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美術”觀念順應時代需要
-----袁運甫談中華世紀壇

時間:2009-06-22 17:12:02 | 來源:世紀藝術設計

壁畫是科學和藝術的結合

記者:聽説中華世紀壇中央大廳壁畫及其建築環境總體設計方案已經通過審批,作為主要設計者、創作組組長,請您談談壁畫的大體狀況。

袁運甫:這次壁畫由國內幾家美院投標,最終選中了我們的《民族正氣歌》。作品從去年1月1日開始構思創作,其間反覆聽取多方意見,經過10次修改,今年5月審批定稿。壁畫長117米,高5米,屬浮雕壁畫。作品的工藝、材料都很複雜,是用多種顏色的石材拼嵌並打成浮雕而成。壁畫中59位主要人物都是米黃色的高浮雕,其他部分顏色略重,因而形像突出,主題鮮明。

作品從內容上可分為先秦的理性精神、秦漢唐的包容氣概、宋元明清的公忠氣節,以及鴉片戰爭到改革開放近百年的歷史進程四個階段,每一階段有相對的獨立性。壁畫完成後將安裝在世紀壇中央大廳,體現對整個民族文化歷史的回顧和展望。它用簡潔的語言講述了中國歷史幾個重要階段的風貌及每個階段的特點。壁畫中人物、景物、器物巧妙地融合在一起,氣勢宏偉,體現了中國氣派。

記者:您最近專門撰文談到過藝術的中國氣派。

袁運甫:因為很多人都只是談論藝術是個性的表現,這點固然重要,沒有個性就沒有藝術的獨創。但作為代表國家形象的公共藝術,是産生在中國文化這一大的背景之下,因而一定要體現中國氣派,凸現民族風格。我們這次創作的主旨也在這裡,它是集體智慧和力量的結晶,意義又非常重大,所以更應體現中國氣派。

記者:壁畫的創作是否也要考慮到周圍的整體環境?

袁運甫:我們充分考慮到壁畫與周圍環境的和諧統一。有人説大廳是“世紀壇裏的太和殿”,其總體環境確實非常適合安置大型壁畫。我們大家為此的確下了一番功夫。因為世紀壇大廳中央有一個走各種管道的大柱子,好像一個頂梁柱,它和周圍八根小柱子一起形成一種頂天立地的感覺。由此衍生出壁畫處於一個宇宙空間,而大廳天頂就是太空,中心部分是功能性的頂天金柱,上飾以"龍鳳呈祥"的紀念性浮雕。根據這一設想,我們把天頂處理成2001年1月1日的宇宙星相圖,藉密度、亮度等因素的變化,造成一種高大、深遠的視覺錯覺,與壁畫的宏大氣勢相輔相成。這個創意得到中央氣象局的天文、氣象學家的大力協助。此外,一些服飾、材料、建築等學科的專家也對壁畫創作提供了重要幫助,從某種意義上講,這個作品是科學和藝術的結合。

記者:這個創作規模如此巨大,一定動員了各方面的力量。

袁運甫:壁畫從1999年l月開始,設計、製作到安裝都由我們清華大學美術學院負責完成,預計今年12月交工,任務很重。學校對此非常重視,幾乎動員了全部力量支援這個工程。參加壁畫創作的藝術家有十幾人,參加雕塑創作的六十多人,施工人員兩百多人,為我們的工作提供各方面建議和資料的專家、學者有近百人之多。我們還召開有各方面專家參與的研討會數十次。院長王明旨、黨委書記張鳳昌親自擔任壁畫創作的行政領導,為創作提供一切便利條件。這麼大規模的藝術創作只有國家行為才能做到。不久前劉大為、邵大箴、盛揚、王克慶、曹春生、錢紹武、劉春華、鄧福星等同志去工作室看我們的泥塑放大製作,大家都很真誠、熱情地給我們鼓勵和指導。劉大為同志説:“真沒想到(壁畫)創作規模如此巨大。我只記得建國十週年時美術界有過如此大的舉動,現在看來這是建國10週年以來最大的藝術,創作活動了。” "大美術"順應時代需要。

記者:近兩年您曾多次談及有關“大美術”的思想,它的內涵是什麼? 您為什麼開始反覆強調這個觀念?

袁運甫:中國是有著豐富的藝術傳統的國家,自古以來對藝術的理解都很寬泛,我們指的“大美術”正是這種多樣性和廣泛性,而不只是局限于繪畫或雕塑的範圍。中國的藝術自古以來就廣泛地涉及壁畫、傢具、青銅器、陶瓷、印染、刺繡、泥塑、彩陶、玉器、漆器、木雕、石雕、磚雕等眾多的藝術門類以及規模巨大的各種建築藝術、園林藝術和民間美術等。後來根據西方的藝術劃分,將美術的範圍縮小,致使很多具有實用價值的東西從藝術中分離出來,與藝術欣賞和審美隔絕,變成一種單純由工匠完成的工作,我國的藝術門類也在逐漸減少。現在我覺得應該很好地總結一下中國美術百年來發展的得失。我們的國畫分山水、花鳥、人物,每個門類裏再分派別,那每個人只能走一條狹窄的小路,不可能有康莊大道,藝術的綜合性,藝術的博大和邊緣性沒有得到有力支援,好像什麼都要講求正宗,非子莫屬。我們的美術教育也一樣,油畫係、版畫係、國畫係、雕塑係……分得很細。現在想起來20年代林風眠先生從國外回來,在浙江美院任教授的做法恰恰相反.他取消了西畫係和國畫係,統一改為繪畫係。在那個時代就有這樣的教育思想,如今看起來是很開通的。也就是説藝術不能有狹隘的心態。比如中國畫講師承,採取師徒制的培養方法,當然我並非簡單地反對師承制,但如果學生只能摹倣師傅來學藝,必然造成一種狹隘的觀念。因為師徒這種教學模式在中國經歷了漫長的時間,它的利弊已經很容易看出。當代藝術教育過於狹隘的做法有它的先天不足,由此産生的問題也比較嚴重。畫家朱乃正先生曾説,他想把中國畫係改成書畫係,畫國畫必須要懂書法、篆刻、詩詞。這是很有道理的,可惜這一設想沒能行得通。教育部的專業目錄上也沒有油畫、國畫係之分,只有繪畫係。

改革開放以來,藝術發展的格局必然要有更新,比如材料的發展、人們對審美品質的提高、各民族的交往都帶來很多新的啟示。而且這是個創造性很強的時代,也是鼓舞創新精神的時代,在這個背景下,藝術何去何從,怎樣走出一條新路,必然要提到日程上來。應該從一個更大的視野來考慮藝術的發展,而不只是對藝術技巧單方面的研究。從這個角度來講,“大美術”的思想是時代的需要,是適應人們物質和精神生活提高的需要。這種需要不能用老尺子來量,其中也包括對藝術的看法,對藝術表現的追求和激情,以及具體到新材料的運用和藝術辦學。

 


 

吳冠中先生曾撰文寫自己作品中“清奇古怪”的來源,那是在1973年,吳先生、黃永玉、祝大年及我一起到蘇州寫生,我們都是一整天一整天的畫,他後來作品中抽象的東西的靈感由此而來。(那些靈感)是來源於生活,而不像有些人所説從波洛克那裏來的。更何況吳先生在美學界是一個創造者,是一個許多人都缺乏這種精神的人。比如前些日子他去太湖寫生,一個80歲的老人,不到半個月的時間畫了8幅相當大的油畫,這種精神是值得敬佩的。吳先生對於我們的教學也講過,現在不能再像過去那樣圍著圓桌吃飯了,應該實行開放式的自助式。

清華讓我們更多地考慮了科學與藝術的關係

記者:中央工藝美院併入清華之後,在辦學上有什麼新的想法? 對於藝術教育的發展起到什麼樣的作用?

袁運甫:清華辦學有自己的尺度,一直在爭取保持一流的教育水準,對我們也是這樣要求的。清華大學已經有90年曆史,起點很高,作為一個只有40多年曆史的藝術院校要與它同步,還有一個漫長的過程。工藝美院也有自己的優點,並且藝術院校存在一些特殊之處,如何把握自身的優勢,彌補自身的不足尤其重要。我們過去實行上大課,學科劃分很細,因此培養出的人才很難有自身特點(標準件的培養),可是清華鼓勵學生出類拔萃,用很多方法來獎勵有創造才華的學生,這種做法是很好的。清華讓我們更多地考慮了科學與藝術的關係,以及對創造精神創造思維的傾心追求,不能養成惟我獨尊、墨守成規的習氣,而應當不斷注意汲取中外的長處,力求上進。我認為一種正確的心態必然會促進健康心態的發揚。清華的領導同志幾次來學院講話,要大家“切忌武大郎開店,只有善於發現距離,才能迎頭趕上”。

今年清華還給了美術學院20個博士生名額,要求我們培養藝術理論與實踐並舉的人才。如此大規模的招收博士生,這在藝術院校的歷史上是沒有過的。通過這次博士生的培養,對於高等美術教育改革、促進藝術理論與實踐的結合都會産生很大影響。

記者:您剛才講到“自助式教育”,體現在教學上具體有哪些做法?

袁運甫:首先是實行學分制,增設選修課,這在藝術院校過去是沒有的。其次,實行工作室制,一些志同道合的藝術家一起組成工作室,學生可以自由選修。這樣既保持了每個人的特點,更強調培養的學生要有創造力,而不是"標準件"的培養。

記者:從搞設計的觀念認為,甲單元加乙單元並不只是等於二者之和,而應當産生一個新單元。那麼工藝美院和清華相加,産生了哪些新的東西?

袁運甫:理工科與人文學科研究方法有很大差別,但內在精神是一致的。藝術與科學的結合對科學來講,會提供創造性的思維,反過來對藝術會有理性的啟發。正如李政道先生所説,“一個硬幣有兩面,一面是藝術,一面是科學,這就構成了價值。”優秀的科學家部充滿幻想,這也是藝術家所追求的境界。現在藝術教育的發展需要經驗的總結,以及對更高目標的追求,這些都是併入清華後促成的。現在我們比過去更清醒地認識到,只有一流的教師、優秀的學生品質、科學的學科管理機制與先進的硬體設備,才可能産生理想的教育成果。其關鍵是樹立綜合性的、研究型的、開放式的教育思想,以促進教學品質的全面提高。我們過去在辦學上容易走老路,容易自滿,併入清華後這樣顯然行不通。因為清華有一整套嚴格而又規範的制度,要求每個教師在學術研究和教學上都要不斷創新,否則就有被淘汰的可能。這在過去藝術院校中也是不可能實現的。此外清華非常重視學校中各個學院在國際上的位置及實力,這無形中也加大了我們的壓力。

記者:工藝美院併入清華後,改名為清華大學美術學院,有些看法擔心這對工藝美術的發展會有所削弱。

袁運甫:這種擔心完全是多餘的。實際上不僅沒有削弱,我們還增加了工藝美術系。因為過去的學科都叫做藝術設計學科,恰恰忘了中國很重要的手工藝的研究。現在學院有藝術設計、工藝美學、純藝術及歷史和理論四大學科,實際上就是王明旨院長提出的四大學群,每一學群下又分若干個學科專業,涉及的範圍明確,概念也比過去擴大了。

現在清華大學美術學院的命名是經過學校全體學術委員會委員及各系主任民主討論、無記名投票産生。絕大多數教師(有90%)都贊成這個名稱。因為美術是一個非常廣義的概念,我們不應該走回原來狹窄的老路上去。工藝美術的名稱容易走向單科性的發展路子。甚至由於偏窄而忽視人文精神的導向。尤其是進入二十一世紀的新時代,我們將在文化競爭中面臨非常嚴峻的國際挑戰,更需要綜合的、健全自身的學科建設。我們已經具備綜合性的力量,就應該有更大的發展,如果還堅持過去的做法,對一些人才的發展是有百害而無一利的。清華大學對學院的命名給了我們很大的自由,而且希望我們把學院辦成門類齊全的美術學院。清華大學比較嚴格,起初有一些人會感到不習慣,但是真正的人才在這裡會有更大的發展空間,有更多的收穫。

美術學院今年本科計劃招生不到300人,報考者多達八千多人,比往年都多。可見大家對我們充滿信心,我們也會爭取把它辦得更加出色,培養第一流的人才。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
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 京公網安備110108006329號 京網文[2011]0252-085號
Copyright © China Internet Information Center. All

資訊|觀點|視頻|沙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