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資訊 > 聲音

日本行為藝術中的禪意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0-09-13 14:23:38 | 文章來源: 蔡青的部落格

文\蔡青

今年6月在杭州選修洪再新教授的日本藝術8講,收穫和感受頗深,這是課程結束時的一篇必做的作業,我去南京採訪中利用半天的閒暇寫就交了卷。

日本藝術中最能打動我的是他們藝術之中的禪意,在他們的行為藝術中也體現到禪宗方面的意境很多,特別在他們的“舞踏”Gutai中得到更顯明的體現,舞踏動作緩慢,悠然如靜,禪意安詳。

日本這個民族很富有個性和注重獨創,他們的獨特的民族性格使他們的行為更富有情趣,日本民間的許多活動都很注重儀式性,所以反映在行為上會顯得很鄭重莊嚴,或是富有神秘感,也更增添了幾分禪意。這種禪意在他們的電影也能處處感覺得到,日本電影《送殮師》令人感動,我深為日本人細膩的觀察和描寫能力所折服。

回顧當代藝術,無疑杜尚Marcel Duchamp 是當代藝術的源頭,當他將小便池放入展覽館的那一刻時,當代藝術的歷史就從此開始了。當代藝術的歷史不是從畢加索Pablo Picasso那或是馬蒂斯Henri Matisse那算起,而正是從杜尚Marcel Duchamp那開始的。人們説起當代藝術,總會想到一句幽默的話“都是杜尚惹的禍”。DADA對於當代藝術的起因,也是一個不容忽視的事實,當那些藝術家敲敲打打地搗毀著一切時,行為就是一個必然的結果。正如丹特所説:“達達所造成的影響與其説是美的踐踏,還不如説是崇高的否定。”

大英雄波洛克,他開創的行動畫被公認為是對行為藝術最有啟發性的開端。與他同時代的生活在義大利的阿根庭藝術家拉凡蒂Lucio Fontana捶穿了畫布,藝術家就開始不耐煩于平面的繪畫了,拉凡蒂的做法如他所説的是擴大畫面的空間,或稱延伸繪畫的空間性。而在法國的克萊因Yves Klein卻用人體做畫筆,讓女人體拓印在墻上與地上的畫布上,而藝術家不再親身加入製作過程。這些作畫的做法多在觀念上有突飛猛進的開拓,對後來的觀念藝術與行為藝術開了先河。義大利的曼徒羅Piero Manzoni更是活躍的人物,他的一系列做法是真正不可忽視的行為藝術。他賣他的大便係例:"藝術糞便",製成70個包裝盒裝罐頭,闡明藝術作品是藝術家的能量消耗,是藝術家的激情外泄的結果,他的大便也正是出於同理,所以證明了他的行為有力的説服性。他與此作為藝術作品展示與拍賣,從觀念上講它是行得通的,他賣掉了這一系列作品。

與此同時,我們也不要忘記在西方文化之外的日本,由於他們有著表演儀式上的傳統,他們也很早地出現了接近行為藝術的實踐。而且日本這樣一個有個性的民族和善於創新的民族,在一開始他們就會展現出不同的風貌。似乎日本的行為藝術更顯得內在,和更溫和些,更能顯出個人的智慧,和耐人尋味的本心禪意。

日本的舞踏Gutai藝術無疑對行為藝術的很大的影響,由於它的放慢的動作,如同在顯微鏡下分解一個動作的各個細部,仿佛生成了另一種品質,佰生而神秘。一個平常不起眼的動作,經過放慢支解,産生一個綿延怪誕的意向,如同超現實一樣讓人驚奇。舞踏曾經風迷歐洲與美洲,表演常是多人組合,奇怪的形態交叉,更給人與怪異之感,而人群的組合常常是非常生動的和更富有感染力。舞踏多是肢體動作,藝術家運用自已的身體,講究造形與肢體以及意志的磨煉。

在行為藝術史的資料上有Shiraga Kazuo 的與泥巴挑戰的畫面,圖片保存早的1955年,Shiraga Kazuo是日本舞踏群體的成員,舞踏在日本是個流行的舞蹈,舞踏到了近代更是對行為藝術有著很大的啟發與影響,由於它將動作分解變緩,使平常司空見慣的動作變得怪異與荒誕,也由於它將動作放慢而産生的超時間性的錯覺,使之更具有藝術的魔力與震憾力。 Shiraga Kazuo最初的行為也只是以行為過程做為作畫的附屬,他用泥當顏料做畫,又以身體攪伴泥巴,最終將泥涂于畫布上,歷史資料記載下來了他的身影,人們看到的照片正是他與泥巴拼搏的鏡頭,後來人們以自身的處境和用意説成這是當時的行為藝術,仔細分析起來還是有點超前。日本行為藝術家最早被世人睹目的,當歸於大野洋子(Yoko One)與草間彌生(Yayoi Kusama)。她們倆都是早期來到西方,最後在紐約落地。當她們生活在紐約時,正逢行為藝術在紐約的興起,她們正是時候地倦入這一藝術實踐。可謂正逢好時光,她們身臨現場的真實與氛圍,無疑對她們的創作有相當大的促進。而在她們的行為中,她們運用了日本人原有的特質:細膩與自我的深度,她們的作品最終獲得與眾不同的反響。她們早期的行為有大野洋子的”Cut piece"1964,和Kusama的”反光房間“1965,這些作品都是在行為藝術剛剛興起的60年代初發生的。我在紐約生活期間,有一次在SOHO的日本文化中心的一個畫廊裏有幸看到大野洋子的”Cut piece"的錄相展示。這件作品是她的一個最重要的代表作,從作品錄製的品質,可以明確認出這是出於60時年代的味道,在錄相中,他很年輕,身著黑衣裙端坐在一個臺子上,面對觀眾,心如古井如同禪定一樣。在她身前一個紙條上註明請觀眾上來隨意在她的衣服上用剪子剪,一把剪刀就放在字條邊。觀眾按指示走向她與她産生互動,用剪刀在她身上任意剪下一塊布,上來的人一個接一個,時間過去,衣服一點點被剪下來,身體的遮擋越來越減少,可想而知最後的結果是使她身無遮掩,作品正是在她將近全部祼露時結束的。

在人們關注行為藝術時,而當人們一但了解日本的行為藝術,對其中的一些作品有些印象,再回頭看看舞踏Gutai,就會為日本的舞踏這個藝術形態所折服,並熱愛以至到為它發狂。正如西方的後印象派發現了浮世繪,很多畫家在那個時候為之發燒一樣。凡高Vincent van Gogh看到浮世繪時就為之著迷,浮世繪對他的啟發很大,他臨摹過許多日本的平涂與單純的色彩畫,最終他結合自己的個性,找到了屬於自己繪畫的獨特風格。

舞踏Gutai和發起于德國的激浪派Fluxus行為藝術運動二者同時都對後來的行為藝術的發展産生了深刻影響。

就拿早期生活在紐約的日本藝術家河南溫的觀念繪畫,僅寫有日期數字的黑底白字畫,畫面體現出禪宗的肅靜與神秘。他成年累月地堅持這一風格,如同做禪,持之以恒,日久天長,這個風格就印在了人們的腦中,他成就了他自已的風格與創造,極簡而富有哲理。他在第12屆卡塞爾文獻展與裝置行為呈現了他的0字的過去與未來的理念,他的幾本厚厚的裝置書籍,人們可以翻閱,從書頁上會發現這裡是從頭至尾公公正正寫著0,而在玻璃箱中誦讀時間的人也是無窮無盡地讀著有始有終的0,或無始無終的0,正如我們處的時空是一種虛無,我們的時代是一種無盡的禪意,他的禪宗世界已極限至趨近於零的境界。

當代日本的行為藝術發展到什麼程度了?日本的行為藝術作為當代藝術中的一支,已有它相對獨立的方式進行藝術創作。它們不再只是注重商業上的成功,更專注于藝術家的自由表達,精神上的建設,挖掘更多非理性的成份,更多地用個性注解世界而又考量如何與公共世界的融合,將其對世界的理解與人分享,或者更深入地與社會大眾溝通。

日本的霜田.誠二先生 Seiji Shimoda就是推動行為藝術節的發起人,早年遊歷歐洲,他從1993年波蘭的行為藝術節受到啟發,由此時起他每年在日本舉辦一至二次 "NIPAF" 行為藝術節,已歷時第17屆了,他的行為藝術節有時在日本國內,有時延伸到國外。2002年他的行為藝術節"NIPAF" 在中國的成都展開,無疑對中國的行為藝術也産生了剌激和影響作用。在他的影響下亞洲地區各國也紛紛舉辦行為藝術節,目前,有許多行為藝術節在亞洲各國各地展開。每年定期在不同的國家,城市或地點舉行行為藝術表演和交流。這是一個極好的交流平臺,在每個行為藝術節你都能看到來自世界個地的藝術家,做豐富多彩的表演,很有活力和具備現實意義。Seiji Shimoda先生本人就是一個令人仰目的行為藝術家,他的一件與“桌子”互動的作品讓人難以忘懷,成為精典。他竟然不用任何輔助工具從桌子的上面左右繞上繞下,而始終不會掉下來。可見他的姿體語言達到多麼爐火純青的境介,這也是深得禪的奧妙,乃非一日之功也!

年輕一代的藝術家如Moro以自戀的心態投入藝術創作,在她的攝影作品中常運用行為作為創作的視角,她本人常出現在畫面裏,有時是重復的身影或呆立的造型,由此産生一種靜穆和冷漠,她作品中贏造的東方特色也極富有禪意。 村上隆的卡通快活的兒童和放浪的少男少女的形象反覆重復製作,如同坐禪總是固定在一種樣式一種姿態上,不知疲倦,樂此不疲地創作著,這樣演繹下去也就有了禪意。 而火暴猛烈的,經常以身體撞墻的東京行為藝術家Arai Shinichi,在他一意孤行的批判自身社會的創作背後,他以做禪一樣地工作方式掙錢生活,(他判若二人的是一個文字校對員),他強烈藝術生活背後是一種全然相反的平靜狀態,他如坐禪一般地經受生活磨歷。他説他在低層的生活感受會為他的藝術創作增強反抗的力度。他的這種境介令我萬分敬佩!

藝術作品中的禪意是增加作品的力度內向力量,日本的藝術引人入勝之處就是禪的精神在其作品中的突顯。禪,如同一個沉穩的坐標,沉靜,肅穆,充滿內在的力量!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留言須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