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資訊 > 繪畫

楊飛雲與古典藝術精神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1-09-06 10:23:51 | 文章來源: 雅昌藝術網

毋庸置疑,楊飛雲是中國現代油畫界的一位扛鼎人物,他的繪畫以其純凈的古典主義美質而享譽中國畫壇,在他那承續西方古典藝術傳統的人物畫中,流溢著一個當代中國畫者在20年的創作生涯中,因感領一種偉大的精神而生發出來的榮光之美。這種美純粹、寧靜,吐露著一種生命的真,正像本世紀傑出的神學思想家巴爾塔薩(Balthasar)所説:“真——是在的無蔽。一切在作為在在真中敞明自身,意味著在從無的遮蔽和神性意旨的奧秘中出場,進入此在,並在此在中作為開顯的本質奉獻給認識的目光。”(引自《聖神邏輯學》)

我們生活在世界之中,每時每刻都在感受著各式各樣的情態場景。然而,對於一顆真誠的心靈來説,並非週遭的一切都是美好的,只有令人有所感悟的存在,才閃現出鮮活的美質,這種情態無疑是一種生命的感動。每個人對自己的生命都會有所感動,在我看來,古典主義的美學原則從根本上來説並不在於它特有的一些形式、技藝和方法,而是一種古典主義的藝術精神,這種源於生命感動的內在精神構成了希臘藝術,特別是文藝復興以來西方古典藝術的精髓之所在。

有關生命的感動,這裡存在著一處重大的分野。現代藝術從某種意義上來説也講究藝術創造的生命力,也追求對於自我本體的生命體驗,但是,這種從人到人的現當代藝術並非等同於古典藝術的精神,因為在古典的生命感動中,一個偉大的靈魂注入於人類個體,古典藝術家們所感動的與其説是自己的小生命,不如説是在生命中所涌蕩著的造物主的神奇之工和永恒奧秘。可以説生命本身便是宇宙中最奇妙的結晶,藝術家們便是有感於上帝的創造而通過另外一雙神奇的眼睛,看到了這個世界和人自身的榮光之美,並通過繪畫、音樂、建築等藝術形式將其賦形。這樣,在我們的文化中便出現了真正的藝術傳統,所謂的光、形、結構、色彩、圖式,乃至秩序、平衡、虛實、厚薄等等,這些構成繪畫藝術形態的基本語言,其實最終都源於古典精神中的超驗之維。中國人將其稱之為造化之功,西方人則認信位格化的上帝。所謂的傳統並不單純是自古而今的,更主要的是從上而下的,古典精神是我們的傳統,這種傳統不應因地域和種族的不同而與我們相隔膜,作為一個生命的存在,無論生於何時何處,秉承何種皮膚血液,只要是對生命的奧秘有所感動,就會凝望、觀照、叩問和讚美。

世界本來是虛無的,上帝説“要有光”,就有了光。光是古典藝術最基本的元素,也是生命真理的直接呈亮,説起來,它並非自然時空中的物理之光,也非生物的肉眼所能視見,而是一種純粹的精神之光,它不但在繪畫、雕塑等視覺藝術中,而且在音樂和詩歌中,在一切真正的精神性藝術中瀰漫著、呈亮著。中世紀的偉大作家普洛丁這樣寫道:“你就得對自己有信心,儘管你還住在這裡,實際上你卻已上升了;從此你不需要有人引路了,凝注你的眼神去觀照吧,因為只有這種眼睛,才能觀照那偉大的美……一切人都須先變成神聖的和美的,才能觀照神和美。”(引自《九卷書》)

不知是出於一種偶然的機緣,還是源於對生命真理的感悟,楊飛雲早在80年代初就對那種純正的古典藝術開始有所領受,他與當時的絕大多數青年畫家不同,並沒有盲目地追逐熱鬧紛繁的現代藝術大潮,而是短暫地經歷了一段心靈的現代藝術創作衝動,穿越原蘇聯現實主義繪畫和早期印象派的領地,並在取得了紮實的造型和色彩的基本訓練之後,很快地就對古典主義的繪畫一往情深起來。有人曾説他的藝術風格得益於中國的學院派教育,在我看來,對此應該從表層和深層兩個方面來看待。

正像楊飛雲所説的,他的藝術受惠于中央美院,特別是那些在他成長初期悉心指導他的各位老師,在北京東單那個令人神往的培育中國畫家之搖籃的方寸之地,楊飛雲打下了他的藝術之所以能夠走進古典主義繪畫殿堂的基礎。基本功對於繪畫藝術來説是十分重要的,特別是對於一個祈望將全部的靈魂融入于古典之美的學子來説,具備繪畫的基本素養,掌握藝術的技藝技法,自然是毋庸置疑的。直到今天楊飛雲一直認為,藝術畢竟是藝術,它不是觀念,不是言談,不是行為,而是一種必須通過特殊的工具而能企及的特殊的審美觀照形態,畫是畫出來的,需要持久的訓練和專門的技巧,如同戴著鐐銬跳舞,不經過嚴格的專業訓練,不掌握專門的技藝,不具備紮實的語言功底,談不上繪畫藝術。

就像音樂和舞蹈等藝術形態一樣,其評判作品高下優劣的標準,首先須依據本門類一套專門的藝術標準。古典主義之所以構成了西方藝術史中成就最博大、影響最深遠的藝術形態,無疑與它在幾百年間所形成的一整套藝術創作的形式原則有著密切的關係。楊飛雲對於基本功的不懈努力,在持續經年的藝術追求中從未間斷,這些我們可以在他的素描作品中略見一斑。他的素描精當、簡樸而又豐饒,既呈現出對物象關鍵處的把握之準確,又表現出他對豐富性所特有的綜合感知能力,在從容不迫和靈敏善變中不時流露出內在的跳躍和激動,由此構成的視域具有著線條的抽象性的旋律感,並在樸素的和諧中閃現著一種精神性的清亮。

素描是基本功中的基本功。楊飛雲曾説,素描是繪畫的骨架與基礎,它是排除了表像因素,直指事物的本質與繪畫精要的一種方式。在多年的創作實踐中,楊飛雲不斷把素描所蘊涵的屬於他自己的獨特藝術語言進一步延擴和提高,構築起他創立中國現代古典主義繪畫的基本語符,在他的諸多代表作品中,我們均可以看到以他的素描為代表的基本語言要素所起到的支撐性作用。如1991年的《遠思》、1993年創作的《夏》、1994年的《思古》、1995年創作的《大植物》和《孤獨少女》等作品,它們的素描形態本身就表現出楊飛雲繪畫所特有的審美品質,其結構之嚴謹、線條之豐富、內涵之精當都可圈可點,特別是多幅素描稿中所透射出的三位女性神態各異的令人難忘的眼神,構成了油畫作品中的亮點,並由此使整個作品呈現出古典畫風所特有的精神內涵。

1   2   下一頁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留言須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