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資訊 > 繪畫

藝術中國現場報道:吳作人國際美術基金會——2010藝術基金會國際論壇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0-10-28 15:51:31 | 文章來源: 藝術中國

藝術中國報道:11:19

商玉生:這裡邊基金會佔多少?中國的基金會目前一共有不到2000家,在40萬多民間組織當中只佔0.5%,但是中國比較少。中國的基金會在解放以前,中國是有基金會的,但是大陸解放以後,整個慈善跟基金會組織處於被取消和被合併了,在解放後長達30年當中,中國的基金會是一個空白,是改革開放以後開始成立起來的。大體上到目前為止可以説經過三個階段,1981年到1988年是初建期,同時也是一個發展的無序期,因為是無章可循,1988年國務院頒布了第一部《基金會管理辦法》,1989年國務院又頒布了《社會團體管理條例》,這樣從1989年以後基金會處於一個起伏發展,上上下下的時期,大家可以看到。從2004年中國的新的基金會辦法公佈以後,確定了非公共基金會一個蓬勃發展的時期。

藝術中國報道:11:18

商玉生:我下面所講的,首先我們在講藝術基金會的時候,我們可能要談到中國的公民社會;中國的公民社會總體上的概念,這個表是我在2000年在上海的一個國際會議上介紹情況的表格。中國的公民社會,大體上有一種是屬於官方的,上面是官方的NGO形式,下面是屬於民間的。官方的特點,中國NGO公民社會發展當中很重要的特點就是它具有相當大的官方色彩,而且中國在以前幾乎都是在改革開放以後發展起來的公民社會,所以官方的NGO是中國NGO當中非常重要,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它的發展也很壯大。民間的NGO有兩部分,民間組織這一部分當中,就是我提到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政部所管轄的社會團體、基金會和民辦非企業單位,這幾種類型是目前民間組織的一個主體。下邊還有一些草根的NGO或者是基層的NGO,是指的一些不需要或者不一定在民政部門註冊的一些非註冊的機構,或者是一些備案制的,或者是在機構,在學校內部的學生社團。 這樣一個公民社會總的一個概況,在去年年底發佈的中國《藍皮書》當中有比較詳細的介紹,這些機構當中的組織規模如何?總的加在一起,估計大概有800萬到1000萬,為什麼會有這樣的一個差別呢?從定義上講目前國內還沒有統一的公認的定義,你有你的定義,我有我的定義。在這個當中,剛才我提到由民政部、民政管理所,就是我們民間的非盈利主體部分當中大概超過40多萬,就是這樣一種在800萬到1000萬當中,我們的民間組織只有佔0.5%,這個數據我在看包括美國,包括歐洲,包括日本,他們都在超過4%-5%,他們要比這個數量大得多。

吳作人國際美術基金會秘書長 商玉生


藝術中國報道:11:17

商玉生:先做幾點説明,一個就是説我們這裡所説的基金會和藝術基金會或者公益基金會的概念是按照中國的法律,國務院所公佈的《基金會管理條例》所指出的這樣一個非盈利的組織,這是我們所説的基金會的概念,後邊是這樣統一的概念。 另外我們這裡提到因為是吳作人國際美術基金會,有人翻譯成藝術基金會,我們所講“美術”這個概念就是跟我們今天所談的“藝術”的概念又是一個窄的概念,這裡頭,我們今天所講的基金會,應該範圍很廣,但是我們所做的工作局限一些比較窄的範圍,這是我們在概念上做一個區分。 另外我們在做調查研究的時候,因為在國內的藝術基金會是很少,所以我們做了一些調研,在調研當中得到了目前一些很多基金會的大力支援,像李可染基金會,吳作人基金會等等,給予很大的配合,所以我們後面所談到的材料、資料裏,謝謝他們對我們的幫助。 另外我們在統計的材料當中,中國基金會中心剛剛建立不到幾個月的基金會中心,他們的網站,他們的資料給我們提供了很好的幫助,所以我在下邊介紹之前先做這幾點聲明和感謝。

藝術中國報道:11:15

主持人: 謝謝鮑德森先生為大家做出的精彩演講,下面的一個主題是中國大陸藝術基金會的發展,由我們吳作人國際美術基金會的秘書長商玉生老師給大家做這個演講,介紹一下中國吳作人國際美術基金會是由中國著名的藝術家吳作人先生和著名的藝術教育家吳作人先生1989年創建成立的,是中國目前影響最廣泛,規模最大的藝術基金會,是一傢具有獨立法人資格的全國性非公益組織,商玉生老師是中國最早出現非公益事業的先行者和領軍人物,從1980年起就開始從事並參與多種民間公益組織的研究和創建,本人創建了多起民間的公益機構,退休以後他成立了中國基金會中心,為提升中國非營利組織機構從業人員的素質和專業能力,並整合資訊,做出了很多的努力,下面有請商玉生老師。

藝術中國報道:11:14

米歇爾·鮑德森:此帶來的在文化藝術、科學象徵層面的交流,將是未來思想多樣性的保障,在這方面不屑的努力,也可以讓我們有力量應對前方的各種挑戰。我想藝術基金會之間的互動和國際化交流,可以拓展他們在藝術傳播上的力量,可以創造富有決定性意義的文化成果。在我看來一個月之前中國總理溫家寶先生曾經參觀希臘雅典的衛城,這是很好的表現。我們可以想到帕特農神廟的修建,蘇格拉底的形成等等文化根基的實踐恰巧是孔子思想産生的前期。今天的這些文化根基仍然不斷地在為新的藝術交流提供養分,各類藝術基金會在當中也繼續做著不屑的努力,我想今天我參與的論壇就是一個切實的例子,感謝大家。很抱歉可能時間比預計地稍微長了一些,感謝大家的耐心。

藝術中國報道:11:12

米歇爾·鮑德森:藝術傳播於是成為這一充滿前景領域當中的工具和感性交流的促使者,我們可以期待基金會在這個領域當中大有所為。在原文當中我本來想跟大家分享兩個具體的當代藝術傳播的例子,由於時間的關係,或許我可以留在明天,我現在到了今天發言的結論部分,經過上述不對不同類型藝術基金會的傳播方式,尤其是教育和各方面的傳播類型,我們應該考慮今天的藝術所在,尤其應該注意今天藝術的國際性。我可以清晰地感覺到這樣展覽的維度是清晰地體現在吳作人基金會理念當中,這是對吳作人先生教育思想的延續,吳先生一直關注的是西方與東方文化的交匯和交融,他無異於能為今天的研究帶來更多的其實。我想就像剛才范館長談到的在世界化趨勢當中藝術交流的活動呈現著激增的態勢,藝術基金會除去希望長久傳揚它的藝術市藏,除去希望以私人或者公共形式關注藝術創作和不斷顯現的意義之外,基金會帶給我們的應該是更為豐富的文化增值,是智識的繁榮,而非停留在原有的概念上,也就是説對於藝術産品的簡單消費。

藝術中國報道:11:10

米歇爾·鮑德森:才我們談到藝術家基金會,應該説如果我們對於藝術家基金會有著深入分析之後便可以看到在藝術傳播活動對於這些基金會完成他們的使命有著先決而且根本的意義。我們都了解吳作人先生不僅是劃時代的藝術大家,他在作為中央美術學院的院長這樣一個職位的時候,同時也是一位目光敏銳的教育家,對他所處的時代的現代性保持著非常開放的態度,他經常強調通曉藝術表達方式的重要性,同時也深刻地意識到藝術實踐與藝術傳播的意義,在本此論壇中我們會凸顯出藝術傳播的重要性問題,在道德和學術上的問題,我們同時也會思考發展一個藝術基金會的藝術傳播使命在未來有什麼樣的機會。我本人在2000年曾經組織過一次有關當代藝術傳播的論壇,我記得在開篇詞當中安格米先生,當時曾經任法國國家圖書館館長的安格米先生這樣評述過當代藝術的全球化問題,他説藝術再次找到了它的祖國,不再是藝術品産品的地方,而是藝術品在公共意識當中誕生的地方,是藝術品得到傳播的地方。同樣在這次論壇當中,時任藝術史研究院院長的萊希特先生也曾經談到“藝術史並非一定先於展覽機制産生,他以旨在對其進行展陳説明的機制一道産生,一旦産生瓦解甚至再重塑,展覽同時也是製造藝術史的工廠”在今天我們可以説藝術傳播通過對於藝術意義的關注和不斷豐富,同樣也是成為製造藝術史的工廠當中的一股不可忽視的力量,全球化的趨勢增強了藝術溝通與交流,藝術傳播及其所拓展的意義不僅使得文化價值更為豐富,同時使藝術傳播成為一種象徵性的交換媒介。

藝術中國報道:11:10

米歇爾·鮑德森:間過得很快,我想下面著重地深入談兩點問題:一點是我一直關注的有關於當代藝術的傳播,尤其是藝術基金會在其中起到的作用,在最後的結論部分,我也會大概對未來談一點設想。我在前文當中也談到了藝術傳播這樣一個概念,這是在法國通用的一個説法,它包括各類藝術教育活動,以及與藝術相關的傳播活動。我想説的是“傳播”這個詞並非是指向媒體的,而是指各類知識傳播活動,以及教育支援行為,它的目的是在於促使全社會對藝術之意義有著更為深廣的理解,應該説包括在美學上、歷史上、文化上、社會上,甚至是經濟層面上的意義。

藝術中國報道:10:35

米歇爾·鮑德森:外我還想提及的是義大利藝術家普特萊托的藝術基金會,是在1999年創立的。應該説藝術稱是一個巨大的觀念實驗室,是建立在烏托邦的基礎之上的。藝術城向通過審核的年輕藝術家提供四個月的獎金,使他們有機會參加各種研討會、講座,與不同的藝術家進行交流、碰撞。與前面兩個基金會相似,但是資源的規模稍微小一些的是巴塞羅那的塔比埃斯基金會,他們都是有非常豐富的現當代藝術藏書,以及文獻,應該説對於今天的藝術創作和學術研究都有著非常好的支援作用。

藝術中國報道:10:34

米歇爾·鮑德森:類基金會我最後舉一個例子,還有收藏家基金會,還有美術館收藏,就是在巴黎的紅房子,它的創建者是加爾貝先生,紅房子目前來説有著非常傑出的展覽策劃。應該説還有另外一類基金會,尤其吸引我的關注,就是藝術家基金會,我想跟我們今天的論壇主題也有著非常密切的關聯。我想吳作人國際美術基金會可以是這類基金會的代表,我們本次研討會也可以充分地顯示出它在文化上的開放性。在這一類藝術家基金會當中,有一些是以維護和傳承創建者的藝術影響力為主要目的的,同樣是屬於藝術家基金會的範疇,我想以吳作人國際美術基金會為例,他們的使命應該説是在傳揚藝術家的創作之外還以面向當代、當下新的學術挑戰為已任,推動高品質的研究活動,以期待後來的藝術家能夠更好地延續基金會創始者的理想和初衷。在這一類基金會當中我還想著重提到另外幾家,其中有一家是由極簡主義藝術家賈德在美國德克薩斯州創建的。基金會有著非常大的展廳,大概整個建築面積佔地150多公頃,集中展示了一批極簡主義大家的藝術作品,應該説基金會致力於各種教育和研究項目,他們和本地社區遍佈美國,甚至全世界的大學機構,保持著很密切的聯繫,他們同時也會邀請年輕藝術家駐館創作,還和高等藝術學院的學生保持著聯繫。應該説基金會與藝術學院的學生保持著緊密聯繫當中為他們提供了一種極富挑戰性,融入博物館展陳環境的實驗機會。

藝術中國報道:10:33

米歇爾·鮑德森:想我們對於1937年創建的古根海姆藝術基金會都非常熟悉,它在世界都創立了美術館和分支機構。在古根海姆基金會的旗下可以想到1948年在威尼斯落成的古根海姆收藏,還有開幕的古根海姆美術館,也是由現代建築大使萊特設計的,成為紐約標誌性建築,還有1997年開幕的畢爾包古根海姆,由蓋瑞設計建造。此外我還想談到一個非常低調的,但是也很重要的丹麥的私人美術館,就是路易斯·安娜私人美術館,位於丹麥的哥本哈根附近。路易斯·安娜美術館于1958年由詹森先生創建,他本人非常低調,實際上路易斯·安娜美術館成為歐洲非常重要的當代藝術機構。此外我還想提到大概是同一時期成立於法國的馬格基金會也是源於法國非常著名的畫廊,部長先生為馬格基金會揭幕,它的設計建造者是加太羅尼亞的建築設計師賽爾。同類的基金會當中我們還可以列舉的是裏斯本的古爾本肯基金會,于1956年成立,還有科隆的路德維戈美術館,還有法國的皮諾基金會致力於收藏國際當代藝術,皮諾龐大的當代藝術收藏2006年在威尼斯展出,2009年之後又增加了新的海關大樓的廠址。

藝術中國報道:10:27

米歇爾·鮑德森:外一個很成功的例子是在葡萄牙的塞萊爾富藝術基金會當代藝術館。塞拉爾夫建築載體本身就是三十年代裝置藝術派的經典作品,由維茲拉的拉布拉爾湖,並且在這個載體當中創建了當代藝術基金會,它所附屬的藝術館是著名的建築師西薩來設計。從開館以來它便在國際上富有聖明,接下來我們看一下還有一類可以被稱為企業基金會。 這一類基金會的目的是在於讓企業及其創始人的形象及聲明長遠流傳,經常以建立活動和推廣其藝術方針。其活動形式有建立藝術收藏,建立美術館,組織展覽和競賽。在眾多的知名企業基金會當中,我們首先可以看到在歐洲尤其是在當代藝術領域非常活躍的幾家,比如説在巴黎我們可以想到卡地亞基金會,其建築是由奴埃爾擔任設計師的,還有裏卡爾基金會,還有將在2012年成立的由阿爾諾創建的路易維登基金會,在裏斯本,在葡萄牙我希望體積的是裏斯本的文化基金會,是由凱夏銀行創建的,在瑞士的馬蒂尼我們可以想到的藝術基金會,最初是由私人收藏或者畫廊演變而來的。這一類基金會的目的並非僅僅在於擴大原有的收藏,體現他們的價值,同時應該説更是為了延續創始人以及藝術方針。這些創始者他們有可能是見多識廣的藝術愛好者,也有可能是經過千錘百煉的專業人士。一些私人收藏在之後發展成為美術館或者當代藝術中心,而另一些私人收藏則有可能是融入了公共美術館、公共博物館,這樣極大的豐富了二十世紀的藝術收藏。

藝術中國報道:10:25

米歇爾·鮑德森:先我想談及的是綜合性基金會,這類綜合性基金會可能會有多重的社會目標,在他們的政策當中有對文化藝術項目的支援。這類基金會可以補充或者擴展,無論是公共還是私人的藝術項目。在比利時有巴杜安國王基金會,是一個獨立的公益基金會,有很大的自主權,以關注重大社會問題為已任。它所履行的使命當中尤其是以人道主義為重,基金會的項目多由政府或者是機構來委託,巴杜安國王基金會負責撥款的日常管理,這些撥款當中的一小部分也是用來支援文化教育活動的。與此相似我們還可以談到法蘭西基金會,它從1969年開始關注人們在快速變化的社會當中遇到的問題,支援各種具體而創新的項目,它會協助捐贈者尋找最合適自己的項目。法蘭西基金會作為一個獨立的私人基金會並不受到任何公共撥款的補貼,法蘭西基金會的運轉完全是依靠私人撥款捐贈,它是構成了慈善捐助者和社會工作者之間很好的紐帶。法蘭西基金會選擇最恰當的項目,對之發放資助補貼,設置各種獎項或者是獎學金,為贊助者提供建議和支援。在第二類當中我希望談到一些在創始之初與政府保持著密切關係的一類藝術基金會,盧森堡的約翰公爵現代藝術館基金會在他的支援下建立了盧森堡的現代藝術館,盧森堡是一個很小的國家,這樣的一個藝術館在歐洲是非常重要的。盧森堡現代藝術館的建築是由著名的建築師貝聿銘先生設計建造,同時也是中國蘇州博物館以及法國盧浮宮金字塔入口的設計者。

青年與造型藝術協會主席 米歇爾·鮑德森


藝術中國報道:10:21

米歇爾·鮑德森:各位嘉賓早上好,首先我想感謝這次論壇主辦方,中國美術館以及吳作人國際美術基金會,感謝范迪安館長,北京大學的朱青生教授,以及吳寧女士,一年前他們曾經到布魯塞爾為吳作人先生在比利時的展覽鞠躬盡瘁,我今天也很高興回到北京來參加這次論壇。也感謝今天在場的翻譯。我想由於時間關係我今天的發言會相對於原來準備的文本來説做一些縮減。在今天我發展的開頭,我首先向比利時當中區分兩個不同的機構,一類被稱為基金會,另一類稱為非營利組織,相當於在法國法律當中被稱為1910年立法成立的組織。在文化藝術領域當中非盈利組織與基金會可以遵循同樣的目標,比如説藝術贊助、慈善捐贈,支援藝術與研究活動等等,非盈利主要是資金所得和贊助進行運轉,非盈利組織可以被解散,他們的資産將遺産章程當中原先的規定進行重新分配。與此相反,如果説私人或者是公益基金會的目標同樣也是具有非盈利的性質,但是介入基金會的形式將一筆財産或者是資金用於公益事業,這樣的形式是不可逆轉的。換句話説,投資基金會的資産將從創始者的總資産中永久脫離開來,專用於事先選擇的非盈利目標的實現,基金會也將在其創始人死後繼續存在。在下面我發言的第一部分當中,我試圖對於各類基金會做一個簡要的分類。

 

   上一頁   6   7   8   9   10   11   12   下一頁  


相關文章
注: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尚無評論

留言須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