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謐清寒之境——李漢平的工筆花鳥畫近作

時間:2010-05-06 19:12:25 | 來源:《當代中國畫》雜誌

為花寫照,為鳥傳神是歷來花鳥畫家們的孜孜追求,在一草一木都關情的畫家眼裏,除了傳達世間萬物的勃然生機,更為重要的是通過自然的風物寄寓情意、營造意境。無論寫意或工筆花鳥,素來都不以再現自然為目的,而著意於人格的寫照和情懷的抒發。其中,傳統的工筆花鳥畫看似真實逼肖,其實追求的恰是形似之後的文化隱喻和審美境界。隨著當下時代語境的變遷,工筆花鳥畫的表現語言與畫境更趨多樣化,畫家們正不斷的賦予工筆花鳥畫以更多的現代特徵,工筆花鳥畫的審美境界也得到了極大地拓展。然而,有的畫家在歷經各種探索與尋求之後,仍將畫意與畫境再次與傳統聯接,精心營造一種寧靜幽遠的沖淡之境。李漢平正是這樣一位畫家,他近期的作品中即蘊涵著一種淡淡的,卻可被感知的傳統文化氣息,既靜且凈,空明淡遠。

李漢平于1996年考入湖北美術學院專功傳統工筆花鳥,幾年的潛心鑽研使他的傳統功底愈發堅實。他屬於精研苦學的類型,做事極為平實,決不討巧,平時,他總是默默勤奮的習書作畫,全無浮躁輕率之氣;無論外界如何喧嘩,依然注重在學養上下功夫,沉潛心境專心繪事,定力十足。在其讀研期間,正值現代工筆花鳥畫界更新創作觀念之時,畫家們紛紛努力探索新的表現語言與形式,自覺追求畫面的新奇效果。置身這樣一股變革創新潮流中的李漢平,自然也將繪畫本體的形式語言創新放在重要位置。他的畢業創作多取材于南國的植物,通過熱帶花木表達自己對於生命榮枯的感受與理解,畫面以繁複的物象、濃重的色彩與強烈的形式構成達到豐富厚重的效果。畢業後他依然勤耕不綴,近年畫風又有了新變,尤其是07年秋他到中央美術學院師做訪問學者後,更使其在繪業上受益良多。

李漢平近年的花鳥畫作品,在筆者看來,是將關注點放到了對傳統意境的追求上,較之於前期繪畫語言來説,他弱化了以往過於追求畫面視覺衝擊力的做法,而將畫面構圖由以往的飽滿調整為疏簡,繪畫主題由充滿生命力的南國樹木一變為秋日荷潭的殘荷靜蓮,畫面氛圍由濃郁熱烈轉為清寒淡雅,所繪之物不再密集繁多,然畫面意味卻反而深長,觀者感受回味的空間卻在無形中被拓寬,被延伸。在其近作中,他將荷花、荷葉和蓮蓬提煉為一種符號化的意象加以表現,如《秋韻》,不單描繪花殘葉垂的衰敗景象,而是提升畫境後那輕籠秋煙的淡淡寒意,是一派不受塵世驚擾的清靜平和。《晨藹》中,乾枯的荷葉低垂依舊,守望一池秋潭的小鳥,既使得畫面動靜相宜,也令荷潭的靜寂到達無聲之境界,《詩意》中“秋景有時飛獨鳥,夕陽無事起寒煙”更是一語點破畫中無邊的寂寥,激發觀者幽遠的情思,畫作中書法與意象的相互映發,相得益彰。畫家如此的苦心造境,無疑令畫面韻味越來越靠近傳統的意境,從而見出畫家已從之前的只注重現代形式美感走向心中性情的流露。他的作品不再單純依託物象的外在美激動人心,而是以意蘊情境觸動觀者的心靈,同時也不再囿于對物象的真實觀照,而將現實中的景致演化為韻味悠長的意境。這恰似剝落了外露的芳華,而漸顯內在的文脈氣韻。從他所作出的這種選擇與整合中,我們既能感受到畫家那份發自內心的古典精神,也能體悟到他對本土藝術傳統的深層思考。

畫家的作品畫面冷然如有清氣逸出縑素,這種氣息從本質上傳導著傳統的審美境界和美學取向。然而,若以此就推斷畫家只是努力在畫意上向傳統和古人靠攏,而完全放棄形式上的創新思考,那顯然是對他的一種誤讀。與當今所有力求創新的畫家一樣,他的作品也包含著許多現代創新的特點。畫家在營造一個靜怡意境的同時,更對表現技法做了許多考慮。從其近期作品中,我們看到,畫家將花鳥畫的工筆與寫意手法進行了融合,一改傳統工筆畫技法中以清晰的線條勾勒,以層層疊加的方式烘染的程式套路,而是將線與面進行融合,使水、墨、色相互滲透。。。手法的豐富使畫面用筆顯得松秀,墨韻也更潤澤,淡雅的賦色則令畫面十分輕柔明麗。雖然採用了新方法,但卻將之導向強化典雅清麗的畫意,使畫境回歸古典的孤清澄靜。畫家從刻意追求視覺效果到孜孜營造靜謐的境界,來自於畫家對傳統有了更多更深的體悟與認同。時下,許多畫家或著意于繪畫表層技巧的探索,全力開發並採用洗、揉、印、噴等新的技術手段,以使畫面具有現代意味,或著力於使繪畫題材走向都市化、以獲得畫面外在的時代感,而李漢平則不趨時流,也清楚畫壇時風的流向,在經歷過悉心觀察和冷靜思考之後,他做出了理性的選擇。他更願意為人們提供一個含蓄、單純、寧靜、空朦的審美境界。個中原因在於:其一,20世紀中國傳統文化遭受了巨大的西化衝擊,傳統藝術在完成現代轉型的過程中其價值遭受深刻的質疑,值得慶倖的是,傳統在當下的許多藝術家那裏依然得以延續、發展與回歸,他們將傳統的高雅格調延展並演化為今日的文化內質。其二,生活在後工業時代的人們,承受著越來越快的生活節奏和巨大壓力,而藝術恰是人們得以放鬆與恢復主體感受的重要途徑,作為藝術家,最有責任為人們創造一個詩意寄居的世界,以使他們獲得精神的自由、審美的愉悅、心靈的凈化。

作為朋友和觀者,看到畫家的藝術日益精進,其花鳥畫面貌充滿探索和變化,在喜悅的同時也期待他會以更多更好的畫作,展現如詩般的靜謐和秀潤。

李昌菊 博士 北京林業大學副教授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
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相關文章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 京公網安備110108006329號 京網文[2011]0252-085號
Copyright © China Internet Information Center. All

資訊|觀點|視頻|沙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