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歌手》——中國畫的靈感
1983年,靳尚誼被任命為中國美術學院副院長,從1987年起,又當了14年院長,但他沒有因事務繁雜而放下手中的畫筆。
《塔吉克新娘》之後,靳尚誼接連畫了《果實》、《青年歌手》、《藍衣少女》3張中國女孩的肖像,嘗試以古典油畫技法表現東方女性的輪廓特點。特別是《青年歌手》,人物樸實、安詳、寧靜,背景是北宋畫家范寬的《雪景寒林圖》,這是他將中國畫作為背景創作油畫肖像的第一次嘗試。他説:“我越來越喜歡中國畫了。我覺得中國畫特別妙,油畫需要畫一大堆才能表達的東西,中國畫幾筆就能表達出來了。開始學畫時沒有感覺到,年紀大了,有修養了,才懂中國畫。”
他又用這種方式畫了《畫家黃賓虹》、《畫僧髡殘》和《八大山人》。“其中八大山人畫得最苦,因為油畫是畫滿的,中國畫是留白的,但是油畫一畫滿,空靈就沒了,很難辦。所以我畫他晚年在江南水塘邊上,讓天跟水一個顏色有一點變化,有這麼一個角落他坐在那,我想表現空靈的感覺,有點小寫意。這個畫花的時間最長,最不好處理,做了許多試驗,才有了天水一色的感覺。”他回憶道。
靳尚誼最著名的畫作都是人物,特別是肖像。《塔吉克新娘》、《青年歌手》、《果實》與《側光人體》等女性人像充滿心智閃動的清澈透明,又散發著樸素、單純的氣息;而《魯迅》、《瞿秋白》、《醫生》、《晚年黃賓虹》、《畫家詹建俊》、《八大山人》等知識分子肖像,則滲透著一種天然的中國文人氣度和優雅,于淡然之中見深長。尤其是80年代後,他畫了大量普通人肖像。因為“文革”中人性的暴露以及社會風氣的變化,都對他內心産生衝擊,令他心情很差,只能把寧靜、和諧、崇高、純潔的理想之美寄託于自己作品裏,“用畫讓自己的心靈安靜一些”。
中國美術館館長范迪安説:“放眼中國油畫的百年曆程,靳尚誼不僅是一位堅持在人物畫特別是肖像創作上探索的畫家,而且是一位在‘人的主題’這個時代命題上做出獨特回答的藝術家。”
“捐贈是藝術品最好的歸宿” 捐贈作品已近70件
靳尚誼早年的畫作命運多舛。《登上慕士塔格峰》在“馬訓班”畢業作品展結束後,保留在中央美院陳列館,1969年中蘇爆發珍寶島事件,陳列館覺得再保留反映中蘇聯合登山的畫不合適,就把它折疊著還給靳尚誼,結果經過一番折疊,顏色都掉了,畫也毀了。1964年,他完成了《踏遍青山》,畫面中,烏雲密布的天空下,毛澤東一個人往前走,牽著馬的戰士露出半身,遠山和其他人物壓得很低。這幅畫入選了第三屆全國美展,頗得好評並參加了全國巡展。1966年巡展結束時正值“文化大革命”開始,這幅畫由美協送回美院油畫係,最後不知所終。靳尚誼如今只保留了一張此畫已經褪色的彩色反轉片。還有其他一些花了他很多心血的作品亦是或被毀,或丟失。
現在,靳尚誼的畫作受到收藏界的高度關注。他的作品在拍賣市場上累計成交額已接近2億元,有三幅作品拍賣成交價突破千萬。但他説,這些作品同他沒有太大關係了,比如近期以2021萬元創成交價新紀錄的《毛主席在上鋼三廠》,是1969年他為北京地鐵畫的。“那幅畫畫得很認真,後來不知道上哪兒去了。前一陣子有人拿來問,是不是我畫的,我就認了,簽了名。”
他説:“我對錢不是很在乎。因為我們是從50年代過來的,一般生活能過得去就可以了,我很苦的日子也過過,改革開放以後好多了。現在生活也不錯,工資也比較高了,也賣過一些畫,當然,我賣的沒有拍賣那麼高,這很正常,讓別人賺嘛,讓一些經紀人、畫廊去賺這個錢。我認為捐贈才是藝術品最好的歸宿。好的東西應該給國家,為人民服務,讓大家享受。”
從上世紀90年代起,靳尚誼就把最好的作品陸續捐給各地美術館,唯一的要求是接受捐贈的美術館要可靠,能讓畫受到很好的對待、很好的展示。他把經典畫作《青年歌手》捐給了中央美院美術館;《畫家黃賓虹》捐給了上海美術館;他的“新古典”風格的代表作《側光人體》、探索現代人精神面貌的代表作《驚恐的婦女》、探索歐洲古典畫風和中國畫韻味融合的《八大山人》捐給了中國美術館。在劉海粟美術館、寧波美術館、北京畫院美術館、河南省美術館也都有他的捐贈畫作。迄今,他捐贈的作品已有近70件,僅2009年,一次就向中國美術館捐了39件。
他説:“我是這個專業的,怎麼發揮作用?最好就是讓作品擺在美術館長期陳列,讓一代又一代人長期去欣賞。這是最好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