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展覽推介

楊飛雲:爆炸性發展的三十年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0-07-18 13:58:51 | 文章來源: 藝術中國

民生當代藝術30年訪談系列

楊飛雲:爆炸性發展的三十年

楊:《19歲》參加了當時中央美術學院每年有一次的師生會展。最初畫這張畫是為了在中國美術館做展覽——人體藝術大展。這個展覽是把老師們平時研究的成果、畫的畫,自己畫的人體模特,向社會公開展出。是一個學術性的活動。畫《19歲》的時候,中央美院有很多應聘的的模特,在那個時代在模特這個事情是很新的一個事物。來了很多人,在那時是很勇敢的。《19歲》這個模特叫董娜,形象上很時尚的一些女孩,她的形體非常特別,很豐滿,很有生命力的一種感覺。很多老師都過來畫她,因為她特別鮮活,她從來沒有做過模特,頭一次做,但很大方。董娜按照我們習慣的方式擺來擺去,大家都好像覺得不滿意。但是當她站在那裏休息的時候,聽我們聊天,一回頭,天光下的她很自然,我們就覺得這個動作非常能代表她。我記得當時我畫的很順手,也很激動,主要是這個對象非常有那種生命力。畫的時候我把其他東西都省略掉,就是很單純的一個人體站在那裏,只有一根線,一個背景,一個地面。《19歲》展出以後的反響很大,印刷很多。大展還有産生了模特因肖像權而起訴組委會的風波。但在我的作品裏面,人體的作品裏面,人體繪畫作品裏面……這麼好的模特,這麼一個狀態下畫,還是比較少有的。

問:非常難得的。

楊:對,非常難得的。

問:抓住了一瞬間的美。

楊:這次三十年的展覽,可能選出一幅作品,可能也有別的作品,但是別的作品借的時候,沒有能借回來,這一屆的作品還是能夠代表我的水準的。一方面是寫生的,另外那個時候比較追求古典主義繪畫的單純,因為有一種靜穆的、高貴的一種東西在裏面。也比較能夠反映我那個時期概括性的東西。

問:那次作品的創作年代是1980年。

楊:不是80年,實際上是87、88年的一次人體大展,這大概是87年那個時期。

問:八十年代。

楊:八十年代的作品,二十多年。

問:我們這次主題是中國美術的三十年,您對中國當代美術這三十年,您有什麼樣的看法或者是感想?

楊:中國其實油畫一共100年了,一共100年,那麼這三十年可以説是爆炸性的一個發展。為什麼説呢?前面的積累,特別是文革前,解放以後,一直是比較單純的一種方式,開放以後的三十年真的是,我們都想像不出來的一種活躍,一種活力,一種豐富,各種東西在這個時期的並織在一起的發展。我有一個感覺,好像中國在繪畫,在油畫這個領域,它所涉獵的,所有的可能性,包括在規劃上的可能性,探索的可能性,人類任何一個時期都沒有法和這個時期比較。從流派,到風格、到樣式、到人物,繪畫上各種各樣的可能,好像已經到了一個前所未有的程度,並且橫向的展開。從縱向來看,它也是每一種東西都得到了一些發展。早期的作品會比較明顯一些,比如説古典風的類型,還有表現性的,現實主義的東西。到後面連這個東西都不是很主要了,變的很豐富。在今天做這個三十年的回顧,我覺得非常有必要。一個就是能夠梳理出中國在這三十年當裏的一些秩序,或者能找到它發展的脈絡,後面是有好處的。再一個就是在這三十年當中,除了我説的這種展開的可能性以外,還有一個豐富性,在繪畫上的貢獻在哪,意義很大。從今天來的人就可以看出來,民生銀行,民生美術館撼動了中國的美術界,全國各地的藝術家和媒體都過來,好久沒見面的,在這個地方見面,就算還沒看到這個展覽,我也能想像得出展覽的情況。

問:也是一個很好的交流機會。您剛説了,這三十年來,整個流派是一個很豐富地展開來,您自己也是我們中國寫實畫派的領軍人物和代表人物,您可不可以給我們預測一下未來中國寫實畫派發展的方向?

楊:寫實繪畫,其實中國油畫100年來,主要的部分是在寫實這個點上積累的,起碼是在具像這個點上積累的。它拿過來的是西方的教學體系。這個教學體系本身是通過研究真實,研究具體的形狀、色彩,然後去學習繪畫,這樣一個東西,再加上中國文化的特點,就是在我們的傳統文化裏面,寫實的這個部分,然而後來沒有得到很大的發展。是吧。所以在近一百年來,在這一塊我覺得是一個突飛猛進式的發展,在我們的文化裏面。因為過去的中國文化是不強調寫實的,是強調是與不是之間的。但是寫實這個確確實實在人類的繪畫史上,它是一個很有表現力的,這個不用説。是吧,在西方。那麼主要的歷史這一大段是這樣的,那麼教學也是這樣的。所以積累起來的人才多數都是在這個點上做到。我相信後面我們這些搞寫實,以寫實一直畫過來的一批畫家,很大的一批畫家都是屬於在最好的年齡,應該説是在藝術的旺年。所以我相信這批人要走下去的話,他一定會在自己的點上往前走。我對這一天還是覺得很樂觀。因為將來中國又是一個繪畫的大國。那麼中國人它的寫意,抽象的部分其實是他的非常強項。那麼在寫實的部分也會走出它自己非常好的前景。所以年輕人,因為我參與教學,有很多人,他真正地喜歡繪畫的,他在這一點上還是做的不錯。

問:非常希望看到像您所預測的那樣,描述的那樣。

楊:一定是一股力量吧,別的方面也應該同時在做,但是寫實這一塊是很穩的,因為一個是在院校裏面有這樣一個訓練。還有一批藝術家正在成熟期。再一個就是在我們的文化裏面其實是很需要這個點。再一個就是本身是具有活力的,具有表現力的。因為能夠拉近人的情感。同時在表現上能夠很直接的和人交流,這樣的一個東西。

問:最後一個問題,就是我們大家都很關心的,您接下來的創作計劃?

楊:我的創作計劃?我的創作肯定變動不會很大,但是只是不斷地隨著年齡、隨著認識、隨著繪畫的經歷會不斷的提煉,會不斷地在自己的路子上更加有一些,怎麼説呢,純粹化,有一個過去可能相對偏工的一種狀態,走向一個偏寫的狀態,這也是繪畫,一個藝術脈絡上,好多藝術家也都是這樣的過程,慢慢理解了這個東西。隨著你的生理和年齡,還有您的認識,繪畫上久了以後,慢慢開始重視這個。另外一點還是要更多的走向,好像走出自己小範圍,走到特別是中國文化或者是中國這個民族,中原文化那一帶,因為我近幾年畫了很多陜北啊、山西、黃河流域,畫了很多農民。我從小生活,從那個地方走出來,所以現在好像越來越想從那個裏面尋找到一些繪畫的內在的這種情懷也好,或者是具體的感動也好。在繪畫上更多地,會關注一點這個部分的東西。

注: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尚無評論

留言須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