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資訊 > 繪畫

蔡國強“火藥已成符號 要面對也要放下”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2-05-09 10:03:14 | 文章來源: 南方都市報


蔡國強

説到蔡國強,最為人熟悉的莫過於他為2008北京奧運設計的“大腳印”,近日他又有新動作。用《春》與西湖寫意對話。

記者:這次展覽的緣由是什麼?《西湖》這個作品的想法怎樣産生?

蔡國強:因為展覽的時間剛好在春天,就選了“春”這個主題。西湖的妙,就妙在它的寫意。它雖然是一個寫實的西湖,但是從古至今,被逐漸經營成一個詩意的、寫意的西湖。所以,我要在杭州絲綢爆破,展現西湖的詩意。

記者:為什麼選擇到杭州來做展覽呢?

蔡國強:浙江美術館邀請我過來的。我來了四次杭州,在看完美術館的場地後,我覺得應該要好好利用這個機會與杭州進行一場精神對話。

記者:絲綢很容易燃燒或捲起來,怎樣克服?

蔡國強:為了不讓絲綢燒起來,我們會對火藥的量和火藥的強度都有控制。其實我自己很沒底,因為絲綢是太脆弱的東西。直到去年9月我先以浙江小百花的小演員們為素材,實驗性質地用絲綢炸了一幅《絲綢小百花》,心裏才有了底:我可以在絲綢上作火藥畫。不過像這回這樣大規模地用絲綢,還是第一次。

不久前我剛為洛杉磯當代美術館做一場爆破,四萬支小火箭同時爆破,最後在美術館的外墻上留下一個麥田怪圈。那個作品的表現陽剛,因為洛杉磯的文化是這樣,充滿著科技感。

但我希望跟西湖的寫意對話。我還會在絲綢畫表面再挂一層薄薄的紗,讓她更朦朧一些。去掉火藥燒的那些痕跡,表現得更柔和。

“蔡工作室”只依靠創作生存

記者:你每次辦的展覽從場地佈置、材料、嘉賓邀請等來看,耗資不少,你是如何憑著“火藥”生存並養活整個“蔡工作室”?

蔡國強:我每年的收入都不一樣,不是固定工資。我們工作室只依靠創作,不做其他商業活動,包括廣告代理。創作出好的作品會被收藏,有人收藏,工作室就會有錢,那麼工作室就會有生存能力了。比如不久前在多哈舉辦的展覽,基本上整個展廳的新作都被買下來了。

比如這個展覽,浙江美術館作為主辦方,有基本的預算;由於資金有限,我們也找贊助,我們泉州的企業家都有參與贊助。

記者:為奧運會創作“大腳印”,讓你一炮而紅,與官方合作,有壓力嗎?會不會限制藝術家的思維?

蔡國強:在奧運會上那二十九個腳印是與第二十九屆奧運會相照應的,所以國家也是支援的,基本沒有什麼壓力。這是我眾多藝術作品中的一個,當然這件作品起的作用與其他作品不同。一方面,它讓大眾有了更深入了解的機會;另一發面,它能恰到好處地把藝術家個人創意放到國家儀式上,同時這個國家儀式也能容納藝術家的個人想法,讓藝術家充分發揮自己的創意。我想這以後也會對其他奧運會有影響。

創作上也會有搖擺不定的時候

記者:你在創作過程中有遇上瓶頸嗎?

蔡國強:會,也會有搖擺不定的時候。例如我九月份就要到丹麥辦展覽了,但是到現在還沒定好方案。因為我很想做有關海盜的主題,我對此也做了很多的研究;但另一方面,根據丹麥甚至北歐的文化,我也想做有關色情的主題。但最後,我最喜歡看到什麼就會做什麼。我這個人做事情就想回歸到動物的方式,也就是完全靠感受。當然當中會用理性去調查研究,但到最後的創作還是要回歸到感性。

其實我的腦子平時都不在想藝術,而是在想政治問題、社會問題、中國在高速發展中所碰到的瓶頸等問題。

記者:用火藥作筆墨這種方式會繼續做下去嗎,會不會擔心會變成一個符號?

蔡國強:這些已經變成符號了,所以我既要面對它也要放下它。其實我們可以把火藥當作顏料,就正如一些畫家,一輩子都在畫油畫、畫水墨。關鍵在於不同的時期要有不同的意義。我在洛杉磯也做了很多很好玩的創作,比如用火藥炸出我奶奶的照片,甚至還炸出報紙。我不給自己界定一定要改變,自然而然的畫展最好。

記者:部分人不太了解火藥藝術,甚至有人質疑,你有想過去引導他們嗎?

蔡國強:我當然是因為喜歡才會去做的。關於價值問題還是需要留給歷史去判斷。我希望觀眾能在觀賞的過程中,感受到能量,感受到物質的轉化,感受到矛盾,知道火藥並不只是破壞,還會創造出很多東西。

記者:你之前説要蓋泉州當代藝術館,現在情況如何?

蔡國強:最新進展就是想把這種模式定位定得更高一點。但是要養活這些想法,又要有新的資金與地方。現在包括選址等很多東西都沒確定。很多人認為這不就是創造一個展覽館嘛,其實不是。我希望創造一個精神高度,讓這個亮點有足夠的亮去照耀過去,創造未來。

聲音

浙江美術館館長馬鋒輝:不敢想像但終實現

蔡國強的創作屬於當代藝術,但他根植于傳統藝術,比如説他的材料絲綢、紙、火藥都是中國的傳統發明。他每次展覽的創意都會與當地的重要地標和人文精神結合起來。他這次到杭州考察人文景觀,去了靈隱寺、永福寺等,我也陪同了。此展作品,是他根據展館特徵量身定做的。他提出在西湖上做一個平臺進行展覽,因為我對西湖非常敬畏,難度太大了,甚至不敢想像,但最終實現了。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留言須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