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資訊 > 繪畫

民國女藝術家方君璧的繪畫之路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2-01-16 16:59:30 | 文章來源: 藝術中國

文/尹麗

二十世紀初的中國經歷著翻天覆地的變化,受五四新思潮的影響以及強烈的反封建意識的萌發,中國出現了一批具有強烈現代意識的愛國青年。在這個特殊的年代,西潮激蕩下的中國新藝術從萌芽狀態開始壯大。與此同時,女性的解放思想也推動了繪畫藝術的發展,一部分具有新思想的女性開始走出封閉的閨閣,投身到新文化的社會運動中,參與革命。而有很少的一部分女性走出國門,留學海外,學習新的繪畫思潮及西方繪畫技法,回國貢獻祖國的繪畫事業。

 

一.巴黎的繪畫之路

在一群醒目的女性藝術家裏面,方君璧是獨特而重要的一位。被稱之為民國六大“新女性”畫家之一的方君璧(1898-1986)生於清光緒二十四年,福建閩侯人。相比較其他幾位“新女性”,方君壁是幸運的。出生於名門望族,方家啟蒙得早,家長送君璧的六兄聲濤、七兄聲洞、七姐君瑛、四嫂曾醒四人留學日本。在日本,方君瑛和曾醒一起加入同盟會,投身革命。後革命成功,方君瑛、曾醒無意當官,故申請官費前往法國留學,遂帶其十弟仲鳴、十一妹君璧同行。1912年,只有14歲的君壁就來到了到法國。當時,留法前輩蔡元培、李石曾等以巴黎以南的蒙塔日城(Montargis)為中心居住,仲鳴和君璧寄讀當地中學,週末回家,即在蔡元培和汪精衛教導下學習中文,除熟讀古文之外,還練習書法,作詩詞。

《良友》畫報相關資料

1917年,正值青春的方君璧來到了巴黎,進入了“未裏安畫院”學習西洋畫。因當時歐洲戰爭加劇,僅三個月後,她隨即轉往法國南部波爾多城的省立美術學校繼續學習,並於1920年畢業于波爾多城的省立美術學校。1920年,方君璧考入巴黎國立高等美術專門學校受業于畫家殷伯(M.HUMBERT)先生,與徐悲鴻為同班同學,成為了第一位考入國立巴黎高等美術學校的中國女學生。也就是在這個時候,她的先生曾仲鳴獲里昂大學文學博士。于1922年他們在法國安納湖畔結為夫妻。半世紀以前,在保守的中國,女性慾以繪畫為終生事業實屬極不平常,何況方君璧當時年僅十九,以一年弱的少女奔赴法國學畫實是令人欽佩。

 

1924年,方君壁首次參加法國春季沙龍,成為第一位參加此沙龍的中國女性,其中作品《吹笛女》由巴黎美術雜誌刊為封面。作品在巴黎“沙龍”陳列之後,巴黎婦女畫報就立刻給予介紹,被譽為“東方傑出的女畫家”。方君璧作為第一個女畫家在巴黎最有名的繪畫展覽展出,向法國人展示了東方閨秀的才氣與追求。其中有一段評述:女士的作品中尤使人注意的有《吹笛女子》及《拈花凝思》。後一幅用筆嚴整,著色鮮妍,真像他老師殷伯的傑作。而“吹笛女子”一幅,觀玩許久,便覺女士一方面學習歐洲畫法,一方面保存著她的民族天才,和中國畫中飄逸的神態,瀟灑的筆意。

 

儘管如此,巴黎的浪漫與自由,並沒有阻止方君壁的愛國之心。1925年,離開祖國十三年之久的方君壁,受廣州大學及執信學校的聘請,回國任教一年。其藝術深為嶺南藝術界所推重,國民政府以巨金購得她的作品,挂于中山紀念堂。1926年,方君壁繼續返回巴黎高等美術學校校長勃納爾畫室進修學習。

1   2   下一頁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留言須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