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資訊 > 繪畫

今天的文化財産能否成為明天的文化遺産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0-08-10 09:48:36 | 文章來源: 文匯報

日前,在蘇州舉辦的一個全國性“城市更新與文化傳承”主題論壇上,西安市有關部門專家為人們講述了一個煞費苦心卻又非常尷尬的文化遺産保護案例:因為不忍心將並無遺跡留存的唐代芙蓉園遺址所在地塊用作商業開發,於是根據文獻資料記載,建造起一片倣古建築以重現大唐盛景,不想卻留下“假古董”、“影視城”的罵名。

依據一定的藍本復活一段難以割捨的歷史,人們並不陌生。描摹《清明上河圖》,再現宋文化,1996年杭州打造宋城景區,1998年開封建成清明上河園;瞄準北京圓明園,主打清文化,1997年珠海捧出圓明新園,2008年橫店圓明新園動工興建。不過,那些本算不得文化遺産。西安大唐芙蓉園的困惑與不甘就在其處於真與假、古與新的夾縫,這是歷史給予它的機遇與挑戰。

按資料在遺址上建起新園林

西安古城以輝煌燦爛的盛唐文化聞名於世,而今卻面臨不容回避的尷尬:西安文化多為隱性文化,因為歷史悠久,文化遺存更多地保存在地下和書本裏,就算在地面上的也多為遺址。近年來,西安市政府推行唐皇城復興計劃,讓地下的走上來,使隱性文化顯性化。其中,斥資13億元重建的大唐芙蓉園就是重要一環。

西安曲江地區曾有一座隋唐時期的皇家園林——芙蓉園,可惜唐末的一把大火將它摧毀,甚至沒有留下任何遺跡。2003年,西安市政府通過歷史資料發現這方土地曾為大唐芙蓉園遺址。怎麼辦?如將這一地塊用於房地産投資、興建高樓大廈並無犯規;但西安的文物工作者堅持,這裡不能用於商業開發,於是,翻著資料建起新的園林。建成的大唐芙蓉園位於原唐代芙蓉園遺址上,佔地1000畝,其中水面300畝,沒有修舊如舊,而是金碧輝煌。紫雲樓、仕女館、禦宴宮、芳林苑、杏園、陸羽茶社、唐市等景點將諸多歷史的盛景一一重現。

倣真建造難過世界遺産保護關

面對這片沒有現實基礎的倣唐建築,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産中心主任弗朗切斯科·班德林的反應卻是“不鼓勵”,他的這個主張與現今流行的文物保護方式明顯不在一個“槽”裏。他説:“如果看得到一些古遺跡的遺留痕跡,我認為倣真建造是可以接受的,它的宗旨是為了保存原始的文化遺産。但如果原本沒有遺跡,在缺乏原始依據的情況下憑空創造出一些遺跡,這種情況則是不可接受的。”班德林還強調,對文化遺産進行保存、修建,一定要有科學技術方面的知識,比如要知道它是什麼時候存在的,要閱讀大量文獻,掌握一些具體數據。

事實上,大唐芙蓉園自建成後一直站在風口浪尖而飽受非議。不少專家直言它是假古董,不少市民認為它更像是商業味道十足的影視城。西安的尷尬處境還遠不止此。西安目前只有兵馬俑一處世界遺産,與其歷史地位並不相符。西安古城墻乃目前保存最完整的古城墻,卻在申遺過程中輸給了平遙。究其原因,西安市有關人士段先念的揣測是:“上世紀80年代,西安曾對古城墻進行過一次大規模的整修。今天人們看到的城墻,既有現代修復的痕跡,又有歷史保留下來的痕跡。雖然修復的只是一小部分,但這不符合世界文化遺産的要求。”

文化遺産保護的實踐甘苦並存

如西安這樣承載了太過悠久歷史的古城,總有許多沒法解釋對與錯的問題。西安有專家坦言:“我們知道大唐芙蓉園是贗品,也沒有想過要用它去申請世界文化遺産,它就是一座唐文化主題公園。”然而,他也向人們拋出這樣一個問題:“設想這座大唐芙蓉園再過1000年會怎樣?現在我們把它叫做文化財産,再過1000年,甚至500年,它不就是文化遺産嗎?”在他看來,人們應該珍視今天的文化財産,給未來的文化遺産留下一條可持續發展的路徑。

上海文物管理委員會常務副主任、上海博物館館長陳燮君認為這個想法很有誘惑力與鼓動性,而且很睿智。他也不忘提醒:“我們要問問自己準備好了沒有。如果準備好了,大唐芙蓉園當然應該建,應該及時建,它確實可與大唐遺址一脈相承。如果有待進一步準備,應該像對待圓明園是否應該故地重建的問題一樣,論證充分、準備完善以後再建,否則它只是21世紀對大唐遺址的思考和復建。這在我們很多塔廟的維修、再生過程中,都有正反兩方面的經驗和教訓。文化遺産保護的實踐總是甘苦並存的,我們也完全有理由從另外一個角度來思考。”

相關文章
注: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尚無評論

留言須知