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資訊 > 繪畫

莫曉松:繪畫的心境在於平時的積累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1-05-09 19:05:44 | 文章來源: 雅昌藝術網

莫曉松

1964年生於甘肅隴西,1986年畢業于西北師範大學美術系。2002年畢業于中央美術學院郭怡花鳥畫高研班。現為北京畫院專業國畫家,國家一級美術師,中國美協會員,全國青聯委員。其作品曾獲全國花鳥畫藝術大展金獎,多次參加全國美展,並在法國、日本、中國香港等地舉辦個展和聯展,出版個人專集及合集多部。

展出作品

莫曉松的畫作兼有傳統工筆畫陰柔、清澈的傾向與水墨寫意畫放逸、自由的屬性,從而呈現出一種暗藏的悲愴意境。其工筆花鳥近作帶有“一種清新而澄明的禪意”,在藝術語言與境界格調上,多強調自然物象的孤寂與清伶,力求顯現某種局部放大了的、靜謐莊嚴而帶有某種崇高感的詩情。

此次展覽多為莫曉松近年新作,多以荷花為題材,針對近期的創作,雅昌藝術網對莫曉松進行了採訪:

雅昌藝術網:從小受父親的熏陶,對於你來説,真正意義上的繪畫開始於什麼時間?

莫曉松:我是六十年代生人,那個時代有各種各樣的運動,美術工作者需要創作很多作品,我當時也是經常看各種各樣的藝術,或者説藝術品。

雅昌藝術網:您的第一幅成品做出自於什麼時間?

莫曉松:對我來説,比較重要的作品還是有幾幅的,大學畢業不久,我就畫了一套連環畫,參加了第四屆全國美展,那個時候參加全國大展對我的鼓勵非常大,另外有幾幅作品,雖然是小畫,其實改變了我重要的人生。有一次我畫了四張冊頁,參加甘肅省的一個展覽,結果畫院院長見到,直接問我要不要去畫院工作,我的一個人生機遇就這樣來了,下午就到畫院上班了。另外一件作品《春到紅墻》,全國美展獲得了金獎,對我的作用也很大,當時王明明院長還特意問過類似這樣的畫有幾幅。

雅昌藝術網:走向藝術創作道路之後,您為什麼就把自己的藝術定位在工筆花鳥畫?

莫曉松:從整個甘肅省的美術發展狀況看,山水畫和連環畫的發展都很不錯,都出了很多優秀的畫家,從自身考慮,我覺得自己不及他們,如果我要畫山水,因為視野不夠開闊,前面的高度已經很難超越了,我仔細分析了工筆花鳥畫的發展前景,結果就一路走下來,這麼多年,一直堅持,沒有放棄,雖然有時候也畫潑墨和重彩畫。

雅昌藝術網:在眾多的繪畫題材中,為什麼偏愛荷花?

莫曉松:畫荷花也是很偶然的。我畫東西,一定是要非常能打動我的,我才會選擇畫,之所以不畫鳥的原因,是因為我覺得我不能超越前人,在題材的選擇上,一定要有一個打動人的點,我認為荷花很適合表現,繪畫的表現,盛開的荷花、凋謝的荷花,等等,即可以表現抽象的,也表現唯美的,可以幻化出很多的題材,多變,所以我喜歡荷花。

雅昌藝術網:從此次展覽的作品中,可以看到新的時代性的體現,請您談談繪畫過程中的心境。

莫曉松:心境只是一方面,最近花花的想法不是特別多,一方面認真畫畫,另外一方面,這兩年創作的作品與之前參加全國美展的作品是有區別的,比較隨意。另外就是要講究傳承,中國古代的工筆畫講究線的表現,如果線沒有力度和厚重感,就起不到輪廓的作用,所以古人講究用筆,在古法的層面,古氣是一種精神,這種線起到一種精神層面和高度,你要這樣去理解,你看我的書法和畫結合起來,因為本身我練習抄寫的一種佛經,那種心境應該是一樣的,心平如水,心平如鏡,這種狀態可能會畫出比較好的畫來,其實我説的有一些話,你需要線是很好、很簡單的略加渲染就行,這種東西不僅反映一種心境,也能反映繪畫的一種本來面貌,中國畫不需要特別場面浩大,非常轟轟烈烈的東西,那些東西在中國畫上面好多裝置是做不出來的,就是一比一劃、一點一劃,就像古人講的“一花一世界”,藝術都能反映出一種精神狀態,大千世界生命的一種狀態。所以我們當代繪畫尤其是工筆畫與繪畫的本來面目少一點,工筆畫需要製作,但是不需要過度,什麼事情要做得過度就過了。

工筆畫是很繁雜的過程,但是簡單重復也有一個由繁到簡的過程,真正創作的過程我很少想東西,就是很簡單的把線畫好,把一個東西處理好,然後再去把它表現出來,不會想特別多的問題,而這些就是歷史修養,各方面的因素。生命狀態、精神狀態或者是繪畫狀態,但是這是對自己的一種反應,是平時的積累。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留言須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