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資訊 > 繪畫

“廣州•現場”行為藝術節完滿落幕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1-03-16 17:05:48 | 文章來源: 《畫廊》

 

“廣州•現場”2010國際行為藝術節,以空前的規模展示了不可再生的、充滿詩意與想像的行為藝術,無論對於廣州還是全亞洲而言,這都是一次具激情與活力的地區性當代藝術活動,更讓廣州在當代藝術的國際視野中佔據一席之地。

本次藝術節的策展人喬納斯•斯坦普(Jonas.Stampe),曾經在法國、瑞典、美國等國家相繼組織過多次國際性的行為藝術節,據他介紹,這次活動所邀請的35位頂尖藝術家分別來自17個不同的國家,有著不同的藝術主張、年齡及文化背景,“先鋒且真實是他們的共同點”,喬納斯説。他們當中既有親歷並見證了西方戰後藝術史發展的先驅,也有堅持探索行為藝術在當代發展的新生一代,從而構成了一個多樣性而且高品質的行為藝術節。

作為融合了觀念與身體表現的藝術形式,行為藝術還以特定的環境為依託,部分參與藝術節的藝術家是到達美術館後,根據廣州的氣候、美術館現場的環境進行創作的,或者把原有的想法落實的,其中包括中國藝術家周斌的《影子》、加拿大藝術家思爾薇的《找朋友》、北愛爾蘭藝術家艾拉斯戴爾的《吃過之後》等作品。

行為藝術強調當下的、現場的、真實的、不拘型式的表演,也由於其對過程的注重,具有現場性、直接性等特點,過往別人對於行為藝術理解的片面性,部分原因是由事後的、斷章取義的照片對作品進行了所謂的記錄和解釋所導致的——它們很難來完整地反映行為作品的具體實際情況。於是在策展過程中,對於怯于在眾人面前演示,而要求播放影像的藝術家,策展人沒有把他們列入到邀請名單之內,這也是命名為“現場”的原因。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留言須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