然能夠吸引一部分人的注意,但同時也會出現人們對它的些許質疑,而展覽的效果很大部分就能夠見證一個藝術教育模式的優劣。

在此次展覽中,展品之多讓筆者有點驚訝,雖然形式感覺還是存在繁雜之意,但是在內容上還是有幾件作品能夠讓人快速留下印象。《無處不在的臉》就是其中一間很有創意的作品,學生通過攝影的方式去發現生活中各種他們認為是臉部的東西,然後拼接在一起擺置在展場的大墻上,先不説這樣的馬賽克視覺效果的強大,單一的看,都能發現許多孩子們的觀察能力和想像力的難以預料,有一副小作品裏居然有一塊橫切面的冬瓜,粗略看去確實像一張微笑著的小臉。

而另一件偏向工業設計的《椅子加燈》通過工廠加工後的實體展現,很容易讓觀眾産生是不是來到了專業工業設計的畢業展區的錯覺,孩子們的想像原來真的可以實現,並且實現後,作為成人世界的我們既是放入功能性和特定審美標準看待,還是難擋童真的美好。因此孩子的藝術才華在這種互動且創意為主的思維訓練下很容易就被刺激出來,從而也讓觀眾可以看到更為豐富的作品展現。

逆向的教育思想,創意也是繪畫的基礎

廣州美術學院副院長趙健在看了孩子們的作品之後,也感嘆如此多的創意肆意迸發。他在評價此次展覽時就説出了如今少兒美術教育需要注意的兩個方面,其一是在美術教育中,也需要老師們的一個逆向思維,就如此次展覽,不同於別處的是,當別人都在設置主題進行主體描摹時,這裡的老師則將孩子們的創意變成了現實存在的主體。一個是從點到點,一個是從點到面,産生的教學效果肯定會存在相應的差距。

其二,對於少兒美術機構在教學起始時就應該確定好創意就是繪畫基礎的一部分,經常出現的先練習素描,色彩作為基礎的積累,而後再開設的創作及思維的開拓課程,很容易在所謂的“打基礎”時就磨滅了這種最為可貴的創作精神,因此,創意不應該與繪畫基礎分開,它本身就是其中核心的部分。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留言須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