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資訊 > 教育

談少兒藝術培養:莫讓錦標黯淡了小荷風采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1-07-28 10:57:24 | 文章來源: 光明日報

在慶祝建黨90週年之際舉辦的“花兒朵朵向太陽·第六屆‘小荷風采’全國少兒舞蹈展演”,日前結束了淮南展區的展演活動後移師北京,7月22日晚在北京展覽館劇場拉開帷幕。中國文聯副主席、中國舞蹈家協會名譽主席白淑湘和中國舞蹈家協會分黨組書記、常務副主席馮雙白談起“小荷風采”的變遷和發展,深有感慨。

馮雙白説,“小荷風采”全國少兒舞蹈展演活動過去是一個比賽的“賽制”,近幾屆成為展演後發生了越來越明顯、越來越令人高興的變化,從過去不斷加重的功利色彩和錦標主義傾向,改為注重學習交流和美育修養的提高。

白淑湘説,“展演”表達了全國少年兒童在黨的陽光照耀下茁壯成長的喜悅心情,同時也表達了中國舞協期望少年兒童通過該活動得到心靈世界和藝術修養提高的期望,不要迷失在過去追功利、重錦標的歧途裏。白淑湘説,一詞之易,卻是理念上的根本改變,今天的成果得益於中國舞協和各地少兒舞蹈工作者這幾年的不懈努力和辛勤耕耘。

翻看第六屆“小荷風采”全國少兒舞蹈展演節目冊上的中國舞蹈家協會主席趙汝蘅的題詞:快樂童年,為愛成長!看著北展劇場裏充滿童真、童趣的少兒舞蹈,很難想像幾年前的景象——即使得了亞軍的團隊都難得高興起來,第三名的孩子們更是不免失意落淚。不知從何時起,各參賽團隊越來越重視當時還稱之為“比賽”的全國最高的少兒舞蹈交流活動,仿佛參加這個活動的目的只有一個,就是奪冠。

這個走入歧途的活動很快引起了舞協的重視。於是,從理念到名稱,“小荷風采”很快有了可喜的變化——從“比賽”到“展演”,一個詞的改變,堵住了歧途,消除了怪圈,“小荷風采”真正展現出各地少年兒童舞蹈創作表演的思想和藝術風采。

隨著名稱改變的,是“賽制”的改變、做法的改變。過去,“小荷風采”設有金、銀、銅獎,改成展演後,代之以“小荷之星”、“小荷新秀”等更具引導意味的獎項——更成熟、閃光一些的節目和表演,給孩子一個“小荷之星”的褒獎;稍稚嫩、略顯不足的,便以“小荷新秀”名之,參加展演的孩子們雖有不同結果,卻同樣都是高興而來、滿意而去。孩子們收穫的,不僅是這個好聽的稱謂,更是對未來成長的信心。

馮雙白説,展演活動設了“小荷之星”、“小荷新秀”兩類“獎項”,其含義在於對不同程度的努力和不同特色的優秀給予鼓勵。但更重要的是對於孩子們健康成長的深遠意義,在孩子的世界裏,舞蹈只是藝術教育的一個方式,是一種成長和生命體驗。在這個過程中,應該讓他們有更豐富的藝術和生命體驗,待他們長大一些、有自我判斷和選擇能力的時候再選定自己未來的道路。

馮雙白説,之前,有的訓練少兒舞蹈、帶隊參賽的老師,不僅將超越孩子們心理特點和身體能力的高難度成人技巧強加到孩子們身上,而且還將成人的功利和對實惠的追求帶進了孩子的世界裏,“比賽”奪得的冠軍成了自己評職稱、加工資、提待遇等的籌碼,“比賽”一旦“失利”,失意的老師往往怪罪參賽的孩子,最終傷害了孩子。

如今,編排舞蹈和訓練孩子們的老師,因為“小荷風采”的正確導向,不再一味追求高難度技巧,而是盡力在舞蹈中體現生動可愛的童真童趣,參加展演的孩子們比過去熱情更高、幹勁更足。

現在,“小荷風采”一屆展演報名的有七八百個節目,覆蓋的地域和舞蹈團隊更多,使“小荷風采”成為更具廣泛性、權威性、代表性的全國少兒舞蹈展示交流活動。

與此同時,《我可喜歡你》、《女孩與仙鶴》等一大批優秀的少兒舞蹈節目不斷涌現。《女孩與仙鶴》將為保護仙鶴犧牲的姑娘的感人事跡以少兒舞蹈的藝術形式呈現在舞臺上。該舞蹈還登上了今年中央電視臺春節晚會的舞臺,讓更多的觀眾為之感動、為之鼓掌。曾經黯淡一時的“小荷風采”如今更是光彩照人!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留言須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