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飛雲:陳丹青符合中國油畫院學術精神
文章來源: 藝術中國 | 片長: 00:10:21 | 上傳: 2010-11-08

 

採訪題記:11月6日,中國油畫院美術館,“歸國十年”——陳丹青油畫、速寫展覽開幕式前夕,藝術中國對展覽策展人、中國油畫院院長楊飛雲進行了專訪。楊飛雲院長對策劃這個展覽的動力、願望以及中國油畫院的學術精神和學術方向進行了解答。

藝術中國:是什麼動力讓您策劃了這個陳丹青“歸國十年”個展?

楊飛雲:其實做策展人不是我要做的。最早是讓丹青到學校裏來做一個示範,給學生講講課,然後畫畫非常有感覺,畫了油畫院很多學員,最後一直畫下來,這邊也是非常希望他這樣一種學養、閱歷的藝術家對油畫院這裡學術上有很多幫助。畫的當中我就問你能不能做個展覽,因為大家知道的陳丹青都是繪畫之外的,新聞界的、文學界的,好像回國之後還沒有辦過正經的個展,所以這麼提起,丹青就説你做策展人,我其實就這樣客串一下,肯定我不是專業的策展人但頭一次就掉了一條大魚,給丹青做了一個展覽。

實際上就是邀請丹青到這邊搞一個展覽,我覺得對他有益,對我們也有益。因為像陳丹青這樣的學養、閱歷和才能,和他早期在美術界奠定的在美術史上的地位,他現在才50歲,還不到60歲。中國自開放以來的中國人經歷的所有事情他都經歷過了,作為一個藝術家在他回國以後又在全方位的發出他的聲音,觀點和思想。但是大家很少在畫上見到他,其實他也在不斷的畫畫。我作為一個油畫院的主持人,做中國油畫的事情,我覺得油畫界不能少了這樣一個人物。他的才能和閱歷的積累應該在油畫上更有成就,現在他在新聞、文化界屬於熱點人物,在畫上的時間少了。所以我想做這個展覽的目的不是當什麼策展人,我是更希望通過這樣一個展覽表明一種我們油畫界對陳丹青的一個態度,就是希望他還能回到油畫上來發揮。很高興的是,他在這邊畫畫,把很多年前的一種才能調動起來了,這是一件很令大家高興的事。

藝術中國:中國油畫院的學術精神是什麼?

楊飛雲:中國油畫院提出“尋源問道”的學術主張,是追求繪畫的路子和意義回到本源上來。針對繪畫的價值和意義,提出一個“真善美”價值觀,這是符合人類藝術史主流精神的。我覺得陳丹青有幾個方面,第一個是他在油畫上的悟性和他畫《西藏組畫》的時候以及對油畫藝術的領悟和把握作為一個藝術家是很重要的。另外對油畫表現來説是比較純真、直接,畫面裏比較有章法,他的畫你看了以後是比較雅致的,甚至能在比較直接、樸素的事情裏發現繪畫的美感。當然,他還有一種正義感,有一種勇氣,對看不慣的事情會經常發表意見。但我覺得重要的是他對油畫的這份悟性、才能和油畫表現上的品質是符合油畫院的精神的。

藝術中國: 除了陳丹青的這個展覽,油畫院將來還要做朝戈、何多苓等當代油畫大家的展覽,中國油畫院最近的學術方向是什麼?

楊飛雲:油畫院無疑是要搭建一個平臺,讓中國目前最優秀的藝術家或藝術作品能夠在這個平臺上展示、交流、教學。最優秀一定是他的已有成就以及需要挖掘的東西。我們後面辦的兩個展覽,一個是《回向原點》,一個是《回到寫生》,實際上“尋源問道”的深化,因為一個畫家或畫派所有的進步離不開兩點,一個是在自然和生活裏去研究、獲取,一個是在人類積累起來的經典藝術裏面去尋找養分。臨摹與寫生是一個畫家經常要做的功課,但在今天其實有些偏離。丹青其實對這個事是有共鳴的,他提出友情策劃,我覺得這個非常好。我們這次借了民國時期、留法時期、留蘇時期的作品,我們可以看到近百年來,前輩藝術家面對這兩方面的問題怎麼做。看起來是個很樸素的事情,但實際上它是很本質的。其實我們是努力為好的藝術家、好的藝術服務,打造一個學術環境。今天做熱鬧的活動很容易,做一個高水準的學術活動很難。但不管怎麼難,如果做下來對當下有造就,對學藝術的人有好處,我們就很高興。

 

與朋友分享此事: 分享到搜狐微網志  
         
相關視頻
“直面名師”系列 楊飛雲:《前車之鑒》
楊飛雲談懷斯
五年來寫實畫派不斷增長壯大——藝術中國專訪油畫院院長楊飛雲
藝術中國專訪--楊飛雲訪談(上)
藝術中國專訪--楊飛雲訪談(中)
藝術中國專訪--楊飛雲訪談(下)
注: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好友分享 添加收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尚無評論

留言須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