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資訊 > 繪畫

梁連生:奮力攀登“大美術”藝術之巔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0-10-10 14:11:32 | 文章來源: 西安晚報

嶗山九水·清泉流深 水彩畫160cm×130cm
 

“為這幅畫我準備了幾十年。”梁連生笑吟吟指著他的一幅名為《盛塘》的美術作品認真地説。這幅《盛塘》,是梁連生先生採用中西合璧手法的新作,是專為2010年10月12日在西安亮寶樓舉辦的畫展準備的。

當然,梁連生所指的“這幅畫”,並非僅指《盛塘》,而是指他的所有的中西合璧的畫作。西安畫展上,這種把中西方文化融會貫通、中西方畫法融為一體的創新美術作品,將首次“粉墨登場”。在這裡,人們將充分感受到,西畫的“粉”和國畫的“墨”的水乳交融,所帶來的視覺衝擊和感性震撼。

為畫而生

“我是為畫而生的人。”梁連生的這句話是他人生的寫照。

1952年出生於山東省濰坊市的梁連生,從8歲起便開始對繪畫産生了濃厚的興趣。當時家裏窮,沒有紙,他就找包點心的紙、瀝青紙練習畫畫;沒有油彩,他就到外面撿人家扔掉的用;沒有老師,就通過借資料、借書臨摹,與小夥伴交流等方法,提高自己的技藝。一旦發現哪有畫畫好的人,他就會跑去看,邊看邊在一旁偷學技巧……高中畢業參加工作後,他便成為周圍畫畫最好的“高手”。此時,他開始産生了考大學學習繪畫的想法。1977年恢復高考的第一年,只有上海戲劇學院有美術專業招生,他便迫不及待地報名參加了考試,從報考上海戲劇學院數千人的考試大軍中,成為最終被錄取的7人之一。

在上海戲劇學院的學習中,用老師和同學的話説,梁連生“沒有浪費一分鐘”。週末,當別的同學去逛南京路的時候,他在學校畫室畫畫;晚上,當別的同學休息的時候,他還在畫室直到深夜,無論嚴寒酷暑,天天如此。這些對酷愛繪畫的梁連生來説,都不在話下,用他自己的話説,“當一個人視藝術為生命的時候,什麼苦都不會覺得苦。”

真正的藝術家都是在苦難中成長的。或許是上天為了造就一位真正的藝術家,梁連生從上海戲劇學院畢業後的經歷更是極為坎坷。他曾被苦過心志,勞過筋骨,餓過體膚,空乏過身……,可以説,聖人所説的“天欲降大任于斯人”的那些磨難,梁連生一點都沒拉下。但這些磨難非但沒讓梁連生消沉,反而令他更加執著于美術世界,更深刻領悟到了繪畫藝術的精神內涵,也更清晰地磨礪出藝術家的風骨。

1983年,在青島舉辦了個人的第一次畫展。自此,梁連生先後在北京、西安、南韓、日本、台灣等地舉辦過十余次畫展。1986年以來,他的油畫、水粉畫、水彩畫、國畫作品均入選過全國美展和各級展覽。1998年,他分別在青島、上海成立梁連生繪畫工作室,2009年又在澳大利亞成立梁連生繪畫工作室,作品被各界人士收藏。

磨礪中,梁連生逐漸成為遠近聞名的畫家,但從他那寫滿了人生閱歷的臉上,讀出的卻是曾經滄海的淡定。而視藝術為生命的藝術家風骨,則會時時從他的言行舉止中自然流露:他會婉拒並非尊重藝術的重金買畫者,他又會分文不收把最好的作品奉送給熱愛藝術的初會者。在梁連生心裏,藝術是神聖的,不能有絲毫的褻瀆。

中西合璧

“世界美術未來的藝術巔峰,將是把中西方元素融為一體的‘大美術’作品。”梁連生對世界美術藝術的發展趨勢,有著自己獨到的見解。

正是基於對“大美術”這個繪畫藝術巔峰的執著,1984年,已在西畫上有極深造詣的梁連生,開始學習和研究中國畫。他首先把吳昌碩、齊白石等一些大師的作品進行了深入研究,感覺胸有成竹了,才開始動筆,但一下筆,才知道手中所畫和心中所想差之千里。“我畫一張,不行,廢掉,扔到地上,又畫一張,還是不行,扔到地上,從黎明到黑夜,每晚都是踩著滿地的廢畫走到床邊的。我這才深刻理解,國畫大師們十幾分鐘畫一張畫的瀟灑背後,原來是幾十年功力的舉重若輕。”梁連生這樣描述當時的情景。就這樣,經過數年時間苦苦學習和研究,反覆試驗,反覆探索,梁連生的國畫造詣不斷提高,並逐漸在中國水墨畫上形成了自己鮮明的風格。

具國畫西畫技藝于一身的梁連生,開始探索怎樣中西合璧。但一直沒有找到很好的突破點。有一次,一位外國友人問梁連生,怎麼中國畫的葉子總是黑色的,而不是葉子的原色?這句話啟發了他,於是,將國畫的水墨與西畫的油彩融為一體的大膽設想,在梁連生腦中醞釀。但真正實施起來,卻發現這種融合困難重重。

首先,材料不同,西畫用畫布、油彩,國畫用宣紙、水墨。同時,技法不同,西畫講究色彩、造型,國畫講究筆墨、線條。更重要的是文化不同,中國講究言志,西方講究模倣;中國講究傳神,西方講究逼真;中國講究致用,西方講究非功利;中國講究寫意,西方講究寫實;中國強調表現,西方強調再現;中國強調神韻、意境,西方強調形象、典型。

在這些不同甚至矛盾的中西文化元素中,梁連生經過數年苦苦探索,逐漸形成一種獨特的中西合璧的繪畫藝術:它以國畫的宣紙、水墨及西畫的油彩為基礎材料,以國畫的寫意為主調,從畫之前畫家心中的有形,到水墨和油彩相互交融,在宣紙上無限滲透和張揚以至於無形,再以西畫技法重點刻劃主題,使作品回到主題思想和創作意圖。這樣作品就會形成有形與無形有機融合,色彩冷暖關係、透視關係以及虛實關係相互補充、改進的有秩序的畫面,由此構成神形兼備、意境深遠、色彩獨特、頗具視覺之美的中西合璧美術佳作。這種作品每一幅都絕不會相同,因為墨彩交融後的自由滲透張揚,是一種完全自然的狀態,所以,這樣的作品每一幅都是孤品。

藝術境界

“藝術是誕生於感情的。我畫一個東西,不是畫這個東西本身,而是要通過這個東西把我的想法、我的感受告訴你,你一看就有新的感受。”藝術大師吳冠中這樣評析藝術之美。

欣賞梁連生的美術作品,就能體會到這樣的感受。以《盛塘》為例,荷花不是國畫的黑色,也不是西畫的原色,而是墨彩交融後的金色,記者透過這樣的色彩,充分體會到了作者心靈深處的盛塘意境;荷葉遠看似有形,近看又無形,多數荷葉無形,極少數荷葉又極為突出的有形,讓人體會到世間萬物不同的生態特色所呈現出來世界格局;最突出的是荷花的艷麗怒放,又能讓人領略到不同物種的不同使命……。

事實上,梁連生不單中西合璧的作品,會把自己的感情體現的淋漓盡致,他的其他作品,同樣飽含著感情因素。記者在欣賞梁連生水彩畫《北九水》系列中,發現他能將正午太陽的波光,通過北九水深潭中的靛藍水波體現出來。這種畫外勝景用畫中事物的再現,一方面體現了作者高超的繪畫技藝,另一方面體現了他心靈深處對大自然美景的那份獨特情懷。

梁連生認為,真正的藝術家要實現四個層界的跨越,技術、藝術、修養、品質。繪畫技法的精湛只是第一個層界;繪畫作品所體現出來的特點和個性,才是藝術的真諦;具備了前兩個層界,要靠多讀書、多思考,豐富畫外知識,提高修養,來推動繪畫藝術的提升,這是第三個層界;到了品質層界,便是藝術境界和精神境界雙雙到達巔峰的時刻。

“這是我畢生的追求。”梁連生説。

相關文章
注: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尚無評論

留言須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